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低地地區,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這裡是德國、英國、法國三個歐洲強國的交匯之地,也是幾大文化的交融之地。

現代的低地主要包括荷蘭(尼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個國家,其中,歐盟總部就位於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便體現了其“十字路口”的戰略區位。位於比利時南側的盧森堡,面積僅僅2000平方千米,則像一支楔子,鑲入法德之間。

▲盧森堡和低地三國的位置

盧森堡和比利時長期以來一直屬於尼德蘭(荷蘭),但是到了近代,比利時由於和荷蘭的宗教等矛盾突出,最終選擇獨立。而盧森堡則藉助國際大勢,從尼德蘭中獨立出來,成為了法德兩大國之間一個獨立的小國。

盧森堡這個60萬人口的“彈丸之地”,目前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他是如何獲得立足之地的呢?

▲盧森堡首都-盧森堡城

一、低地一體,屢換主人

歐洲大陸西北部的平原地區,最大的地形特點是地勢低窪,很多地方低於海平面,所以被稱為“低地”,低地三國地處英法德之間,一直是強國爭奪的焦點。

▲低地的衛星圖

三國之中的“盧森堡大公國”,是現在歐洲僅有的大公國。在歐洲,王國的貴族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大公的爵位比國王低一級。因而從某種意義上大公國就比王國低一級。

盧森堡大公國發源於10世紀中法蘭克王國阿登伯爵的領地。後來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這個地方,因而位於尼德蘭南部的盧森堡就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而阿登伯爵的後代康拉德,憑此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在鼎盛時期,盧森堡家族不僅僅只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伯爵,還先後有四人當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憑此優勢,盧森堡伯爵的領地不斷擴大。

▲公元1350年的盧森堡伯國(紅色)

但神聖羅馬帝國始終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只是若干諸侯國的聯合。等到15世紀早期,來自於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後,處在帝國西部邊陲的盧森堡伯爵國開始不被重視,經常被其他國家侵略。

▲霍亨斯陶芬家族統治時期的極盛疆域

不僅神聖羅馬帝國沒有建立中央集權,14世紀的法蘭西王國(西法蘭克王國)也沒有建立中央集權,它也是由若干公國組成的聯合王國。國王僅僅控制巴黎及其周邊地區。

14世紀法蘭西王國的國王為了表彰自己第四個兒子菲利普在戰鬥中的表現,賞賜給他勃艮第公國。

後來趁法蘭西王國的繼任國王年少,菲利普想要將勃艮第公國北方的低地地區納入自己統治之下,使自己成為西歐一個強大的國家。剛好這時英法因王位繼承問題爆發百年戰爭,菲利普又藉助英法戰爭的機會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他和他的繼任者透過戰爭、聯姻等方式,不斷向北擴大地盤。

到15世紀後期,勃艮第公國將盧森堡等低地地區納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下。盧森堡伯爵就這樣成為了勃艮第公國的伯爵。

▲勃艮第公國的疆域

1477年,勃艮第公國最後一任公爵勇士查理,在對外戰爭中戰死。查理沒有男性子嗣,根據勃艮第公國的法律,女性不能繼承爵位,從此勃艮第公國被南北拆分,法蘭西王國將勃艮第公國南方的大部分領地收回。

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大公,因為娶了查理之女,獲得了絕大多數的剩餘北方領土,即包括盧森堡伯爵國在內的尼德蘭領土。

從此之後,盧森堡就和尼德蘭的命運綁在了一起。

▲南錫戰役,勇士查理戰死

二、大國博弈,屢遭宰割

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一直以來都有和歐洲各大家族進行政治聯姻的傳統,在哈布斯堡家族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王位以及尼德蘭地區後,到了16世紀他又透過聯姻,控制了西班牙王國。

後來出生於尼德蘭的哈布斯堡王子查理成為了西班牙的國王,包括盧森堡在內的尼德蘭地區就成為了西班牙的一部分。

▲154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

當時西班牙王國為了對外宣傳天主教和開闢新航路,走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而在西班牙對外擴張的同時,尼德蘭北方和德意志的北方憑藉著靠近北海的便利條件,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工商業迅速發展起來。

