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今年以來,中國的快遞業務發展迅速,這主要是因為電商發展的關係,隨著移動網的發展,現在短影片跟直播又成為了新的風口,同時電商下鄉也帶動了新的市場。電商的快速發展,也讓很多實體店非常尷尬,大部分的實體店都成為了體驗店。

很多老闆都說了,客戶來店裡試完了衣服,轉身就網購,讓他們十分尷尬。因此不少實體店都倒閉了,很多店鋪也開始租不出去。最近香港隱形鋪後大明星陳慧琳就出現了名下大量商鋪租不出去的情況,陳慧琳多年來最喜歡投資商鋪,不過最近大量商鋪租不出去,讓她每一個月損失超過了80萬。

其實從香港的海港城到東京的銀座,這些曾經全球知名的購物中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空租情況。不過可能很多人也發現了一個情況,那就是為何不斷有門店關掉,但是依然不斷有人開新店呢?

馬雲擊敗了實體店,但是卻是舊模式下的實體店,王健林說線下不會被取代,不過電商早就勢不可擋了。今年名創優品成功在美國上市,這家以實體店起家的連鎖品牌就在電商時代殺出了一條血路。

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曾經說了一句話,他說不是實體店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店不行了。說白了那些被淘汰的實體店都是經營落後,服務不行,價格不透明的店鋪。如今新開的實體店很多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

其實現在很多品牌都有線下線上同價的模式,也就是實體店跟線上價格沒有差異。不過所謂的線上線下同價,許多人可能也會發現一個貓膩。實體店的經營成本都比線上高,同時線上一般也是品牌直營,而線下卻是加盟的模式,成本肯定不一樣。

品牌肯定也不會影響到線下合作方的權益,為了讓消費者無法把實體店變成體驗店,現在很多品牌都有特供款,比如說一些服裝品牌給線下提供特供款,或者新品先在實體店上線,或者線上只賣打折產品。

即使是線上現在也是精耕細作,比如說尾貨拿到唯品會去賣,在拼多多上線超低價的特供款,在天貓銷售正常的款式。線下則是銷售一些高階的款式。可以說現在每一個品牌都有一個立體的營銷模式。

即使是一些3C的標準品,現在消費者也是無法比價,很多品牌方一般會針對不同的渠道做不同的產品配置,讓你根本無法比價。即使是幾乎相同的產品,型號也是不一樣,而且肯定會有一點點細微的差距,這樣即使價格相差幾百塊,你也無法比價了。

其實很多人說實體店已死,這也是不對的。看看小米跟華為到處看線下店就知道了,實體店根本不會死。小米靠著網際網路營銷起家,最終還是要回歸線下。只要人線上下活動,那麼實體店就有價值,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機會,有交易機會就有實體店存在的價值。

未來市場肯定會有幾個變化,第一個未來一定是線下線上融合的時代。每一個品牌不管是從線上起家,還是從線下起家,最終肯定會走向融合。第二個不同的銷售渠道有不同的定位跟營銷模式。第三個就是未來不存在資訊不對稱的發展機會了,過去實體店價格虛高,那就是利用資訊不對稱的機會,未來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不存在這種機會了,老老實實經營,做好服務,才是未來唯一的發展機會。

12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三生三世》桑籍為少辛付出那麼多,沒想到卻是個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