首頁>資訊>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在蘇爾特的一個廢棄下水管道中揪出了滿身汙泥的卡扎菲,這個曾經的非洲“萬王之王”,在被過渡委計程車兵肆意毆打和凌辱後,頭部和腹部連中數槍而斃命。

4天后,卡扎菲的遺體被秘密下葬,至今這個地點都尚未公開,就和他下葬的神秘地點不為人知一樣,因為當局的禁令,卡扎菲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痕跡”也被強行抹去。

早在此前,安理會提出對利比亞的制裁時,美英法三國投了贊同票,中俄投了棄權票,五常在此問題上居然默契的站在了一起,事實上,卡扎菲早已憑藉一己之力將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全部得罪,實屬罕見。當我們翻卡扎菲的作死“履歷”就可以發現,歷史的早就為他的慘死寫好了劇本。

一、年少得志的“非洲雄獅”

卡扎菲的傳奇經歷開始於1969年,這個年僅27歲的青年率領“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的“九月革命”。年少成名的他一時間成為了利比亞的英雄人物。

在此之前,曾就讀利比亞大學的卡扎菲,在攻讀了兩年的歷史學後,放棄了學業,並轉向加入了昔蘭尼加衛隊,同時獲得了進入利比亞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的機會。1966年在利比亞陸軍服役一年之後,他前往英國桑德赫斯特爾皇家軍事學院學習。

早年的服役和軍校學習經歷,讓卡扎菲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理論以及維持了部隊的人脈,這為他後期組織“九月革命”打下了“人力資源”的基礎。成功推翻了國祚1300多年的伊德里斯王朝後,卡扎菲走上了利比亞的政權制高點。

在他的領導下,利比亞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卡扎菲出任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手握政權和軍權的他,為了彰顯豐功偉績,在1977年將國名更改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承諾為了利比亞的“革命導師與領導兄弟”。

儘管在1979年,卡扎菲象徵性的辭去了一切行政職務,但依然保留下來的“革命導師和兄弟領袖”這一稱號,還是意味著卡扎菲在利比亞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日益“高升”的卡扎菲,逐漸開始擴大在非洲的影響力,1982年到1983年的一年時間裡,他出任了非洲統一組織的主席。

在此後的歲月裡,他不停的加大於非洲各國的關係往來,先後與肯亞、象牙海岸、塞內加爾以及南非等多國建立或者恢復關係,加大對奈及利亞援助也為他爭取到了更多的讚譽。2008年,卡扎菲被加冕為非洲的萬王之王,讓他的職業生涯走上了巔峰。

卡扎菲的成功,是源自於他骨子裡的驕傲和果斷,不管是在政治、軍事還是外交領域,卡扎菲都在使用他自己獨特的政治魅力和手段來改變這個非洲國家,特別在民生方面,他的政策使得利比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使得利比亞民眾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然而過度的驕傲和果斷就會演變成傲慢和獨裁,在卡扎菲執政的後期,也正是因為他的傲慢和獨裁,使得他帶著利比亞滑入了無限的深淵。

二、被西方仇視的領導人

在面對英美兩國時,卡扎菲骨子裡痛恨外國殖民者的基因被重新喚起,自卡扎菲上臺起,他就操持起了反美的大旗。

上個世紀70年代,是卡扎菲反美的高潮時期,第一次“反美”的行動發生在1970年,意氣風發的卡扎菲強硬的下達命令,收回了惠勒斯美國空軍基地,大手一揮便將6000名美國軍人趕出了利比亞、

兩年後,卡扎菲將前任國王和美國簽訂的9項軍事、經濟以及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協定一一廢除,從那時起,卡扎菲對外宣稱,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頭號敵人,兩個的外交關係跌入冰點。

事件出現轉機,還得從他的出生於1972年的次子賽義夫·伊斯蘭·卡扎菲說起,像眾多獨裁者一樣,在一邊喊著反對西方世界的同時,卡扎菲一手將自己的子女送到了西方世界“開拓視野”。

在西方國家學習深造時,賽義夫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響,賽義夫原以為自己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但實際上背後卻是英美情報機關透過這樣的手段來對賽義夫進行洗腦,成功接受洗腦的賽義夫帶著滿滿的熱誠回到了利比亞。

