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七年前上映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一上映,萊昂納多飾演的痴情主人公蓋茨比,讓就熒幕前的眾多女孩掉落了眼淚:從一名籍籍無名計程車兵,變成了擁有牛津學歷,在富人區的別墅夜夜舉辦奢華派對的社會名流,蓋茨比愛的那個女孩一直都是早已嫁入豪門的黛西。
電影剛上映那會,還鬧出了烏龍事件:不少觀眾看名字不走心,愣是把蓋茨比看成了比爾蓋茨!
接著說回電影,看過的朋友都知道,蓋茨比是靠抓住商機販賣私酒,從而撈取了大筆財富。因此,有人疑惑:崇尚自由風氣的美國還需要販賣私酒嗎?
那就得說到電影同名小說誕生的時代背景:上世紀20年代。在20年代初,一戰的創傷仍未恢復,經濟大蕭條尚未到來,大發戰爭財的美國經濟繁榮。手頭富裕以後,美國人平均飲酒量直線上漲,酗酒問題越來越嚴重。
結束一天工作的男人們往往在酒吧酗酒花光一天的薪水,婦女兒童深受家庭暴力之苦又無力擺脫困境。因此,早期抗議酒吧經營的一些民間團體中,就有很多自發組織起來遊行的婦女。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城鎮酒吧也是三教九流的彙集之處,慢慢演變成犯罪、政治賄選的溫床和腐敗官員的庇護所。這些社會亂象漸漸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視,從零星的幾個城市開始有禁止酒吧營業的法令頒行,一直到誕生了全國性的禁酒令,並寫進了美國憲法第18條修正案。
然而,制定法律是一回事,執行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人們慢慢發現,不是所有人都是堅定的滴酒不沾型的禁酒主義者,為了遵守法律而不再消費酒精的當然也大有人在,但更多的還是那些對禁酒法令不以為然,開始偷偷買走私酒來喝的人,連很多的國會議員都無法以身作則。
走私越來越猖獗,而執法部門的人力物力又遠遠跟不上。酒類走私的鉅額利潤反而幫助很多黑幫勢力輕而易舉地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進而發展壯大,造成了新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很多民眾都不把購買和消費私酒當一回事。
再加上20年代末美國開始經濟大蕭條,政府的財政應對能力被大大削弱,這些都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權衡禁酒帶來的得與失,並終於在推行了十多年之後選擇將其推翻了。
所以,蓋茨比既代表痴情人,也代表那個投機的年代,追求“美國夢”的年輕人。只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待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