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人的意識經歷從感性到理性,從表面到本質的過程。一個人的是否具有較高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大部分和他的是否具有完成的知識體系、經歷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只有極少數人是天賦決定的。

柏拉圖的觀念論。柏拉圖認為不止存在著一個世界,而是兩個。一個是透過感官來認知的物理事物不斷改變的可感世界,另一個是透過智力或者心靈來認知的智性客體世界。對柏拉圖而言,這都是兩個真的世界,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在柏拉圖的進一步認知中,觀念世界不僅具有實在性,還高於實在。人們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柏拉圖關於觀念的理論,認為其關於可知世界是高層次的實在觀點是錯誤的。

對於大多數現實生活的人們,相比可感知的、可視聽的物質世界來說,觀念世界更像是一個影子。

但是,相比而言,人都希望有一個系統明晰的觀念,確保應對這個世界更有章法。

系統思考大觀念。系統思考人生的人,具有思想的深度的基礎。

生而為人,很多人沒有思考一些大觀念的能力,他們要滿足日常所需而辛勤工作。只有一定程度脫離了物質生活的限制,如繼承了父親遺產叔本華,或者願意接受清貧的人,如梭羅,在為什麼進行此生等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形成自己明晰思想觀念。

大觀念實質是哲學問題。每個人都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它們,但是不是都能很好的理解它們。

那些觀念最重要。一個人詞彙量的大小即他完全正確使用的詞彙量,粗略的能夠反映一個人心理的發展狀況。但是,一個人詞彙量很大,有可能是閱讀過很多文學作品,或者是其書裡或者口頭語言能力很強,但是個人詞彙量的多寡並不能準確反映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哲學家莫提默·艾德勒說:“組成哲學或思想的詞彙表的詞彙,幾乎都能包含在一個單詞數量不超過1000個的詞彙表中,甚至可能只有500個。”在他進一步梳理下,聚焦到64個詞彙,其中包括動物、幸福、懲罰、藝術、榮譽等等詞彙,最後,他選擇其中六個:真、善、美、自由、平等和正義。

這實質是兩組觀念,第一組是真、善和美,第二組是自由、平等和正義,第一組支配著第二組。這些問題都是致力於哲學思想的人一直爭論的問題,都需要持久和深刻的反思。

實踐自我的認知。在柏拉圖的筆下,蘇格拉底在受審將要結束的時候說道:“一個善人在此生和來時都不可能受傷害。”這句話可以理解為道德高尚的人或者有美德的人,不會遭受他人施加的任何外來的嚴重的傷害。蘇格拉底一生都在追尋智慧的答案。

孔子將“仁德”看做是做人的標準,認為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對待他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因為如此,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惶惶不可終日,如喪家犬一樣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奔波。

只有在一定層次上才能看得到問題的全貌,深入實踐才知道存在問題方方面面。坐而論道可以,一遇現實就徹底碰壁,這樣的思考深度,毫無意義。相比而言,“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比較、反覆、交換”更為實際。

查理·芒格所說:“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必須擁有多個模型。而且,你必須將你的經驗,無論是間接的,還是直接的,都放到構成這些模型的網格上。”

利用模型,推理、解釋、設計、溝通、行動、預測和探索,看見更多真實,犯更少的錯誤。

9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黑寡婦”斯嘉麗惡搞伊萬卡,特朗普護犢子:你的電影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