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頭普洱茶的興起,讓普洱茶的行情火了一把,很多人為普洱茶興奮,這時候,雲南各個茶山為人們津津樂道,我們為它們感到神秘而好奇,希望明白這些茶有什麼特色,那時候大家特別興奮,書上的口感背得滾瓜爛熟,環境倒背如流,文化出口成章,山頭普洱茶像一針強心劑,讓普洱茶的行情看好。每次遇到陌生的茶友說山頭茶,我都會問普洱茶喝什麼?有點不耐煩地說:當然是喝口感,口感反映了那裡的環境,風俗文化等等。緊接著我問,這些口感真的能反應出這麼多?繼續不懈地對我說,那當然了。
聽完這些,我平心靜氣地泡了一款100年左右樹齡的茶,茶友入口後說:“你這個是臺地茶。”早已經習慣這些臺詞的我,收起了曾經那份更正的衝動。原因很多,從描述以及身體氣色觀察,這位茶友經常喝的是臺地茶的新生茶,胃已經很弱,而且農殘化學導致的身體紊亂已經感受不到器官的“說話”,內臟器官的麻木使得他需要更多刺激才能有感受到味道。轉基因與小分子的生化物質雖然沒有讓他外表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內在只有他自己知道,點穿了,無疑是激怒一個人,而且經歷了這幾年,我能感悟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關心的,有時候關心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並不是他不需要關心,而是我不是他心目中的人。不說,是最好的選擇。茶友離席,能感受到帶著遺憾與不爽。看著那泡茶,想起了當年上的茶保健課。
當年上茶健康的老師,是中醫養生的老師,上的是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識,用的是中醫理論指導,相當於給我們上了營養的養生課,從五味對應五臟六腑,影響情志,溼氣與肥胖,心血管症狀的感受,面板的痘痘是怎麼來的等等,內容豐富,課後,與老師交流一些保健知識,也很有意思。每座茶山有每座茶山的脾氣,每種脾氣會影響人的身體,但是這種作用很微弱,自己也難以發現。而茶的方位不同,高度不同,水土,降雨不同,又會在某些時候會形成一個小天地或者說小氣候。這些茶有的可以喝,有的不一定能喝,因此要找到有養生效果的茶,並不容易,茶的原料有了,還要有對的工藝,將他們做好,茶才有保健效果。課後,針對找茶的問題上,與老師進行了交流,找茶,其實很難,並引用了茶經那些話做了分析。
找茶很難,陸羽說,像找人參,可能很多人見到人參就是好的,其實並不一定是這樣的,只是根據環境大機率來說,人參長的地方是匯聚了天地精華才長出來的,有些人參有毒,熱毒,火毒是很厲害的,需要懂藥的老藥工來做,而老藥工中,懂中藥藥性的人越來越少,大多是靠傳承與曾經老師傅的經驗做的,要針對性地瞭解藥性,還是要了解原料的屬性而來,現在的工藝效果大家也是明白的。而懂這樣整套流程的人越來越少,主要是“苦”,還有危險,更主要是這樣的需求越來越少。並不是說少,主要是原料難找,工藝苦,成本高,還吃力不討好。這是老師課後的意思。
為什麼不跟茶友詳細說,原因就在這裡,很多人是像“群鳥學藝”一樣,最後還copy走樣了,因此為了讓大家感受茶葉的真味,感受真實,感受健康,我推出了28小時入門的興趣班。而找茶,根據陸羽的理念,找茶要找健康的,因此,山頭茶也是必須符合健康的要求,不過找合適的山頭茶,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首先是茶樹能不能喝,野生的未必是都可以喝的,因此為了安全性,我們都選用栽培型的茶樹,而有要求的人,希望的是喝到更自然的茶,那是最完美的。作為山頭茶來說,如果滿山是臺地茶,又不能保證健康,那麼要找尋茶,也就必須懂藥性。只有這樣的山頭茶才是有價值的,我們喝到這樣的茶才是一份價格一分貨的,如果不能保證健康,我們只是喝到包裝上的XX字的產地認證而已,我們所喝到的,如同一開始背書的復讀機一樣,語氣可以跳動,但生命毫無生氣,沒有靈魂。
那麼山頭茶都有哪些效果呢?依環境而定,除了味道,它們可以屬性不同,但效果相同。就是說我們喝到的口感,香氣,花香都接近,他們可以藥性不同,效果卻非常接近。舉例來說,有許多著名的山寨、村莊、山頭,這些茶對健康更全面,當然也有許多有名的只是對部分臟器有效果。關鍵是,我們需要了解藥性。這讓我想到了陸羽《茶經》“一之源”最後一段描述找茶的內容。雖然我們從成分學上,測試出來的內含物質大同小異,但是從喝的角度,他們的防護作用直接就可以明顯區分出來。有人說,我吹牛,如果我吹牛,為什麼茶這麼高價格還有人要?
普洱茶要喝山頭,喝的是一分價格一分貨,喝的是健康,詳細效果,都展示在文章裡,有我的體檢指標,有我對普洱茶領悟的技術,這些可以保證每個人的健康,改善亞健康,慢性病等等。如果需要喝到健康茶,演示技術是必須的,這是保證我們喝茶是否安心的前提基礎。而透過喝普洱茶,在兩星期內能明顯感受到亞健康,慢性病改善,這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