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時間段上來看,明朝錢幣歷史分期分類大約五個型別:第一種是農民起義軍朱元璋鑄造的大中通寶,它屬於農民起義軍錢幣。第二種是明朝的年號錢,從洪武通寶開始到崇禎通寶結束。第三種是大明王朝滅亡後,朱氏子孫建立的幾個政權鑄造的錢幣,也就是南明時期。第四種是三藩鑄幣,也就是清朝三個割據一方的漢族藩王,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第五種是農民起義軍,張獻忠、李自成的鑄幣。下面只說第二種大明王朝的錢幣。

明朝的貨幣只有2種,一種是紙幣大明寶鈔,一種是通寶,簡言之,明朝的錢幣沒有元寶和沒有重寶。其次,每一位皇帝只有一個年號,除了大中通寶以外,每個皇帝最多隻鑄一種年號錢。明朝早期錢幣狹輪,字跡細秀,後期錢幣寬輪,筆劃變粗成仿宋體。需要注意的是,明中期後錢幣開始用黃銅鑄造錢幣,“黃銅幣較、多,有光澤而少鏽”。這些特點,基本上為清代所繼承。

在形制上,明朝銅錢的形制統一,每一種錢幣鑄數大而用時久,這是明清錢幣的重要特色。明朝初期,朱元璋打算仿照元代的做法,使用紙幣而不是銅錢,禁止民間的金銀交易。但沒有完全推行,不久就改為銀鈔兩用都可,以紙幣為主,錢幣為鋪。所以明朝的錢幣數量,比元要多,比各朝又要少。

具體到各個帝王時期。

朱元璋在稱吳國公的時候鑄造大中通寶,在打敗陳友諒之後,在江西設立了寶泉局,鑄造五種大中通寶錢,並在各省分設寶泉局鑄造。正式繼統後,定年號為洪武。於洪武八年定洪武錢制,除南京寶源局外,各省都設寶泉局來鑄造。洪武通寶南京寶源局鑄造的是紀重錢,其它各省鑄幣只鑄局名和紀值。

永樂年間朱棣鑄造永樂通寶。永樂錢只有小平錢,沒有折二以上的大錢。而且不論是京師還是各省所鑄,都是光背。因為國力過於昌盛,又遠洋交流頻繁,所以引得周圍鄰居都在鑄永樂錢,尤以日本居多。現在出土的版本中,除了國內版本還有日本版和越南版。

宣德年間也只鑄小錢,數量和版別都比較多,但精整不如永樂錢。宣德以後由於民間廣泛使用白銀流通,官錢反而流通不暢,所以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四朝都沒有鑄錢。弘治年間才恢復鑄幣,鑄造弘治通寶,弘治錢都是小錢。弘治以後,明錢都是黃銅錢。嘉靖年間鑄嘉靖通寶,種類頗多,隆慶年間的隆慶通寶只有小平錢,萬曆通寶有折二錢。天啟年間鑄天啟通寶。從此明朝的錢制就複雜起來了,崇禎錢有一百多種,文字、製作、大小、輕重、厚薄,千變萬化。

最後,明朝的史書也不一定完全靠譜。《明史•食貨志》載嘉靖元年鑄了洪武至正德丸種年號錢一千萬貫,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明末天啟崇幀年間年鑄量不超過二百五十萬貫,所以補鑄之說只是空話,並未實行。

18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面對狡猾的病毒,我們不能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