尼德蘭北方的興盛剛好趕上了16世紀歐洲掀起的修改天主教教義的宗教改革,其中,馬丁路德在德意志北方的改革影響最為深遠,也順勢影響到了相鄰的尼德蘭北方。新教在歐洲北部流行開來,富裕起來的尼德蘭北方工商業者選擇了教義更簡單,更符合自己利益的新教。而尼德蘭南方則繼續選擇信奉天主教。

▲宗教改革的先驅加爾文

尼德蘭發達的工商業給西班牙帶來了鉅額的稅收,但西班牙王室信奉傳統的天主教,所以西班牙對尼德蘭的控制十分嚴格,對北方的新教徒採取了迫害政策。

1568年,尼德蘭爆發反西班牙統治的“八十年戰爭”。1579年,尼德蘭北方七省建立了“烏特勒支同盟”,1588年他們自行宣佈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而信仰天主教的尼德蘭南南方(包括盧森堡等地)繼續處在西班牙控制之下。尼德蘭的南北方出現了第一次分裂。但西班牙此時沒有承認尼德蘭北方的獨立。

▲尼德蘭南北方的分界線(紅線)

在宗教改革後,德意志南北方也出現了宗教分離。1618年,德意志南北兩派因為宗教衝突爆發了三十年戰爭。英國、法國和獨立出來的尼德蘭為了各自的利益積極支援德意志北方的新教諸侯,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南方的天主教諸侯和西班牙為另一方,其中盧森堡隨同西班牙一方作戰。

這場戰爭以天主教諸侯處於劣勢而結束,西班牙被迫與法國簽訂《比利牛斯和約》。根據條約規定,西班牙需將尼德蘭南部的盧森堡部分地區劃歸法國。

▲油畫1648年簽署《明斯特和約》時的發誓儀式,這個條約的簽訂意味著西班牙承認尼德蘭獨立

尼德蘭北方憑藉著這次戰爭的勝利最終獲得了西班牙的認可。獨立後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到17世紀中期商船數目已經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壟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海外貿易,成為繼西班牙之後世界上殖民強國。

在尼德蘭(指獨立出來的尼德蘭北方)如日中天的時候,法國也開始強大起來。17世紀後期,法國迎來了一位偉大的國王-路易十四。法國不滿足已經獲得的領土,還妄圖佔領當時還屬於西班牙的尼德蘭南方,即現在的比利時。

尼德蘭害怕法國的擴張最後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因而對法施加壓力,雙方因此爆發了戰爭。最終法國再次取勝,自此之後,尼德蘭在歐洲大陸受到了法國的限制,海上遭到了英國的侵擾,逐漸走向了衰落。

▲1672年6月,指揮大軍渡過萊茵河的路易十四

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因為沒有繼承人,法國和奧地利因為都曾經與哈布斯堡家族聯姻,以自己有繼承權為由大打出手。1714年雙方罷手言和,法國獲得了西班牙的王位,奧地利則獲得了原屬於包括盧森堡在內的尼德蘭南方,即尼德蘭南方由“西屬”轉變為“奧屬”。

從1714年一直到18世紀90年代,歐洲大陸政治相對平靜,各國忙著對外擴張,因而盧森堡和尼德蘭的南方一直處在奧地利的控制之下。

▲1789年,奧屬尼德蘭的位置(深綠色)

三、藉助外力,趁機獨立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奧地利、普魯士等君主國擔心會影響到自己的統治,聯合起來干涉;而英國、尼德蘭則害怕法國強大起來,會威脅到它在歐洲大陸的利益,也積極干涉大革命。

不過這些國家的干涉行為最終被法國打敗,法國軍隊順勢打到了國外,1795年法國軍隊佔領了尼德蘭的南方和北方全境。

▲1812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行政區劃,包括了低地

法國革命的擴散最終引發了歐洲各國的恐慌,他們組織了更大規模的反法戰爭,1815年在滑鐵盧打敗了拿破崙。戰後,各國在奧地利召開了“維也納會議”。

▲維也納會議議案的卷首

本次會議的重點之一,就是對原法國佔領的尼德蘭全境的未來做出安排。奧地利、普魯士和沙俄等君主國借這次會議重新恢復了歐洲各封建君主的統治。

為了感謝尼德蘭在反法戰爭中的貢獻,會議決定將尼德蘭南方(比利時)併入尼德蘭王國,尼德蘭南北方再次獲得統一。

盧森堡伯爵國在這次會議中損失慘重,因為其處在法德之間,所以其東部的普魯士以防衛為名,強行割佔了盧森堡靠近普魯士的大約24%的領土。剩餘的部分則由“伯爵國”上升為“大公國”,成為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政治地位得到提高,由尼德蘭國王兼任大公。盧森堡大公國就和尼德蘭成為了一個共主的聯合國家。

