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必須從地圖上被抹去。——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
伊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大國,古代的波斯王朝在世界歷史上都曾經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力。
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在中東地區獨樹一幟地建立起一種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並堅定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治國思想,這一理念受到中東其它伊斯蘭國家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警惕和遏制。
歷史上政教合一的國家,經常會產生政教合一的政治家。他們在治理國家時不但善於運用政治智慧,而且還依靠信仰來統治國家,曾經的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就是這樣一位按照道德規範執政的模範政治家。
這位出身貧寒的鐵匠之子,以其堅定的宗教信仰,紮實的地方工作政績,廉潔自律的生活態度,深得伊朗廣大社會下層民眾的支援和愛戴。
他因為提出“把伊朗的石油收入體現在每個老百姓餐桌上”的執政目標,並切實身體力行,而被愛戴他的百姓稱為“民眾的兒子”,並高票當選伊朗第一任民選總統。
內賈德在總統任上,不但切實給下層民眾謀福利,他還在國際上大力弘揚伊斯蘭教宗旨。對美國等西方大國更是以硬對硬,特別是在涉及國家地位的核問題上立場極為強硬,宣稱“任何人如果以強硬方式同伊朗對話,那麼伊朗將以同樣的方式迴應。”他也因此被稱為“反西方的鬥士”、“中東硬漢”。
內賈德
血與火中成長起來的“斯巴達”式市長內賈德 1956 年出生於距離德黑蘭100 公里的小鎮阿拉丹,父親在小鎮上開過雜貨店和理髮店,搬至德黑蘭後成為一名鐵匠,母親則是一名傳統的伊斯蘭婦女。
內賈德小時家中非常貧困,即使吃飯有時都存在問題,但父母卻千方百計供養內賈德讀書,他不負父母的期望,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成績優秀,認識的人都誇他是“聰明的鐵匠兒子”。
19 歲時內賈德考入德黑蘭工業科技大學建設系,當時他的成績排在全國130位。畢業後他曾兩度回母校深造,獲得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學位,並在母校當過6年的老師,得到了專家治國的能力和資本。
內賈德堅毅的性格根源於父親,但對宗教的堅定信仰則受到母親的極大影響,他對宗教非常感興趣,對古蘭經有著不同常人的天賦。由此可知,內賈德根深蒂固的保守派思想來自於他的母親,並直接作用並影響到他的政治傾向,使他成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伊斯蘭革命運動
大學剛畢業的熱血青年內賈德積極投身於1979 年爆發的伊斯蘭革命運動,繼而參加了兩伊戰爭。他加入伊朗部隊服役,曾潛入伊拉克境內作戰,因勇於經常主動承擔危險任務、作戰勇敢,很快獲得上層的賞識和提升。
1986 年,內賈德進入最精銳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很快晉升為特種部隊司令。
經過戰爭的錘鍊與洗禮,內賈德開始步入政壇。他曾任馬庫縣縣長,因住房困難,他和兩個副手家人住在一起,三家人用幾個很厚的簾子隔斷成三個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私密性,在此時內賈德就初步形成了艱苦樸素的斯巴達式生活習慣。
1993年起,他連續5年擔任西北部阿爾達比勒省省長。當一些國家元首來訪問時,由於酒店不夠使用,他就把國家元首帶到自己家,家人們則去親戚家住,等那些國家元首返回德黑蘭後,家人們再回自己家住。
因為成功地應對1997年地震災害、為受災民眾快速建設新居以免除無家可歸之苦,內賈德贏得了省內外的廣泛讚譽,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模範省長。
內政部獎勵他一輛最高等級的賓士轎車,但他直接轉送給了省政府,自己依然開著那輛20世紀70年代出產的沒有空調的老型標緻轎車。
內賈德
2003年4月,內賈德當選德黑蘭市市長,他的政治性格逐漸成熟。他沒有通常人們眼中政治家那種偉岸的身軀和風度,極其普通的外表和簡樸的著裝,使他即使走在德黑蘭貧民區的大街上,人們也很難一眼認出這就是本市的最高長官。
他關注德黑蘭貧民的生活,經常深入基層體察民間疾苦,有時身體力行地與清潔工一起打掃德黑蘭的街道。他從不注重外表和穿著,有時甚至穿著清潔工的制服出席會議。
他安於清貧。住在一套自己參加工作後利用銀行貸款分期購買的普通公寓裡,絕對不佔公家一點便宜。甚至午飯都是夫人用飯盒裝好,他帶到政府辦公室食用。他一直不拿市長級別的工資,而只是滿足於拿他在大學教書的工資,他認為已經足夠用了。
內賈德的政治思想極端保守,對民主改革持謹慎態度。他認為伊朗應該維持傳統的伊斯蘭生活方式,抵禦西方文化對年輕一代的 “侵襲”。他對西方公司的商業活動加以限制,禁止伊朗公司在廣告中使用英國球星貝克漢姆等西方體育明星的形象。
內賈德嚴格執行宗教著裝規定,本人身先士卒蓄起鬍子,然後要求德黑蘭市政府所有男性工作人員必須留鬍子。他還規定市政府內男女必須分別使用專門的男用和女用電梯。
當內賈德在和清潔工一起清掃大街時,誰都沒能預料到他會在2年後成為伊朗政府的最高領導者——總統。
內賈德
黑馬成就平民總統2005年,不被人們看好的內賈德報名參加了總統競選,當時全國首次報名參選者就達到1014 人,是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競爭最為激烈、最具懸念的一次總統選舉,內賈德在這次競選中毫不引人注目。
當時呼聲最高的是競選連任的前總統拉夫桑賈尼,無論實力還是威望,以及宣傳攻勢上,無人能出其右。因而許多伊朗人都認為:“不要問拉夫桑賈尼是左派還是右派,他是一切,這根本不是選舉,拉夫桑賈尼一定贏!”