他十分積極的開始了對卡扎菲的遊說,在他的勸說下卡扎菲的理念發生了動搖,原本完全站在西方對立面的卡扎菲開始逐漸向西方示好。

1993年,卡扎菲對新上任不久的克林頓丟擲了“橄欖枝”,這個抗擊西方的“勇士”居然諂媚的稱讚克林頓為“新世界的救星”,為了能擺脫西方世界對利比亞的孤立,卡扎菲宣佈放棄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卡扎菲的親西方努力終於在2004年獲得了回報,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終止了對利比亞的貿易禁令,兩年後利美兩國復交。

作為一個“英雄”一般的人物,卡扎菲選擇與西方接近似乎十分不符合常規,更如果挖開深層次的原因可以發現,這樣的舉動其實是處於在世界格局中的不安全感。

北非歷來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冷戰時期,出於對控制北非,遏制歐洲的目的,蘇聯花了大量力氣來援助正在發展的利比亞,藉助蘇聯的大力支援,有底氣用強硬的態度來指責西方世界。

同時,由於利比亞被殖民的時間很久,利比亞國內民眾對於西方世界普遍存有仇視情緒,卡扎菲在政治上是一個精明的利己主義者,利用反西方國家的情緒,會更有助於他穩固自己的政權及統治地位。

蘇聯解體後,卡扎菲感到了危機的臨近,失去了蘇聯的靠山使他不得不重新考慮站隊的問題,賽義夫的迴歸其實只是給了卡扎菲一個下臺階的機會。

實際上,卡扎菲的“親美”舉動並未給他帶來新的生機,美國人一直對卡扎菲極其仇視,里根擔任總統期間,發動了對這個被他稱為“中東瘋狗”的人斬首行動,卡扎菲僥倖逃脫了此次襲擊。

倖存的卡扎菲在1988年對泛美航空公司發動了恐怖襲擊,270人在洛克比上空的爆炸中喪生,死難者裡面就有189人是美國人,儘管卡扎菲事後堅決否認,但美國人還是固執的認為卡扎菲就是幕後黑手。

11年3月,利比亞國內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時,美國立馬抓到了報復卡扎菲的機會,立即對的黎波里發動了空襲。

對英國而言,泛美航空的恐怖襲擊同樣是他們的痛,2009年8月20日,英國司法部門宣佈了對身患前列腺癌晚期的反美航空空難嫌疑人邁格拉希予以釋放,這個舉動立馬就掀起了軒然大波,這背後的原因是英國迫於利比亞當局給的壓力。

卡扎菲曾經對英國首相布萊爾威脅道,如果邁格拉希死在監獄裡,他將會對英國發動“聖戰”,最讓布萊爾為難的是,卡扎菲將會把兩國之間的能源合同給悲慘的終結。

利比亞作為石油輸出大國,讓英國人不得不得選擇放棄和卡扎菲之間的鬥爭,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英國只能轉身放棄了對美國的“忠誠”,但這樣的結果讓英國當局感到非常的難堪,這樣的怨恨使得英國人希望將卡扎菲早日置於死地。

11年9月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統造反利比亞時就宣稱,將會用盡全力緝捕卡扎菲,至於是不是真的要將卡扎菲緝捕,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只要卡扎菲受到“應有的懲罰”就達到了目的。

至於法國,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和卡扎菲的關係則更為微妙,從昔日的老朋友到最後的反目成仇,這讓卡扎菲至死也沒想明白是出於何種原因。

在提出對利比亞開展轟炸時,第一個站出來的並非英國和美國,而是平時最沒有“存在感”的法國,法國一反常態的急迫想打擊卡扎菲政權,其背後的原因是薩科齊提出的地中海聯盟構想被卡扎菲強硬的回絕。

不僅如此,卡扎菲還和薩科齊唱起了反調,反對屬於非洲聯盟的北非國家加入地中海聯盟,這個樑子在薩科齊心中就此結下,最讓卡扎菲難以接受的是,他曾出資幫組薩科齊贏得法國總統大選。

