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街的改造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東大街的商業為這個時代和這個城市做了犧牲,西安對此當銘記於冊。昔日的輝煌已經寫入歷史,時代的今天要求它的已是別的功能,如果還非要抱著重現商業繁華非要建成一個西安王府井的觀念,真的是沒有意義的掙扎。
文 | 浮桴
2020年西安的這個冬天,特別冷。如果有閒情可以沿著鐘樓一路走到東門,這種冷,會格外強烈。
大白天,大週末,路邊的店鋪,關門的比開門的多。
即便對東大街再有情懷的人,也不得不吸著絲絲的冷氣承認,東大街,真的沒落了。
1
600多年前,朱元璋的二兒子秦王朱樉,開始以準國都的規格,在關中重建這片當年最繁盛的城。一圈牆兩座樓四條街,重新成就了一片城。四條街中,最長最煙火的,便是東大街。
改革開放後,東大街在西安的商業地位,更是牛的一批。
唐城、民生、開元,本土商場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百盛入住更是啟用一池春水;西安飯莊、老孫家等餐飲店什麼時候都是門庭若市;一排排的金店,門對門臉對臉的婚紗影樓,見證著西安人的婚情變遷……
多少西安人,來了外地親朋,不是第一時間到東大街吃泡饃吃碗子?多少小情侶,不是在街道南邊買了首飾又到街道北邊拍的婚紗?
這一切,彷彿就是昨天。今天一睜眼,東大街已經不是那個東大街,昨天的繁華,竟已是N多年前。
好多人,不逛東大街好多年,不知道那冰冷的屋簷。
很多人把這一切的癥結,歸結為始於2008年的改造。其時,西安啟動東大街改造施工,這是西安舊城區最後一條被改造的主幹道。自此,東大街陷入改造、改造、再改造的持續“深造史”,貌似至今還沒有改造完畢。
4年後,2012年年底,西安人還未能在東大街端詳出王府井的眉眼,卻看到了西安市規劃局公示的《西安東大街綜合改造規劃》,再次提到要將東大街打造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西安“王府井”。
再4年後,2016年,西安人還是沒能從東大街端詳出王府井的眉眼,卻看到了又一家著名店鋪的關門——百盛東大街店宣佈關門停業!
再4年後,正好是今年。王府井看來是看不到了,倒是寬敞的馬路,和馬路兩邊的冷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2
很多人,依然把這一切的癥結,歸結為改造。
改造的影響,確實有。
長期的施工圍擋,確實給車流人流都帶來諸多不便,在加上雪上加霜的停車難,這些年,東大街的生意確實難做。
寬了的路,更襯托了人的稀。也是,大幾十米寬的馬路,中間還都隔著欄杆,要在馬路這邊逛個商場,再到馬路那邊吃個包子,還要繞一大截路到十字路口,現在的年輕人,誰願意受這樣的麻煩。現在,東南西北,哪裡沒有集商購食娛一體的商業綜合體。
也有人把癥結歸結為電商對傳統商業的衝擊。
這也是,現在,怕沒有一家傳統商業,會說自己沒有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新的線下實體,在夾縫中茁壯成長。
東大街商圈沒落了,老牌的小寨商圈卻比任何時候都風光,新生的高新圈、曲江圈、鳳城圈,也一步步風生水起。
這又是為什麼呢?
3
彼伏此起,再正常不過的規律。
如果看清了這個規律,或者說認清了這樣的現實,也便不難理解東大街的沒落。
說的再俗一點,盤子就那麼大,有人分的多了,自然就有人分的少了。很不幸,在進入21世紀後,原來吃的多的現在沒得吃的,成了東大街。
別說是東大街,放眼整個西安,莫不如此。
新商圈的崛起,對應著老商圈的沒落,東大街如此,康復路亦如此。城南城北的快速發展越來越現代化,更反襯了城東城西的破舊沒落越來越老土。不是城東城西願意沒落,而是人就那麼多人,GDP就那麼多GDP,當資源和政策都南北向傾斜的時候,東西向,想把自己當個東西,也是有心無力。
別說一個西安,放眼中國,莫不如此。
北上廣深用強大的虹吸作用,不斷從全國吞噬著人才和錢財,讓自己的根基越來越大盤子越來越大,新一線上城市也一個個卯足了勁要在時代的風口分一杯羹,人才新政落戶新政投資新政一個接著一個,一版接著一版。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熙熙攘攘的人就那麼多,熙熙攘攘的財富也就那麼多,大城市越能吸,小城市就越失血,農村就越空巢。如此去看一座座的鬼城一個個白菜價的小城樓市,便不會覺得莫名驚詫。為什麼那麼多磚家鼓吹生二胎生三胎,甚至能喊出二胎三胎高考可以給分數獎勵的鬼話,就是發現他們待在北上廣可吸的越來越少,急的失心瘋了。
別說一箇中國,放眼世界,莫不如此。
即便強大發達如美帝,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矽谷的科技發展是越來越牛,紐約的金融帝國貌似還算風光,但底特律的汽車城早已是鬼哭狼嚎一片,像克利夫蘭這樣的地方拿錢都招不來個像樣的球星。
4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時候,事在人為,有時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折騰。
東大街的改造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東大街的商業為這個時代和這個城市做了犧牲,西安對此當銘記於冊。昔日的輝煌已經寫入歷史,時代的今天要求它的已是別的功能,如果還非要抱著重現商業繁華非要建成一個西安王府井的觀念,真的是沒有意義的掙扎。
西安是一座老城,西安又是一座新城。新城在城牆圈外鋪展,老城在城牆圈裡重生。地處城牆圈裡的包括東大街在內的老街道,3個4年都過去了也沒建成西安的王府井,是時候跳出曾經的商業思維今天的流量經濟,是時候重新設計一個和城牆鐘樓能完美融合的發展規劃,好好謀劃一篇“千年長安”的老城文章,保不準還能走出一條古為今用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