然而這時一匹黑馬橫空出世,一鳴驚人。
在第一輪選舉中內賈德居然與拉夫桑賈尼旗鼓相當,這已是讓許多國際觀察家跌破眼鏡。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第二輪投票中他得票率竟然達到61.69%,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政壇元老拉夫桑賈尼,出任新總統。
拉夫桑賈尼
內賈德真正成為伊朗乃至中東政壇的絕對“黑馬”,就連內賈德自己也沒有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以至於在向支持者發表講話時才發現沒有事先準備好講臺。
內賈德當選後,世界媒體很快就把鏡頭聚焦在這位年僅49歲的少壯派政治家身上。隨著他的個人經歷和事蹟不斷被挖掘出來,內賈德的勝出,印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真理,內賈德贏得了民心那麼也就贏得了選舉的勝利!
首先,內賈德以民眾為主、強調社會公正的思想使他佔據極大優勢。當其他候選人大談空洞的自由與民主之時,內賈德卻反覆強調“始終與人民在一起”是伊朗先烈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他開誠佈公地談論伊朗普通百姓所關心的問題,他認為這個國家真正的問題是就業和住房,這使得內賈德贏得了廣大下層民眾的支援。
內賈德鮮明地提出伊朗國記憶體在著階級和貧富差距,認為社會公正問題應該是國家經濟發展計劃的核心,他敢於直言不諱地批評有錢有勢的伊朗上流人士,在伊朗民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共鳴,因而贏得了工人階層的選票,並最終贏得了民眾的支援。
石油
尤其是他許諾的要“斬斷操縱伊朗石油工業的幕後黑手”,承諾“要把伊朗的石油收入體現在每個老百姓餐桌上”,以造福天下黎民,更是深得那些痛恨腐敗的民眾之心。
其次,內賈德身上聚集了虔誠的伊斯蘭教信仰和波斯民族的歷史自豪感。他立志使伊朗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典範”,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致力於建設一個“現代和進步”的伊朗,這使他受到了伊朗國內宗教勢力的鼎力支援。
同時,他遵循伊斯蘭兄弟會的教誨,堅持普世幸福的民粹主義,他的政策吸引了許多底層伊朗人,勾起了人們對1979年伊朗革命的回憶。尤其是他在擔任德黑蘭市長時的樸素作風、堅決打擊腐敗言行,,使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其三,內賈德的當選與華盛頓的反向助威有關。大選中其他候選人都曾經表示會與美國修復關係,唯一一個沒有這方面表示傾向的候選人是內賈德。他認為與美國發展關係沒有什麼特別的需要,要著重與那些對伊朗沒有敵意的國家發展關係。也就是說,其他候選人是把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作為當選的條件,而內賈德放棄了這一點。
當時的美國上層社會包括總統、國防部長等人都指責伊朗大選不民主,並且對內賈德表示不屑一顧,這些都激發了伊朗內部強烈的反美情緒,很多伊朗人後來去投票站投票只是單純為了反美。因此,內賈德的當選確實是美國幫了一個大忙。
49 歲的內賈德成為了伊朗 26年來首位非出身於宗教界的總統,他擁有的是市政工程師的文憑而非任何宗教學院的文憑。在一個具有傳統宗教習慣的國度裡,內賈德的當選,確實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內賈德
8月30日,在就任總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內賈德新組建的伊朗政府就宣佈,從國家石油收入中拿出13億美元,作為解決伊朗年輕人就業、結婚和住房問題的“愛情基金”。
這項舉措對於30 歲以下年輕人口比例高達 70%的伊朗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當時很多伊朗年輕人因為無錢結婚而一再推遲婚期,也成了伊朗國內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
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預言“年輕人和女性很快會發現他 (內賈德) 和那些毛拉們是無法接受的。”但內賈德的言出必踐,讓拉姆斯菲爾德的話不攻自破。
