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08年,就是中國舉辦奧運會那一年,正趕上美國金融危機,奧巴馬一上臺就提出了“重返亞太”的戰略。

2011年,拜登第三次訪華,以副總統的身份第一次訪華,馬上在中國引起了轟動。

作秀

引起轟動的原因是他在北京鼓樓大街的一家炒肝店吃了個午飯,隨行有他的孫女和美駐華大使駱家輝夫婦。

幾個人點了5碗炸醬麵,幾個小菜,總共花了79元,拜登結賬時拿出一張百元大鈔,說:keep the change,剩下的當小費了。

之後拜登點的這份午餐就成了“副總統套餐”,現在馬上就要升級成“總統套餐”了。

拜登此次的中國行也為他在中國立起一個“親民”的形象。

其實你要了解過奧巴馬,就會發現這兩位非常喜歡做一些“親民秀”,拜登作為副總統經常和奧巴馬“下基層”,要麼就是去快餐店買快餐,或者在街頭慰問流浪漢。

對於特朗普來說,他是不屑這麼做的。

他的思維就是:親民秀不是無能的表現嗎?你實在做不出政績才會這麼秀,若是國富民強大家都有錢了,人民不自然就會擁戴你嗎?

的確,特朗普會覺得這種作秀很虛偽,但是美國人就吃這一套,在西方民主國家你若想獲得支援,你還真就得學會作秀。

像是羅馬五賢君之一的哈德良,有一次去公共澡堂裡去洗澡,看見自己以前的部下正在靠著牆給自己搓背。

哈德良問他,你怎麼不找個搓澡師傅給你搓背?

這個部下回答,不是沒錢嗎。

哈德良就讓他洗完澡去自己的衣服裡拿錢,作為當年為羅馬效力的報答。

過了幾天,當哈德良再去洗澡時,發現一排自己原來的部下,靠著牆為自己搓背……

像是東方的專制帝國,臣民就會覺得,你作為皇帝,整個天下都是你的,還沒有個私人浴室嗎?跑公共澡堂作秀?

你不怕危險嗎?是不是要把浴室清場保護,這反而擾民了。

扯遠了,我們所說的“帝國”和西方國際關係中的“帝國主義”並不是一回事。

帝國主義不是一個有皇帝的國家,而是在一個一個聯盟體系中,其中一個盟國有著絕對的軍事優勢,其他“名義上平等”的盟國在軍事上依靠它的保護。

所以羅馬帝國指的是羅馬及其盟友,很像是美國及其北約盟友,羅馬實際上是一個共和國,其他邦國是共和邦。

現在我們看到的羅馬帝國疆域,其實就是這麼算的,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把美國的眾多盟友也算到美國的疆域之中。

而東方傳統意義上的“稱帝”,和羅馬的皇帝意義也不相同。

屋大維的法定稱號是princeps,就是第一公民,像是拿破崙的“第一執政官”一樣。

第一公民是西塞羅發明的,他為了解決羅馬帝國後期的憲法危機,他認為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行政首腦,於是有了第一公民。

羅馬皇帝的實際意義是保民官和軍事元戎,既然掌握了這樣的權力,實際上就相當於至高無上的皇帝了。

但是按照法律,仍然是共和國的一個官員,被選出來代表元老院和人民的,羅馬還是SPQR(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皇帝只是保民官和元戎職位的合一。

既然是人民和元老院推選出來的,所以皇帝必須和人民有交集,不然你憑什麼說代表他們?

美國作為新羅馬,當然也繼承了這個傳統,選民們其實根本不在乎美國總統吃什麼飯,跟誰吃。

最重要的是你想當美國總統,就必須有這個姿態,表示總統是我們選出來的,是平等的,是我們的公僕。

拜登的親民秀玩的很溜,可以說算是他的優勢。

比如這張照片:

在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種族暴亂剛開始不久,拜登走訪了特拉華州威爾明頓(Wilmington)的抗議爆發地,並單膝跪地與一對黑人父子交談,並呼籲為黑人弗洛伊德之死伸張正義。

而特朗普卻在推特上怒斥抗議示威者,強調法律與秩序的重要性,並強調暴亂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這本來是美國政治左右派的不同理念,無可厚非。

但拜登見到黑人的時候,他居然下跪了。

而這位黑人大哥,似乎感覺理所當然,也沒接受,也沒拒絕。

這就不是一次平等的交流,而是拜登在以一種低姿態去“跪求”選票。

佛洛依德死於白人警察的“跪殺”,單膝下跪已經成為了白左向黑人“懺悔”的一種動作。

拜登作為總統候選人這麼一跪,這個動作的合法性和意義就不止這麼簡單了,變得更加“政治正確”了。

拜登跪後眾議長佩洛西跪,佩洛西跪完民主黨議員、州長跪。

於是這個動作成為了民主黨陣營的必備的政治表態,不想跪也得跪了。

華裔女市長高敘加(Lily Mei)

