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後至今,在歐洲大陸上誕生了很多新獨立的主權國家,但同時也有5個主權國家因為種種原因走向分裂或消失,真可謂慘痛至極。其中,就損失的國土比例而論,當代歐洲最悲情的國家, 莫過於昔日雄霸東南歐的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地圖
塞爾維亞,是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家,與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黑山、波黑、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等8國接壤,國土總面積為8.8萬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是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是個多民族國家,總人口約為885萬(含科索沃),其中塞爾維亞族佔比超過2/3,阿爾巴尼亞族佔比超過18%,主要信仰東正教。
塞爾維亞原是全球第三大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加盟共和國(共有6個加盟共和國,面積約26.7萬平方公里)的主體部分,類似於俄羅斯在蘇聯時期的地位,在南聯邦於1992年瓦解後,與黑山聯合組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南聯盟成立後,強力鎮壓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人的分裂活動,由此招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的大規模轟炸(1999年3-6月)和歐美國家的長期經濟制裁。
南斯拉夫解體形勢圖
2003年,為應對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南聯盟被迫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並約定在2006年舉行全民公投以確定聯盟前途。結果,黑山按照全民公投的結果,在2006年6月3日宣佈獨立,聯盟就此解體。如今,塞爾維亞處在進一步分裂當中,科索沃在事實上已成為獨立國家(2008年宣佈獨立),並得到包括美英法德等在內的107個國家的外交承認。短短26年時間裡,塞爾維亞遭遇3次大分裂,丟失4/5領土和全部出海口,堪稱當代歐洲最悲情的國家。
平心而論,塞爾維亞境內的自然極其豐富,完全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截至2006年(不含科索沃),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60億噸,天然氣為43.5億噸,銅礦為27.1億噸,鉛鋅約為1.85億噸,鋰礦為7.3億噸,輝鉬礦為28.5億噸,並有一定數量的金、銀、鐵、鋅等礦藏。與此同時,塞爾維亞還富含水力、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25.5%,盛產多種珍貴硬質木材。
在農田勞作的塞爾維亞姑娘
作為東南歐重要的農業國家,塞爾維亞農業用地面積達506萬公頃,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和塞爾維亞中部地區,因為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灌溉便利、氣候溫和,非常適合大規模種植糧食和菸草、水果(主要是葡萄)、甜菜、鮮花等經濟作物,並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如今,農業依舊是塞爾維亞的支柱性產業,其產值約佔GDP總值的30%左右。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塞爾維亞能夠有效地開發、利用好上述資源,如果該國局勢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完全有資格擺脫貧困,步入富裕國家的行列。然而,由於塞爾維亞獨立前後戰爭不斷、內部民族衝突嚴重,加之西方集團的長期經濟制裁、基礎設施在戰爭中破壞嚴重、政局混亂、政府效能低下、政策波動性大等原因,導致經濟執行前景不明朗,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任重道遠。
貝爾格萊德夜景
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塞爾維亞的局勢趨於穩定,跟西方國家的關係逐漸改善,並且藉助於外援而實行經濟快速發展,使得國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由於戰爭和制裁造成的損失過於沉重,所以距離富裕國家的水平還相去甚遠。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塞爾維亞2019年的人均GDP為7402美元(約合49593元人民幣),屬於“中等收入偏上”國家,但近年來卻呈現增長乏力的態勢。
塞爾維亞的人均GDP雖然並不低,並且政府重視對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福利事業的投入,但由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物價奇高,導致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水準卻比較低。截至目前,塞爾維亞貧困率高達13.9%,失業率高達12.7%,文盲率達1.8%,新生兒死亡率達3.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達4.8‰,國民營養不良率達4.6%。上述資料令人憂心,也值得執政當局引起高度關注。
身穿傳統服裝的塞爾維亞女子
說句題外話。自從中、南在1955年1月2日正式建交後,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順利,等到塞爾維亞獨立後,中塞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得到發展,尤其是中國在科索沃問題上經常為塞爾維亞仗義執言,從而讓後者很是感激。作為“投桃報李”之舉,塞爾維亞從2017年1月15日起對中國公民免籤,由此使得該國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對中國免籤的歐洲國家,亦可見兩國關係之親密。
參考書目:《列國志: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