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人各有志,志不相同,老話還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雖這樣說,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只有讀書才可以過上好的生活。確實,讀書是獲得好生活的一大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而父母過於重視應試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讀書才是硬道理?

在之前,發生過一件讓人驚訝的事情,本是清華博士的張明光,畢業後在一家很好的企業進行工作,但是在工作幾年後卻不顧父母的哀求,選擇出家當和尚。

在1980年,張明光出生在河南商丘,家中的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民,為了討生活,每天起早貪黑的辛苦勞作,最終也沒有賺到幾個錢。

過著這樣辛苦的生活,張明光的父親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兒子的身上,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好好讀書,不要再過這樣的苦日子。

而看著這樣辛苦的父母,張明光也是十分的懂事,從小乖巧懂事,總是會為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面對這樣乖巧的張明光,父親卻認為他不應該花費時間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對張光明實施了責備,並且要求張光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讀書上面。

早在1966年,張明光所在的商丘村被選為知青點,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有為知識青年,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紛紛上山下鄉。他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深深影響了當地的居民。

特別是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之後,那些下鄉的知青紛紛加入高考大軍,重新獲得了進入大學校園的機會。當時正好趕上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改革的順風車,國家為這些高校學生分配了工作,生活可謂是有滋有味。

看到這樣的場景,使得張明光的父親深受觸動。當時張明光家境貧苦,看到那些知青們過上了優渥的生活,加深了他對“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命運”的看法,一心只想讓兒子張明光好好讀書、出人頭地。

不負期望的“學霸生”

對於父母沉重的期待,張明光也是十分的懂事,父母的辛苦勞作他也都看在眼裡,從小張明光就刻苦學習,為了更好地回報父母。

從小張明光也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尤其是在專注度保持這一方面尤為突出。一般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在20分鐘左右,但是張明光的注意力保持可以在40分鐘。每節課上課的時候,張明光都專注聽講,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

隨著年齡的長大,張明光思想慢慢成熟,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也明白了讀書對於自己的重要作用。慢慢地,張明光的觀念發生了改變,由為回報父母讀書,逐漸轉化為為自己讀書,這個改變,使得張明光學習更加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小上學,張明光就是班中的佼佼者,老師和同學對於他的誇獎也是不絕入耳,張明光自身天賦極高,擁有很強的記憶力和專注度,幾乎是老師講過的知識點,他就可以立即掌握。

不僅如此,加之張明光的認真學習能力,經常可以舉一反三,提出很多與老師不同的解答思路。自身天賦加後期努力,使得張明光很快就獲得了清華大學讀書的機會。

考上如此優秀大學之後,張明光並沒有就此玩樂,而是像之前一樣繼續學習。當同學們在玩的時候,張明光在挑燈夜讀。當同學們紛紛出去玩樂的時候,張明光泡在圖書館裡面不停地學習……

迷失生活的方向,出家為僧

在張明光的不斷努力之下,張明光獲得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學位,並在2004年成為清華大學的博士。博士畢業之後,張明光選擇在一家很好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資,當時每個月的薪資相當於父母一年的收入。

面對這樣高薪的職業,張明光並沒有 覺得開心,相反的,因為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不懂得如何融入社會使得張明光身心俱疲,最終產生了離職,出家當和尚的想法。

得知此事後,父母特意從老家坐火車連夜到北京來對張明光進行勸說,他們認為,辛辛苦苦將張明光養大,好不容易長大成人,該是張明光回報父母的時候了,而不是將現在擁有的一切放棄。

不管父母如何勸說,責罵也好,哭訴也好,張明光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甚至父母跪下懇請張明光,也沒有使他改變想法。最終,張明光和父母不歡而散,父母返回了商丘老家。

在2008年的時候,張明光到龍泉寺當了一名和尚。對於他來說,之前的學習、工作被父母施以道德枷鎖,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社會上的張明光始終格格不入,感受不到任何的快樂。

終於張明光在出家之後,選擇了另一種的生活,並且感受到了出自內心的開心。慢慢地,張明光的父母也理解了兒子的決定,不再過多糾結。

23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飯後百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