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如果你問一個生存遊戲愛好者,饑荒是什麼?他會掏出他的steam賬號,開啟《饑荒》聯機版玩到天荒地老。如果你問一個歷史愛好者,饑荒是什麼?他就會如數家珍,提起烏克蘭大饑荒、愛爾蘭大饑荒……

饑荒,一個令農民恐懼的名詞。在看天吃飯的年代,如果老天爺一場雨都不下,乾旱會引起饑荒;如果老天爺下多了雨,洪水也會引起饑荒。

如果老天爺命令蝗蟲過境,那可就是寸草不生了。但是,絕對沒有人會想到,歷史上饑荒的成因千千萬,就屬愛爾蘭饑荒的最奇葩。

神奇農作物——沒有一顆土豆能離開愛爾蘭

土豆,又稱為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是印第安人餐桌上最普通的一道菜。1492年,哥倫布帶著他的水手航行在大海上,眺望遠處的新大陸——美洲。哥倫布在美洲發現了一些新作物,包括菸草、棉花和土豆等等。

他將這些作物帶回了義大利。土豆從印第安人的餐桌來到了更大的舞臺。19世紀時期,土豆這一農作物成為了愛爾蘭的田地寵兒。愛爾蘭緯度高,氣溫低,不適合穀物生長。

土豆種植性喜冷涼,不耐高溫,對陽光和水分需求較大,土地適應性強,容易種植,產量驚人。愛爾蘭人發現這一農作物的特點後,欣喜異常,號召全國種起了土豆。

1845年,土豆種植面積達到200萬英畝,愛爾蘭的農民和多數牲畜都將土豆作為主食。能夠吃飽飯的愛爾蘭人迎來了人口大爆發,1760年,愛爾蘭有150萬人口,1841年,愛爾蘭的人口數有818萬之多。

愛爾蘭饑荒——"腐爛土豆"引發的災難

然而,成也土豆,敗也土豆。1843年-1847年間,愛爾蘭的土豆驀然減產,將狂歡的愛爾蘭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愛爾蘭人挖開土地,刨出土豆塊莖,發現這些土豆都爛了。

一個土豆,兩個土豆,所有的土豆!都爛成了泥,葉片表面遍佈噁心的白色黴斑。原來,這幾年氣候異常,雨水不停歇地下,導致土豆染上了晚疫病病原菌,這種晚疫病在全愛爾蘭的土豆地裡傳播,直到所有農民顆粒無收。

這場災難對依靠土豆維持生活的愛爾蘭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飢餓和病痛在愛爾蘭的上空徘徊,人們試圖對土豆抱有期待,努力活下去,種植健康的土豆。他們將土豆地翻開晾曬,燒燬舊植株,用整整一個季度的時間來對抗病菌。

但是,健康的土豆曇花一現,又染上了致命的病菌。每天都有貧苦的農民餓死,易子而食成為常態,這一饑荒又被後人稱為"馬鈴薯饑荒"。慘痛的是,此時的愛爾蘭正處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

"高貴"的英國看不起土豆這種"低賤"的食物,更看不起吃土豆的愛爾蘭人民。他們將愚蠢、懶惰、低賤這些標籤貼在愛爾蘭人民身上,無法理解土豆對愛爾蘭的重要性。

"馬鈴薯饑荒"蔓延期間,英國僅僅出售小部分的食物,提供很少的工作崗位。英國還成立了救濟委員會,將年產值的0.5%拿出來,呼籲愛爾蘭人就業,收入將用於購買委員會提供的糧食。

愛爾蘭貧富差距大,英國提供的70萬個崗位顯然不夠,於是,濟貧院建立起來了。不過是從一個地獄來到另一個地獄罷了。

濟貧院內擠滿了窮人,冬天冷風颼颼地吹進來,夏天蚊蠅飛舞。惡劣的環境帶來了傷寒、壞血病,無力醫治的窮人只能眼睜睜看著親人一點點失去生命特徵。

饑荒孤女——4114名生育工具

在愛爾蘭人大批死去的時候,英國並沒有加大救助力度,而是轉而看上了愛爾蘭的姑娘們。英國在福利院挑選乾淨健康的女孩送去澳大利亞,要求這些女孩跟澳大利亞的男人結婚生子,繁衍後代。

澳大利亞最早是英國的流放地,後來成為了殖民地。澳大利亞作為流放地有很長一段時間,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需要外部注入女性來提高出生率。1848年-1850年,超過四千名女孩被挑選出來,送入了通往澳大利亞的大船,走向了深淵地獄。

不過,澳大利亞居民並不都是犯人,還存在很大部分的移民,這些移民對英國送來的女孩抱有強烈的敵意,他們認為這些粗鄙的天主教徒在浪費澳大利亞的公共資源。直到1850年停止輸送孤女,總共有4114名女性從愛爾蘭來到澳大利亞。

這些孤女的命運早已寫好,大多數孤女都會分配給一個年長十歲的男人,然後不斷懷孕和分娩,生育至少十個孩子,簡直是非人待遇。

分配給女孩的家庭都比較貧窮,而女孩被迫孕育很多孩子,使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少部分女孩遇到了願意同甘共苦的丈夫,兩人努力工作,最後能夠過上愜意的生活。

幸運終究是少數的,大多數女孩嫁給了工人階級,為家庭生育孩子,辛苦勞作,卻得不到尊重。在日復一日的打罵聲中,這些女孩的生命走到了盡頭,這就是愛爾蘭4114名饑荒孤女的悲劇故事。

1950年,愛爾蘭的饑荒才有所緩解。英國在愛爾蘭採取的措施秉承"自由放任"原則,激起了愛爾蘭國內群眾的不滿,至少有一百萬的愛爾蘭人遠走他鄉,在北美定居。

這些愛爾蘭人群體逐漸增大,成為美國白人數量最為龐大的族群。1949年,愛爾蘭成立共和國,終於從英國獨立出來了,不過,愛爾蘭人永遠忘不了饑荒,忘不了英國的"援助"措施,兩國之間的矛盾還在繼續。

這一錯誤的舉動,讓英國在之後的很多年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維護兩國關係。饑荒是人類的天然災害,英國卻又在這基礎上增加了人為災害,迫使百萬愛爾蘭人民背井離鄉。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這場大饑荒覺醒了愛爾蘭的民族意識,被英國統治的、渾渾噩噩的人們突然意識到,只有團結起來,他們才能更加強大。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袁隆平老先生至今還在不斷研究新型水稻,生產更多優質的稻穀。

因為我國人民同樣是被餓"怕了"的群體。在雜交水稻現世之前,我國大多數農民在捱餓邊緣試探,孩子營養不夠,面黃肌瘦。雜交水稻面世之後,水稻產量上漲,中國人終於擺脫了飢餓,開始往上走。

袁隆平先生是祖國不可或缺的人才,願祖國更加強盛,願世上再無饑荒。

2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泰國前總理英拉,流亡海外仍風姿綽約,還有機會重返泰國政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