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校園霸凌不能忽視

最近在網上看了兩個比較虐心的電影《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讓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校園霸凌上,因為我覺得這個嚴重程度,已經不是欺負可以表達的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不忍讓孩子受一丁點委屈,可是從孩子進入幼兒園那一刻起,就已經進入集體,每天有很長時間是脫離了父母的視線的。近期有一段影片在網上瘋傳,讓人看了揪心不已。

影片中黑衣女孩,2分鐘內打了白衣女孩50個耳光,其中28個是用鞋底抽的,而白衣女孩全程不敢還手,嘴裡還一直說:“姐,我錯了”,這種懦弱與沉默,更加助長了黑衣女孩囂張的氣焰,變本加厲沒完沒了。並且影片中可以聽見,旁觀者的笑聲,如此冷漠。

《悲傷逆流成河》裡的一句臺詞:“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我看的揪心又來氣:“孩子,你為什麼不還手?”

讓孩子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培根在《習慣論》中談到:“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要打人不要惹事,要懂得分享與感恩,但是卻沒有告訴孩子善良是要有底線的,在自己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要保護自己,否則,無底線無原則的善良,最終教育出來的孩子只能是一個懦弱的人。

哪些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

1.性格內向軟弱孤僻的孩子

班級上總會有這樣的學生,一個人形單影隻,沒什麼朋友性格內向不愛與同學交往,上課也不積極主動與老師配合,一般這樣的孩子就像一個孤島,非常容易變成被霸凌的物件。

這類孩子沒有存在感,也甚少有人關注,霸凌者一般以大家都不喜歡他等理由,更容易形成“團伙”一起欺負他。

2.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自卑的孩子

一般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朋友也比較少,如果孩子成績好自信,與老師溝通的好還好,但是如果又內向,學習也不好,物質又匱乏也甚少有人願意與之交往。

而且家裡經濟不好的家長總會跟孩子講,不要惹事啊,咱家沒錢幫你賠,或者我們家擔不起事情了等等,導致了孩子自卑,懦弱的性格

3.身體有缺陷的孩子

一般這種會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由於小孩的“三觀”還沒有完全正確樹立,對身體有缺陷的孩子會有歧視,嘲笑,霸凌不單指暴力,精神的暴力也算。

而且小朋友也會欺負人,拜高踩低,取笑辱罵起外號,毆打等都會發生。

4.高調囂張的孩子

很多孩子喜歡炫耀,炫耀自己的成績,自己家條件好,買了什麼東西等等,這類孩子容易引起暴力者的嫉妒與不滿即“看不慣”。必須打壓“囂張的氣焰,伸張正義”。

發生校園霸凌父母應該怎麼做

1.保持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這樣可以及時瞭解到孩子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也要關注孩子身體的變化,這樣可以幫助家長判斷,孩子在學校是否遇到了霸凌事件。

與老師溝通,這樣可以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可以防患於未然。

2.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被提問:“如果孩子被打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斬釘截鐵的說:“打回去”,不過李玫瑾教授也補充說到:“如果實力體力相差懸殊,還是應該先保護好自己,避免正面衝突,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很多的孩子不是不想打回去,而是不敢並且沒有能力打回去。

這一點霍思燕做的就是教科書式的,雖然她聽見嗯哼說:“又被同學打了”,差一點就說打回去了,但是還是保持了冷靜與老師溝通,並且送嗯哼去上了橄欖球,網球等興趣班,鍛鍊身體

李玫瑾教授給出建議:孩子4歲就要開始鍛鍊身體,身體強壯了可以讓自己更加自信,遇到事情會勇於反抗,並且要普及安全知識

3.從小培養孩子要勇敢

著名安全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安全教育的知識很重要,但是講道理對於孩子來說又不管用。

所以王大偉教授建議把安全教育編成了童謠,比如《不惹事也不怕事》的童謠是這麼講的:

強大不能欺負人,弱小也不怕欺凌,遇事一定告訴家長,成人應做保護神。

多給孩子看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繪本,從小樹立安全意識,比如《幸運的米拉》就是我在使用的。

這套安全行為教育篇有兩個故事《不許欺負人》《我不膽小了》體現了雙向教育的理念,一方面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也教會了孩子面對壞人要勇敢。

1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巴基斯坦男孩因得到酸奶的表情走紅,網友心疼表示:要一直開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