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巖
急速運轉的社會節奏,令我們壓力重重,現代社會的心理健康問題與疾病也出現年輕化趨勢,成為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
人生如跑道,雖然有時候需要“短跑”來硬拼衝刺,但是這終究不是常態;人生更應該像“長跑”,如馬拉松選手一樣,細水長流保持節奏直至終點線。想要在人生跑道上跑出別樣風景,就需要提升抗壓力,從容應對人生挑戰。
內觀己心,外察世界何謂“抗壓力”?其英文為“resilience”,美國心理學會將其解釋為“能夠直面逆境與強壓的應變能力和心理過程”。我們不難感受到,過重的壓力往往造成嚴重的心靈負擔,彷彿心口壓上了一塊巨石般沉重。
在壓力的侵襲下,各種負面體驗會激發消極情緒,在不愉快體驗的籠罩下,久而久之我們會形成習慣性的行為迴避狀態,停留在心理“舒適區”,逐漸地慢性憤懣鬱悶也會在內心築巢搭窩,使我們難以獲得幸福感。
想要擺脫精神消沉、停止精神“墮落”的階段,就需要精神上的耐高壓性,也即“抗壓力”幫助我們對沖。抗壓力可以幫助我們改變恐懼壓力、迴避行動的習慣,擺脫受挫失落的情緒,讓心智迴歸堅韌靈活的狀態,重獲向上的力量。
啟迪多元思維日本心理學領域研究作家久世浩司在其著作《抗壓力:逆境重生法則》中,總結提煉了提升抗壓力的三個心理步驟:
第一個步驟:擺脫消極情緒的惡性迴圈。
如同一個將要溺水的人,再不採取行動就會被浪花吞沒,這個階段就需要及時利用各種方法讓自己從漩渦中脫身,擺脫不良情緒的反覆,讓情緒停止低落的階段。
第二個步驟:馴服無用的“思維定勢”。
治病需治根。壓力控制需要找準壓力源,如果能找到藏在內心深處的思維定勢並對症下藥,那麼產生消極情緒的根源就能得到消除。
第三個步驟:調動“彈性肌肉”。
經過前兩個步驟,我們可以控制精神停止滑落,但是僅僅停留在此依然是力道不足的。依然舉同樣的例子,將一個即將溺水的人單單從漩渦中掙脫出來還不夠,還需要訓練他的游泳技巧與克服重力上游的能力,由此才能確保未來能夠無懼風浪挑戰。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行動,趁熱打鐵,伺機飛躍,來提升直面困境的精神性“彈性肌肉”。
“彈性肌肉”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英國東倫敦大學的伊洛娜·博尼韋爾博士,“彈性肌肉”的意思是“重新振作的肌肉”,這是一種“心理體能”,既是幫助我們突破逆境重振旗鼓的勇氣源泉,也是在高壓體驗下保護心靈的緩衝劑。
控制情緒反應
學會在第一時間擺脫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干擾,是我們提升抗壓力的首要關鍵一環。
其中,運動便是一大利器。有節律的運動,可幫助大腦分泌內啡肽,這種“天然抗鬱劑”能夠有效減輕壓力,消除不安情緒。
另一項值得推崇的法寶就是正念訓練。正念就是有意識地對當下發生的任何事給予不帶任何評判的關注。這也是佛教中的核心規誡,旨在開啟對當下的感知。其實大多數人心中是沒有正念的,只是依賴大腦的感覺思維機械式、不自知的程式來應對一切。
對大腦而言,接受愉快的情緒體驗是容易的,但接受痛苦體驗則非常困難,若對心理瘡疤不堅持、不反抗、不辯駁,就像不讓我們的雙手從滾燙的物體表面挪開一樣,是違反天性與人類反應習慣的。
但我們必須知道,越是用理性介入,負面情緒越會盤踞在腦海中。而透過長久的正念練習,透過冥想與呼吸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對各種情緒不作任何評判,情緒自然會如天空中的雲朵一樣飄過。
經過用這種“觀望”的角度看待,讓覺知迴歸到自身,收穫一種忘我專注的“神馳”狀態,有利於切斷消極情緒的惡性迴圈,給予更大的心理空間來跳脫束縛,幫助我們去除壓力的主觀感受。
扭轉思維定勢
我們也許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中的經驗沒有絕對的好壞,重點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它。
的確如此,面對境遇,我們的行為結果往往是由我們的“思維定勢”而推導而出的。開發認知療法的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過著名的認知“ABC模式”:當我們面對誘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s=行為)時,C(Consequence=結果)即我們的情緒等行為反應並不是由A而產生,而是由B(Beliefs=信念)即自己對該困難狀況的認知與思維方式,也就是“思維定勢”所決定的。
因此,A只是產生C的間接原因,B才是產生C的直接導火索。我們的遇到行為事件A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是經過B的詮釋而引起的結果C,從而產生實地感受與行為反應。
王安石有一句詩:“風吹屋簷瓦,壓墜破我頭;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即是此理。認識到我們眼中的問題其實透過“思維定勢”這一有色眼鏡而產生了壓力反應,所以我們需要篩選與改變我們以往的刻板認知與慣性思維,從而驅動改變。
提升能力境界
想要習得“彈性肌肉”,提升對外界的耐性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我們可以向內出發,提升我們的應對壓力的能力境界。
培養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博士提出的,指的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去完成某專案標或成果的自信程度。在日常中,學會培養自我效能感,透過實際成功體驗獲得直接成就感,或是透過從他人的勵志成功經驗中習得經驗範本,逐漸養成這種心理模式。
提升思維境界。同樣的一件事,對於不同能力、不同思維層次的人的看法是有天壤之別的。一面探索新知,一面紮實行動,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達到格物致知的境界,是我們很多人一生的修煉課程。當我們提升了自身能力與眼界,讓身心走向更高層次,驀然回首,會發現很多以前令自己焦灼的壓力已經不再是壓力。此外,還要學會將自己的視野放寬,看清我們沉淪其中的壓力源是渺小的。
浩瀚無窮的宇宙大約有140億年的年齡,而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只是坐落於宇宙中1300億個星系之間的一處渺小之地,相比之下人類的壽命簡直微不足道,而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瑣碎、種種壓力更是無足掛齒的。
臺灣作家劉墉說過這樣一句話:“壓力有著非常特殊的滋味,如同雲霄飛車,你可以轉身離開去玩簡單的,也能硬著頭皮坐上去,在尖叫之後輕鬆地離開。”
訓練提升我們的抗壓力,來迎接未來波譎雲詭的社會挑戰,理性從容應對高壓狀態,獲得人生這場精彩遊戲通關的快感,將對我們帶來無窮的益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