儘管拜登不是這場下跪運動的始作俑者,但卻是最有力的推波助瀾者。

西塞羅在總結羅馬共和制度時,只有在彼此平等、沒有依附,不相從屬的關係下,才是良好的共和體制。

比如哈德良在洗澡時,看見之前為自己效力過的部下,哈德良貴為皇帝,部下是退伍老兵,但此時二人是平等的。

部下沒錢搓澡,哈德良說我請你搓,而不是我給你搓,條件是你要維護我的統治。

皇帝/總統面對平民,既不應該高傲自大,也不應該卑躬屈膝的討好,這才是共和的理想狀態。

相反,凱撒為了獲得支援,每次凱旋就以戰利品討好羅馬平民,就讓凱撒和平民之間建立了一種“依附關係”。

這種行為敗壞了羅馬的德性,也對羅馬的共和制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拜登以下跪換取選票,作為一個總統候選人,為了選票可以輕易下跪,連共和的基礎都無法維護,可以說美國共和制已經走向末路了。

在拜登的一次演講中說道:你是個黑人,就知道應該把票投給誰了,這句話非常耐人尋味,好像黑人給拜登的投票都是不免費的。

競選總統嗎,這個策略看上去沒什麼問題,我選你當總統,就是為了讓你給我切實的好處的,但實際上違反了美國建國者們的初衷。

選舉的的本意,是希望基於選舉人自身政治理念投票,而是不承諾為自己謀求多少利益。

在BLM活動爆發後,拜登向黑人承諾,要拿出14萬億美元給黑人當福利。向環保組織承諾停止特朗普的傳統能源專案,還要重啟奧巴馬醫改,還要LGBT群體的權益進一步擴充套件,還要投資教育,為失業者進行補貼,還要控制疫情……

這些承諾看似非常美好,但只有一個問題他沒提,就是這麼多承諾,但是錢從哪來呢?

獲勝

拜登30歲的時候就當選了議員,是美國曆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特拉華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

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除了每次美國海外戰爭都投贊成票,也沒什麼亮眼的政績。

他曾於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均告失敗,等了四十多年終於競選成功,你想想嘉慶,拜登能堅持這麼長時間,也足以說明很有毅力了。

2008年那次大選,按照資歷也該輪到拜登了,沒想到奧巴馬橫空出世,民主黨決定走“身份政治”策略,拜登急了直言,奧巴馬是最政治正確的黑人。

說奧巴馬是“政治正確”,就屬於“政治不正確”了,就只能退選回家。

沒想到奧巴馬居然主動找到拜登,讓他作為副總統搭檔競選。

拜登也不是謙虛,也沒讓他另請高明,而是在一次哈佛演講說(Ain't that a bitch? I mean, excuse me, the vice president thing?)當副總統真是煩人。

話雖這麼說,副總統就副總統吧,在此之後你也看不到拜登在發表什麼主見了。

本次大選,民主黨中,拜登論口才不如沃倫,論政治身份不如半非裔的卡瑪拉·哈里斯(賀錦麗),論左也不如支援社會主義的桑德斯。

為什麼最終能夠勝出,就是因為他沒有特點。

在特朗普民意日漸高漲的狀態下,民主黨意識到,只有一個沒有特點的候選人,才能得到大部分反對特朗普的選民支援。

所以拜登做對了什麼呢?就是因為他什麼也沒做對。

結語

羅馬的“白左”皇帝卡拉卡拉在他統治期間頒佈了《安東尼努斯敕令》:凡是居住在羅馬帝國範圍之內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羅馬公民權。

此後,再也沒有人為羅馬而戰,這一時期皇帝更迭頻繁,起義遍及各地,史稱“三世紀危機”。

在奧勒良遇刺後,一時間居然選不出皇帝,因為皇帝太高危了。

元老院最後決定,讓年高76歲的塔西佗主持大局。

塔西佗當場就拒絕了,讓我當皇帝不是害我嗎,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元老院說,之前的皇帝都是太有主張了,上臺肯定危險啊,您不一樣啊,所謂“苟利……”。

塔西佗一聽有道理,為了國家就去當了這個皇帝。公元275年9月上位,至6月末在位,276年6月就死了。

在他短暫治下的羅馬帝國,的確恢復了難得的和平,和平的走向著衰敗。

10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佔張鈞甯舒淇便宜,罵哭阮經天!難怪吳京說女孩子不要進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