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品百味人生。
《知否》原著中,盛老爹還是挺靠譜的,尤其是在大是大非上擰得清,想得明白。
最開始警醒盛老爹過分寵愛林姨娘是孔嬤嬤,在孔嬤嬤的幾次提醒下,盛老爹對林姨娘的“無所不依”變成了“有所為有所不為。”
0.1
第一次警醒:父母要一碗水端平
孔嬤嬤是盛老太太請來的(盛家屬於中層階級)主要是教要出閣的華蘭上層社會的禮節,好讓華蘭嫁入伯爵府能加加分。
盛老太太不想好的師資浪費,就求孔嬤嬤把剩下的幾個蘭也一同帶著,於是,孔嬤嬤就帶了四個學生。
華蘭聰明伶俐,一點就通,就是缺點耐心。如蘭人小好玩。墨蘭看似柔弱,實則要強,什麼都要硬撐著。明蘭一上午就把這關節想通透了,頭天下午就帶了筆墨紙硯來,只把孔嬤嬤說的做的及糾正華蘭墨蘭的,撿了要緊的一一記錄在紙上。
這些規矩本來就磨人,墨蘭年紀小人未長開身量未足,許多動作根本施展不開;卻偏要逞強。
小生和初中生的接受原本就不一樣。可墨蘭看似柔弱實則要強,拼著命的擠在華蘭身邊,纏著孔嬤嬤問這問那,有時候華蘭明明可以講下一部分了,可為著墨蘭,孔嬤嬤只好放慢進。
結果,姐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華蘭忍了很久終於找墨蘭說話了,在如蘭的推動下,姐妹們大吵一架。
孔嬤嬤罰了每人抄五十遍《女則》,還叫來了盛紘王氏林姨娘,讓每個姑娘說清自己的錯處。墨蘭巧舌如簧,說的盛紘面有不忍。
孔嬤嬤卻道她有兩錯,第一言錯:與姐妹拌嘴,不應該出口嫡出庶出,父親對你那麼好,你卻不顧父母恩情。
第二心裡念頭不好:你口口聲聲說要為家裡長臉,可盛家不止你一個姑娘。我原本就是為你大姐姐來的,她在家待不了幾個月,學規矩禮數正當要緊,你就算不念著姐妹情分,可也得分一分輕重緩急。”
盛紘本是個明白人,但因分外憐惜林姨娘,一顆心也多少偏向墨蘭了些,此時聽了孔嬤嬤的說道,心裡咯噔一下,暗道:此話不錯,如此看來,倒是墨蘭偏狹自私了;看向墨蘭和林姨娘的目光就有些複雜了。
然後孔嬤嬤對盛紘道溫言道:“適才老爺說我與老是故交,我今兒也厚著臉皮說兩句,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雖說姐妹之間要互相謙讓,但也是今日這個讓,明日那個讓的,沒的道理只叫一頭讓的,日長了,父母姊妹免不了生出些嫌隙來。老爺,您說是不是?”
盛紘想起自己往日作為,女兒還好,要是兒子之間也生出怨懟來,那盛家可不長久了,更何況嫡有嫡的過法,庶有庶的活法,他一味厚待林姨娘那房的,怕也有禍事出來,想到這裡,不由得背心生出冷汗來,對著孔嬤嬤連連拱手稱是。
孔嬤嬤的警醒,讓盛紘想第一次意識自己若自己再偏袒林氏的兒女,盛家早晚要出事。
0.2
第二次警醒:林姨娘該好好學學規矩了
說完幾個女孩的錯處,孔嬤嬤就罰她們每個人打十板子。這時,忽聽一聲嬌柔的聲音——“嬤嬤請慢”。
原著中這樣道:
眾人一看是林姨娘,只見她嫋娜的走到當中,先給盛紘福了福,然後對著嬤嬤輕聲婉婉而道:“請嬤嬤勿怪,這裡原本沒有我說話的地方,可我心中愧疚,有話不吐不快,萬望嬤嬤見諒;今日之事,說到底都是墨兒不懂事而引出來的,說起來她才是因頭,尤其六姑娘,小小年紀就被拖累捱打,我心中著實過意不去,不如六姑娘的那十下板就讓墨兒替了吧……”
林姨娘本就看著柔弱,此時她目中含淚,語氣歉然,真誠之至的看著盛紘,盛紘頗有些感動。
孔嬤嬤卻絲毫不為所動:“林姨娘此話差矣,我將姐兒們一齊罰了,原就是為了彌補姊M情分,今日她們一同捱了打,以後便能揭過重來,若是厚此薄彼豈非更生嫌隙?林姨娘用心很好,但欠些道統了。”
林姨娘不死心又道:自己無知,沒教好女兒,連累累的幾個姐兒都捱了罰,不如連她一起罰了罷!也算略略補過。
盛紘見她嬌弱動人,更感動了,不料還沒等他感動完,就聽見孔嬤嬤一聲冷笑。
孔嬤嬤心中嘲諷,她等的就是這句話,冷聲道:“看來林姨娘是得好好規矩了,越說越不得T;姨娘說因自己沒教好墨姐兒是以當罰,可華姐兒和如姐兒是教養的,明姐兒更是老身邊的,莫非林姨娘的意思是要連和老一起罰了?!至於我這個教養嬤嬤更是難辭其咎!林姨娘可是這個意思?”