在致力於平民革命,解決民眾關心的就業、住房等切身問題的同時,內賈德自己則保持著平民的艱苦作風。樸素的打扮不是他刻意為之,而是他的一貫作風。即使是作為總統,內賈德仍不改艱苦本色,拒絕使用其前任買下的總統專機,並命令交通部長將之出售或是改為民用商業飛機。
內賈德
令西方頭疼的中東硬漢當選總統後,內賈德凸顯了他強硬的個性,尤其是對美國及其盟友。他常常語出驚人,最讓西方震驚的論調“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一說,曾讓世界譁然。
2005年的聯合國首腦峰會是內賈德當選總統後在國際舞臺上的首次亮相,9月15日,他站在聯合國講臺上毫不留情地批評美國濫用東道主地位為其他國家代表設定障礙,他的簽證有效範圍只在聯合國總部周圍40公里以內。他還譴責那些以保護世界安全為名發動毀滅性戰爭的少數國家。
在西方人眼中,“堅決推進核計劃”是內賈德總統的政治標籤。核武器的威懾力量是巨大的,在伊朗,核計劃已經成為關乎民族自豪和民族權利的象徵。
內賈德認為,“如果他們(西方國家)企圖阻撓伊朗擁有正當的核權利,那麼伊朗將重新考慮自己的核政策”。
他就任總統後,不斷推進核能開發程序,2006年5月宣佈成功生產出濃度3.5%的濃縮鈾,意味著伊朗正式跨入核工業國家行列。
與此相同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未停止對伊朗進行史無前例的威脅和致殘性制裁,美國和以色列稱不惜動用武力,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戰爭很有可能一觸即發。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伊朗的核開發活動也未曾出現較大的停滯。
作為中東首屈一指的軍事大國,內賈德曾表示“我們擁有這一地區的其他國家不具備的軍事實力,伊朗不會允許任何人的軍事幹預”。
隨著美伊衝突頻頻升級,伊朗以週期性的頻繁軍演表明姿態,並進行擴軍備戰的軍事部署與準備,作為對西方制裁的迴應。
伊朗
2009年內賈德總統任期屆滿,他再次參加競選成功,取得總統連任,儘管選舉的公正性和選舉結果廣受質疑,落敗的穆薩維陣營還發動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但內賈德看似意外卻非偶然的連任,清楚表明伊朗社會延續既往發展軌跡的深厚社會基礎和強大制度慣性。內賈德梅開二度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內賈德執政期間亮點紛呈。經濟政策上,內賈德政府提出給下層民眾“公正股份”和“有目標地實行政府補貼”兩大改革方案,政府給低收入家庭分配國有公司股份,將原來對燃油和其他商品的政策性補貼以現金方式直接提供給低收入階層,使他們直接獲益,使得內賈德在農村地區支援率達75%以上。
宗教信念上,內賈德堅定捍衛伊斯蘭革命原則和宗教習俗的尊嚴,所任命的官員往往立場保守、外交態度強硬,從而有效鞏固了他在伊朗主流保守政治勢力的核心支援基礎。在大選前,伊朗議會290名議員中就有211人表態支援內賈德。
外交政策上,內賈德頂住西方壓力推動伊朗核計劃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後頻頻伸出橄欖枝,使得內賈德一度廣受詬病的反美反以立場,被描述成了伊朗對外政策的成功之處。
其次,內賈德嚴格自律,以伊斯蘭教士而不是一般中產階級的標準要求自己。
住小房子,開舊汽車,以平民總統自居,過著樸素甚至清貧的生活,時刻保持清廉親民形象。他率先公佈個人財產,帶頭降薪,為偏遠地區加大資金投入和建設基礎設施,並把反貪腐矛頭對準政壇元老,在民間樹立了極高的反腐敗鬥士形象和“勇敢的領導人”形象。
內賈德
最後,內賈德作為“草根總統”讀書致仕成長道路的暈輪效應。對伊朗30歲以下的公民極富吸引力,從鐵匠兒子、學生領袖、特種戰鬥英雄到傑出省長、優秀首都市長、共和國總統的傳奇歷程,無疑使之成為一些伊朗年輕人追求自我價值的範本。
當然,宗教領袖哈梅內伊對內賈德的支援是所有因素中至關重要的。
內賈德的再次當選總統,在一定程度上是伊朗窮人和年輕人的勝利,表明在伊朗國家政治生活中,普通民眾的地位有所上升,話語權不斷加大。
內賈德內心秉持波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宗教信念,領導伊朗在四面楚歌中努力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艱難而勇敢地向前跋涉了一段很長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