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泡泡瑪特市值破1000億。最近一年,有20萬人為了購買它的盲盒消費超2萬元,年齡集中在15-35歲之間。透過盲盒方式售賣,能提升使用者多次買到同一潮玩的可能性。

有人說買盲盒是在交智商稅,靠販賣好奇感和不確定感,燒錢換取一些並沒有什麼用的東西,這個智商稅交的很低階。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看起來無用的事情,其實也充滿了嚮往,盲盒就是這樣的存在。

年輕人買盲盒,比較核心的可能是兩個需求,一是收集的滿足感,二是精神層面陪伴的需求。 簡單說,有人說要送你什麼禮物,除此之外還有意外驚喜。大家買盲盒,主要是衝著意外驚喜去的。遊戲規則是,將造型各異的小玩具裝進一個盒子裡,一組系列一般12個基礎款,外加一個隱藏款,價格和基礎款一樣,但數量稀少,抽到的機率只有1\144。可以說,是“驚喜+限購”,讓玩家們剁手不停。

盲盒行業的繁榮也讓部分其他行業嘗試盲盒模式。旺仔牛奶、瑞幸咖啡等接連推出系列盲盒產品或盲盒周邊。不少珠寶品牌借勢盲盒這一新營銷熱點制定別開生面的市場活動。

芝加哥大學做過一項研究:“不確定的回報”到底會不會更吸引人們做重複決策?研究包括三種實驗,其中一個是:兩組參加跑步俱樂部的學生,一組每跑一圈固定獲得5積分,另一組跑一圈隨機得到3-5分,學生可以憑最後的積分在咖啡店兌換等額禮品卡。 15天的實驗期結束後,研究人員發現,隨機獲得積分的學生反而跑得更多——即使最後他們得到的積分反而可能更少。 所以,研究者得出結論:不確定的刺激,反而更易讓人們產生重複決策。盲盒就是這個道理:你可能得到莫名其妙的雷款,也有可能得到封面款、隱藏款或某些IP聯名裡最喜歡的角色,這種不確定性,讓人總忍不住想試試自己的“運氣”。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用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臺詞來形容盲盒,似乎再貼切不過。 在這場盲盒狂歡裡,每個人的快樂都不一樣,相似的只是同樣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都在努力追逐生活的理想。盲盒的本質是讓我們更快樂,並不是一味的為慾望買單。

2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為何巴基斯坦會放棄繁華的卡拉奇,選擇殘破的伊斯蘭堡作為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