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有人轉給我看網上各種對馬雲的批評,我說批評都是輕的,其實各篇文章裡的措辭都挺重。

比如有人拿他和任總正反對比,從各個維度挖掘他作為資本家的一面。

我數了下,咱們黑馬雲的次數挺多的,大概僅次於羅永浩吧。

但我曾經解釋過,我這麼喜歡黑羅永浩不是因為對他有多麼的深惡痛絕,而是他天生招黑。

人要招黑必備三個要素:

1、有名。

沒名氣你沒法黑的,他沒名氣,你想黑他,也得先給大傢伙鋪墊倆小時,等把這人生平介紹完,觀眾們都打瞌睡了,現場早沒人了,誰還聽你說相聲。

2、話多。

言多必失,一個人說過的話,就是黑他的小辮子。他要是悶聲不吭,你上哪兒去收集那麼多小材料?

3、頗具爭議。

爭議是什麼?爭議就是一種預期偏差。

你自己對自己的預期和別人對你的預期,偏差很大。

比如羅永浩經常說自己差一點就收購了蘋果,結果他成了失信人,為了還債賣身,想被人收購,還不可得。

比如馬雲經常說自己是馬老師,不為錢,純粹交個朋友,“錢是什麼?我這輩子對錢從來不感興趣”,這都是他在採訪中的語錄。

但是被網友們抓住了小辮子,對錢不感興趣的馬老師,100倍的槓桿借銀行的錢,高利息放給年輕人......

這些都叫預期偏差,自我預期和他人對你的預期之間發生了偏差。

還有一種偏差是他人與他人之間對你的預期發生了偏差。

比如羅粉說社會我浩哥為的是情懷,他是東半球最有情懷的相聲演員。

但是羅黑說浩哥是個太君,......,此處省略五千字。

這就是羅粉和羅黑之間對浩哥的預期偏差。

有偏差就有爭議,有爭議才能黑。

這三點缺了哪一點,都很難黑。

話不多的人很難黑的,比如小馬哥。

傳說當年小馬哥和360掀起輿論大戰,360寫了一篇文章,措辭極其尖銳,相傳小馬哥在會議室裡看了之後,氣的說不出話來,半響,大家以為他要罵回去。

結果沒想到,性格內向的小馬哥喃喃了一句:他們怎麼能這麼說話呢!

眾人聽罷絕倒。

沒有爭議的人,也是很難黑的。

年輕的網友們罵馬雲資本家,覺得這就是最大的貶義詞了。

其實真正的資本家罵起人來,比你想的語言豐富得多。

巴菲特當年評價西蒙斯,說他這個開創高頻交易的傢伙,是竊賊,妓女和癮君子的結合體。

他說,這哥們只是個利用了金融漏洞,快速的讓錢進進出出,攫取利潤的竊賊,他的平均持倉時間甚至只有幾十秒,也就是說他什麼都沒有付出,什麼風險都沒有承擔,這跟偷有什麼區別?

不僅如此,他還盜竊成癮,他創立的文藝復興公司,打著投資基金的旗號,用非傳統的手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從國際市場裡不斷地盜取財富,而且這種模型還越來越成為主流,這是交易的恥辱。

你想想,盜賊(盜竊),癮君子(成癮),妓女(無底線),合起來是不是正好。

但這種黑,沒法流傳,因為西蒙斯不在乎,你說他是,他說,是呀,我是。

爭議在哪裡?沒有爭議。

你能夠黑羅永浩的前提是爭議存在。

羅永浩說自己是個企業家,你說他是個相聲演員,爭議存在。

如果他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個相聲演員,那你黑什麼?

西蒙斯是個很難黑的人,因為他不在乎。

他是個神童,26歲就在麻省理工和哈佛教書,30歲不到就做了數學學院的院長,陳氏-西蒙斯定理就是他與陳省身共同研究的。

按說這種世界級大師都很要面子,但他根本無視這些,在他眼裡,評價如同空氣。

你說他是竊賊,那他為了保全大學的面子,就辭職了,專心從事竊賊的工作,一干就是幾十年,不僅自己創造了二十年間最高的回報率。而且退休後,他的擁躉們,扛著他開創的演算法,又花了二十年,硬生生把高頻交易,自動化交易,變成了國際市場的主流模式。

巴菲特恨西蒙斯是有道理的。巴菲特是長期持倉的,西蒙斯那種利用漏洞刷走的,就是巴菲特的利潤。

你偷了巴菲特的錢,人家當然要罵你。

散戶為啥不罵他?因為不關散戶的事兒嘛。像我們這樣以散戶為主體的市場是很罕見的。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心態,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中世紀英國的海盜對西班牙商船無論做了什麼,回到家,都沒人說他們,說不定還會博得滿堂彩,因為那是西班牙的商船。

這些天上映《大秦賦》,秦始皇的形象,在歷史上有幾個階段。

封建時期當然是捱罵的。

有人說,秦始皇做了那麼多事,無非殺了幾十個儒生,你說對了,做再多事也抵不過殺這幾十個儒生。

因為自漢武帝,儒生就開始主導輿論了。你殺了人家幾十個元老師叔祖,人家不罵你個幾千年才怪。

你想一想為啥康熙的名聲比雍正強那麼多?