林姨娘臉色慘白,趕緊說自己不是這個意思。
孔嬤嬤正色道:“林姨娘,我今日也說你一句,要知道,人貴在自知。你今日偏有兩不知。第一知,你當曉得自己是什麼身份,我與老爺正說這話,你這般貿貿然的插嘴應當不應當。好在我與老太太是故交,若是換了旁人,豈不讓外頭笑盛府沒規矩?”
孔嬤嬤接著道:“第二知,你一再知錯犯錯。你先說自己是不該開口的,可你偏又開口,你口口聲聲說自己無知,既知自己無知,為何還隨意插嘴姑娘教養之事?你明明什麼都知道,卻又什麼都犯了,這豈非知法犯法,更得罪加一等!莫非是仗著養了哥兒姐兒,自認自己高出眾人一籌不成?”
聽完,盛紘覺得很有道理,想起墨蘭的作為,深感林姨娘教養不當見識鄙陋,到底吟風弄月不比正經涵養,遂嚴厲喝道:“你一邊站著看罷,我和太太還有孔嬤嬤在這裡,焉有你說話的份!”
也是因為孔嬤嬤的這番話,盛紘也覺得不能光偏心林氏所生的孩子,也要關心關心其他孩子。幾個女孩打完板子後,就明蘭沒人去管,他一陣心疼,親自把小小的明蘭抱去壽安堂。
0.3
第三次警醒:林姨娘若是有太太那般家世和嫁妝,還會與你做小?
華蘭出嫁時,陪了一百二八臺嫁妝,還有田地莊和許多陪房人口。
當晚,喝的醉醺醺的盛紘,就被林姨娘早疏通好的人手扶著去了林棲閣,那裡她早備好了解酒酸湯和熱水毛巾。歇下後,林姨娘見盛紘心情很不錯,根據她的經驗,這會兒的盛紘特別好說話,於是準備好的說辭就要上演。
先誇了半天華蘭有福氣,嫁妝多。隨後又說墨蘭將來嫁人不知道有多少嫁妝。
盛紘警惕起來,慢悠悠說道:“若不論婆家,幾個女兒我自是一樣待著,不過大丫頭是拿自己的陪嫁添妝的,細算起來,墨兒未必有大姐兒這般的嫁妝了。”
林姨娘道:太太既然嫁過來,嫁妝屬於盛家,應該幾個女兒平分。
盛紘酒已經醒了一大半,對她說:只有沒出息的男人才會惦記女人的嫁妝。又舉例康姨夫就是惦記康姨媽嫁妝被人看不起。
林姨娘急了:“那楓哥兒和墨兒呢?難不成紘郎不管他們了?難不成為了我這個姨娘,還得累他們將來受苦?”說著又是淚水盈盈。
盛紘心裡記著孔嬤嬤支的招數,慢悠悠的道:“你沒有豐厚的陪嫁,難不成是我的過錯?”
林姨娘噎住了,不敢置信的看著盛紘,沒想到他會如此說話。
盛紘暗歎孔嬤嬤料事如神。有一次閒談時,孔嬤嬤一語道破他與林姨娘相處時的一個週期模式,每次都是林姨娘先哭訴自己的卑微可憐,然後他就心疼哄她,然後林姨娘愈加可憐惶恐自己的將來,哭哭啼啼個沒完,然後他就心軟的許她這個那個。
孔嬤嬤當時便冷笑道,若是林姨娘有那般的家世和嫁妝,她會否與你做小?
盛紘雖然相信自己與林姨娘是有‘真感情’的,但自知之明倒也沒丟,不至於那般異想天開,於是孔嬤嬤便教了盛紘剛才那句話,用來給林姨娘種種逾越的要求做個急剎車,甚至連後面幾句話都準備好了。
他又道:“當初我就是怕你們母受欺負,還是從祖產中撥出一塊來給你們傍身,這本已不合規矩,但為著你和楓哥兒墨姐兒我還是做了;你已比一般妾室體面許多,難道還不知足?你若想與正房比肩,當初就不該與我做妾。”
林姨娘急忙辯解,因為與他有情,所以外頭正頭太太不做,願意給她做妾。
盛紘心中有些抑鬱,直道孔嬤嬤是女諸葛,連林姨娘下一句說什麼都猜中了,於是他便跟著見招拆招道:“你既與我一片真情,且甘願做小,又為何時時抱怨,還常與我要這要那的?難道一片真心便是如此?”
林姨娘被噎的啞口無言。
0.4
寫在最後
原著中的盛老爹雖然寵妾滅妻,但是有度的,雖然他喜歡林姨娘,可他更在乎家族的繁茂和臉面。林姨娘就是挑戰了他的底線才會被關到莊子裡的。
在孔嬤嬤的提醒下,他想到寵妾滅妻的種種後果,所以極力改正。
所以當林姨娘再跟他要東西時,他看到了林姨娘貪心不足。在林姨娘要他為墨蘭去國公府提親時,他看到了林姨娘的痴心妄想。
怕她影響墨蘭(可惜,早已經影響了)就把墨蘭送去了王氏的葳蕤軒讓王氏撫養,給墨蘭抬身家,一片慈父之心顯而易見,可惜,被墨蘭辜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