▲尼德蘭聯合王國(1815年)和盧森堡大公國(淺綠色)

但是普魯士考慮到盧森堡位於法德之間的戰略位置,派重兵在此駐紮。而當時普魯士和奧地利因為對德意志地區前途的看法不一,也積極介入對盧森堡的安排。各國之間的爭奪,使得盧森堡出現了“法律用尼德蘭的,軍隊是普魯士的,還要加入當時以奧地利為主導的德意志邦聯”的情況。

因此在尼德蘭聯合王國裡,存在尼德蘭和盧森堡兩個相對獨立的實體。

▲盧森堡在德意志邦聯中的位置

尼德蘭南方併入北方之後,以北方勢力為主導的尼德蘭聯合王國在南方推行北方的荷蘭語,還限制天主教在南方的活動,南北因為宗教信仰經常發生衝突。

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在革命的影響下,南方也爆發了要求獨立的革命,其中盧森堡因為和南方宗教信仰相同,而堅定地站在了南方這邊。

▲比利時革命

尼德蘭的南方處在法普之間,它的歸屬成為了英法普幾大國爭奪的焦點。不論歸屬法國還是普魯士,都遭到了另一方的反對,而英國也不願意看到法普的強大。最終在英國的斡旋和法普相互妥協下,1839年南方從尼德蘭王國中獨立出來,比利時獨立。

▲尼德蘭在布魯塞爾鎮壓比利時暴亂

盧森堡儘管加入了比利時革命,但由於盧森堡特殊的戰略地位,沒有加入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獨立後,就將盧森堡與尼德蘭北方的連線割斷了。而且比利時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也想要佔領盧森堡,因此盧森堡大公國再次遭到了瓜分。其中其西半部分講法語的領土被劃歸了比利時,剩餘的講德語的部分仍然由尼德蘭國王管轄。

▲盧森堡歷史上的三次瓜分

這時德意志地區也出現了追求獨立統一的思潮,普魯士和奧地利反目成仇。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普魯士從盧森堡撤走了駐軍。隨後普魯士打敗了奧地利,成為了德意志統一的領導力量,以奧地利為主導的“德意志邦聯”就此解體。

普奧勢力撤出盧森堡,打破了原先的政治平衡,法國趁此機會想要將尼德蘭國王控制的盧森堡領土收歸己有。此時尼德蘭剛好陷入財政危機。1867年,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試圖從尼德蘭國王威廉三世手中購買盧森堡。

盧森堡大公國和德意志聯邦其它地區認為盧森堡不應該落入法國手中。在它們的反對下,最終1867年簽署了《第二個倫敦條約》,其中盧森堡被宣佈為永久中立國。

▲尼德蘭國王和盧森堡大公—威廉三世

1890年,尼德蘭國王威廉三世去世,沒有子嗣。由於之前盧森堡大公一直由尼德蘭國王兼任,盧森堡大公國趁此換了新的大公,實現了完全獨立。

四、世界最富,沒有之一

獨立後的盧森堡,儘管被歐洲各國宣佈為中立國,但因為其地處歐洲十字路口的尷尬位置,使得它並沒有完全避開被侵略的命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國佔領。低地因為處在英德法兩大國之間,因而很多時候國家政策都要跟著三國走。

二戰結束後,盧森堡放棄了中立國的地位,加入了北約。法德實現和解後,歐洲西部的政治格局已大體確定,處在英法德荷四國之間的比利時,成為了歐盟的中心。處在比利時南部的盧森堡,也不需要擔心法德兩國再度兵戎相見。

▲盧森堡歷年的產業構成

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序的加快,藉助歐洲十字路口的位置,盧森堡吸引了歐盟多個機構,如歐洲法院、歐洲投資銀行的入駐,盧森堡獲得了歐盟“第三首都”的美譽(第二首都是法國的斯特拉斯堡),盧森堡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產業發展多樣化,成為了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盧森堡的人均GDP是世界第一

長期作者|羊洋洋

揚州大學歷史系畢業|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全文完)—

1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行穩致遠,強者恆強!2021,這樣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