康熙是允許土地兼併的,讀書人不當差不交稅,而雍正是不允許土地兼併的,讀書人要當差要交稅。筆桿子在讀書人手裡,那當然要罵你。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了一個道理:你對我好,我當然說你好,你對我不好,我當然說你不好。

那你說到了近代,為啥秦始皇的名氣轉了?

很簡單,黑他的動力沒有了,取消科舉後,又不考四書五經了,拍孔子馬屁,又不能當官,那黑秦始皇的市場就不存在了。

99年陳凱歌導演的《荊軻刺秦王》,沿用的是傳統觀念,荊軻是個英雄,他信守承諾,幫助燕太子阻止暴秦的侵略。

到了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視角完全變了,荊軻被秦王感動了,願意放棄刺殺,以助其統一。

當時輿論一片譁然,大家還沒有能夠接受這種新的觀念。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認可了。

因為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體會到了統一大市場的好處。尤其你出國看看,比如看看印度,再回想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當年秦始皇乾的那些事兒,今天的人都跟著享福了。

修長城的畢竟不是你,苦也苦的不是你,要恨也不是你恨,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你乘涼的時候,自然感慨種樹的人高瞻遠矚。

所以張藝謀很會把握時代的脈搏,他選擇了一個爭議點丟擲那本電影,十幾年後,輿論真的像他預計的那樣走向。

上面中外的兩個例子,充分的說明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大家並不想知道你對別人幹了什麼,大家只想知道你對我幹了什麼。

1、如果你願意讓我佔你的便宜,那我就說你好。

2、如果你不願意讓我佔你的便宜,在我眼裡你就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3、如果你還想佔我的便宜,那我就要罵你。

所謂名聲,其實就這麼回事。我們回來看馬雲,他的評價也經過了起落。

2015年的時候大概他的正面評價達到一個巔峰,然後開始回落。

我想,誇他的人,大概就是伴隨網際網路電商崛起的得利者。

你說這個過程中有沒有很多實體店鋪關門,什麼女裝街蕭條,肯定有。

可是這些人未必能夠成為網路的主體。要論泡在網上,我相信開網店的肯定比開實體店的泡的久。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流量不斷地向頭部集中,網店並不好開了,門檻越來越高了。就算有幾個頭部流量肯為他說話,你想想到底哪邊人數多?

當年你帶著一撥人去吃蛋糕,吃到蛋糕的人多,誇你就多,現在後面的人吃不到蛋糕,自然罵你的就多。

尤其花唄這件事,埋下了網民對他意見最大的一個雷。

但問題在於,幾年過去,90後平均負債十幾萬,這錢借了,居然還要還?你品,你仔細品。

如果我年輕個二十歲,我也恨死他。

借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

借給人錢是個討喜的事兒,管人要債,那就把人都給得罪光了。何況馬雲還那麼有錢。

你要是真沒錢,哭著抱大腿,哥,求求你,把錢還了吧,興許還能有倆人站出來替他說句話。

你那麼有錢,還讓我們還錢?我呸,呸呸呸,你個挨千刀的地主資本家。

想明白這一節,你就知道馬雲的名聲,這一世恐怕是很難好了。

五六年前,我聽過一次馬雲的演講,他說他的父親極力阻止他從事放貸的生意,還跟他放狠話,他說這體現了代溝,他父親不懂大資料。

我當時的感覺是馬老先生也許不懂技術,可是他很懂人性。

站在人性的角度,千萬不要借錢給別人。

實在要借錢,也是公對公,借給公司,借給團體。萬不得已,也是把錢借給少數有錢人。

你見過誰大面積的借錢給個體,還往往是些沒錢的人?銀行也不會做這種事,銀行也只肯借房貸,還要有抵押,也就是說只借有錢人。

這個道理很簡單。

借給一個朋友錢,你就會失去一個朋友,那借給一代人錢,你失去的將是什麼呢?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蘿蔔糠不糠,看尾巴就知道,記住這3個小竅門,蘿蔔水靈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