三、被北極熊拋下的棄子

作為卡扎菲的背後靠山,蘇聯自己卻沒能熬過1991年的聖誕節。在蘇聯時期,勃列日涅夫與卡扎菲的關係非比尋常,蘇聯向利比亞政府輸送了大量的軍事物資,卡扎菲從蘇聯手中購買的武器裝備,建成了頗具規模的蘇式防空體系,這進一步穩固了利比亞的防務。

蘇聯解體後,卡扎菲與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發生了微妙的關係。在地緣政治上,由於北約東擴計劃,俄羅斯已經無力顧及北非的利益,因此拋棄利比亞成為了一個可以選擇的選項,同時,由於國家大環境對利比亞的厭惡,使得俄羅斯在維護利比亞問題上選擇了自保。

相比於蘇聯的好大喜功,普京顯然更為務實,一方面俄羅斯確實需要利比亞提供石油資源,但並不代表俄羅斯只需要利比亞的資源。

相比於與全世界為敵,俄羅斯更願意隨著大流看著必將倒臺的卡扎菲退出歷史的舞臺。況且,在西方和俄羅斯面前反覆無常的姿態,讓俄羅斯對卡扎菲更加嗤之以鼻。

四、狂妄的中國行

1982年,中國的西南邊境的空軍雷達上出現了三架不明身份、不明國籍的飛機進入領空,這令還在和鄰居交戰的軍方感到十分焦慮,不久“到訪”的飛機發出訊號,稱其為卡扎菲專機,在請示上級後,軍方對三架飛機予以放行。

按照約定,卡扎菲的專機應該早前由烏魯木齊方向入境,但卡扎菲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選擇了臨時變化航線,這樣不顧外交禮節的行為,在各國外交史上都屬於罕見。

但關於這次來訪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由於卡扎菲固執的認為中方提出的部長級官員接機有傷他的尊貴,經過多次商談,中方只能無奈的讓時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阿沛·阿旺晉美負責接機。

當副委員長來到機場後,利比亞方面又拒絕提供三架來訪飛機中哪一架為卡扎菲所乘坐,這讓中方的接待工作倍感壓力。所幸卡扎菲從第一架飛機中傲慢的走下了飛機,這才讓中方接待人員鬆了口氣。

在鄧公同志與卡扎菲會見時,卡扎菲再次展現出了自己的狂妄與傲慢,來到會場後,卡扎菲只看了一眼鄧公,就高傲的將視線挪到別處,在談及兩國關係問題時,卡扎菲也並未做任何表示。

卡扎菲訪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中國購買戰術原子彈用以增強利比亞的威懾力,這樣瘋狂的請求讓中方感到頗為震驚,面對卡扎菲的無理要求,中方直接予以拒絕。之後,卡扎菲一直對中國在非洲的援建深感不滿,多次宣稱中國的經濟援助就是“經濟殖民”,這讓中國為此感到十分不快。

2006年,卡扎菲及其二兒子相繼和臺灣方面進行了會面,這立即就觸動了中國的底線,這是中方所不能容忍的。中國從此將卡扎菲拉入了“黑名單”中,11年利比亞空襲,有媒體打出“卡扎菲並不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足以證明中國早已對卡扎菲深惡痛疾。

五、為自己的瘋狂買單

在卡扎菲的執政時期,雖然他為改善利比亞的民生和國力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但情商極低的他,用傲慢來彌補他性格上的不足,獨裁而又瘋狂的舉止讓他不僅在利比亞國內引起了眾人的不滿,同樣也引起了眾多國家對其排斥。

早2009年聯大演講時,卡扎菲的作死徹底激怒了五常,他瘋狂的稱安理會是恐怖理事會,要安理會全面改革,取消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增加常任理事國數量,增補非洲國家代表。卡扎菲自以為這番言論會讓他成為非洲人民的發言人,成為非洲人民真正的英雄。

但狂妄的他卻沒有預料到,自己根本沒有實力和五大常任理事國競爭,一舉得罪五常的作死壯舉,也加速了他的滅亡,在他的死去的那天,不知他是否會想明白,那日在聯大的演講臺上,到底是什麼遮住了他的眼簾,讓他如此的瘋狂?

13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喜劇大師金凱瑞:逗人開心導致抑鬱,活成了“變相怪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