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執筆/斬魄刀、胡一刀&李小飛刀

價格迅速上漲,讓鐵礦石最近變成了“瘋狂的石頭”。 但是,這背後更令人關注的是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博弈。一些澳大利亞政客和媒體藉此機會展示自己的得意,宣稱只要澳大利亞在鐵礦石上稍微加點稅,就能把在紅酒和牛肉等方面因為中國的政策帶來的損失“抹平”。 甚至,他們還認為,因為中國的鐵礦石絕大多數都依靠從澳大利亞進口,所以“澳大利亞能在這方面卡住中國的脖子”。一些中國網友也跟著這種調子,冷嘲熱諷之前我們對澳大利亞產品的限制起不到作用。 那麼,澳大利亞真能在鐵礦石上卡住中國的脖子嗎?

01

在多個產品對華出口相繼遇冷後,澳大利亞一些政客非但不自我反思,反而想出一個又一個的昏招:一會呼籲聖誕節抵制中國商品,一會企圖吆喝上“五眼聯盟”的夥計們跟中國打群架。

最近,澳大利亞前資源部長馬特·卡納萬又提出,要把鐵礦石作為“反制中國的最大武器”。

13日,卡納萬在《澳大利亞人報》發表文章,提議對輸華鐵礦石徵收1%的報復性關稅。他還威脅不斷提高稅率,迫使中國“結束不平等的貿易限制”。

在卡納萬看來,只需澳政府把稅率調高1%,就可以每年額外獲得8億美元,用這些收入彌補因貿易摩擦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行業。

這如意算盤倒是打得挺響,只不過他忽略了兩個重要事實。

一是中澳兩國在2015年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這麼做無疑會違反協定,給本就緊張的兩國貿易摩擦再添一把火;

二是鐵礦石出口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而中國則是澳鐵礦石的主要進口國。2019-2020財年,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收入總計1020億美元,其中849億美元出口額由中國貢獻。該國主要鐵礦產地西澳大利亞州83%的鐵礦石輸入中國。所以,用鐵礦石作為“反制武器”形同於自殺。

或許是有鑑於此,澳大利亞現任資源部長基思·皮特和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相繼出面否認,表示不會考慮卡納萬的建議。他們還強調,澳大利亞“仍致力於遵守國際貿易規則”。

然而,頗為蹊蹺的是,近期鐵礦石價格一路飆升,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瘋狂的石頭”。

11日, 鐵礦石主力合約期貨價一度突破千元大關,漲到1042元/噸,創上市以來最高價,一個多月漲幅接近30%。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12日出席活動時稱:“據測算,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上漲了60%,但鋼材價格漲幅不到10%,鐵礦石的漲價是不合理的,也不可持續。”

那麼,鐵礦石大幅漲價與中澳貿易摩擦有關嗎?

不管怎樣,澳大利亞的專家反正是先“咬”了我們一口。

澳知名經濟學家兼德勤合夥人克里斯·理查德森聲稱,鐵礦石價格暴漲的一個原因是,市場擔心中國可能考慮對澳大利亞鐵礦石採取某種行動,從而導致市場“大幅提價”。

也有一些國內網友跟著澳大利亞人的調子冷嘲熱諷,認為中國之前針對澳大利亞發起的反傾銷措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人家在葡萄酒、大麥、海鮮等產品上虧的錢,靠著鐵礦石就能一下子賺回來。反倒是,澳大利亞可以利用鐵礦石價格,“卡住我們的脖子”。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02

我們先來看看,鐵礦石價格近期為什麼會高的離譜?

實際上,當前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走高,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也是行業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困局”。

從國內多數行業專家的分析來看,這波鐵礦石價格上漲的背後主要有三個因素共同助推:一是需求增長,二是國外壟斷,三是資本市場炒作。

“需求增長”這個比較好理解。我國鐵礦石進口規模在近幾年不斷增加,鋼產量已經趕上一些發達國家,甚至已經處於世界前列。而且,由於中國目前在全球來說,是比較成功控制新冠疫情的國家之一,所以中國的復工復產情況進行的也比較好。

而像巴西這樣的鐵礦石出產地,疫情本身比較嚴重,影響了其開採量。再加上在生產製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鐵礦石是必須的物資,所以中國的需求相對處於增長的狀態。

“國外壟斷”,其實指向的是澳大利亞出產鐵礦石的巨頭企業,可能與其“刻意控制鐵礦石發運量”有關。不過,截至目前,這一猜測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根據現有資料分析,自11月初以來,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的鐵礦石周度發運量均值為2210.90萬噸,環比降幅 達7.89%,較去年同期下降3.82%。由於需求量上升,供需量下降,價格波動便變得劇烈起來。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針對當前鐵礦石的價格上漲,當務之急是解決“資本市場炒作”的問題。必須嚴查違規資金的炒作行為,完善期貨市場交易規則,警惕交易風險的發生。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方面表示,從他們掌握的情況來看,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偏離供需基本面,存在貿易商招標異常助推指數上漲、期貨市場臨近交割月多頭逼倉等人為製造市場緊張行為,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儘快介入。

03

中國有可能在鐵礦石方面被澳大利亞“卡脖子”嗎?

相關知情人士告訴刀哥,我國鐵礦石進口對澳礦的依存度的確很高。每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在7億噸左右,其中2億噸來自巴西,5億噸來自澳大利亞,其餘印度等地有零星礦石進口。

地球上鐵含量大概佔到7%,是蘊藏量最豐富的金屬之一。中國的鐵礦多,但鐵礦的品味(含鐵量)低,選礦成本大大高於進口。而澳大利亞、巴西這些地方的鐵礦石品味天然能達到62%以上。比如澳礦開採成本加上資源稅大概在每噸20美元左右,運到中國的運費大概在每噸10美元左右。

可以說,澳礦對工業的價值相當於稀土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價值。近來澳礦價格瘋漲,我們確實是吃虧的。

此外,有不少人擔憂,漲價背後有中澳關係的因素。

要看到,所謂“對澳礦增稅”目前只是澳大利亞政客的個人觀點,不代表澳政府的態度。澳政府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如果澳大利亞打“制裁中國鐵礦石進口”的主意,會導致中國鐵礦石供應鏈發生大的變化。

鐵礦石出口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1000億美元的收入。相比澳礦,巴西鐵礦石運到中國要40萬噸以上散裝貨輪運輸才能降低成本,但如果澳選擇惡意徵稅,其相對成本優勢不復存在,包括南美、南亞地區的鐵礦石將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對於嚴重依賴資源出口的澳大利亞來說,意味著免頂之災。

所以,儘管一些澳大利亞政客說,可以用鐵礦石資源來“反擊”中國,或者說在這方面對中國“卡脖子”,但如果這麼做,澳大利亞也是利益受損者。

國際清算銀行(BIS)牛津經濟公司(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莎拉•亨特認為,未來幾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不會出現重大中斷,因為這是一種“雙向依賴”,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市場,而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供給方。

此外,多年來大利亞內部一直為搶佔中國鐵礦石市場的份額而打得“頭破血流”。必和必拓集團的重要競爭對手——澳大利亞FMG集團在12月9日又開闢了一座新礦山專案,預計年產能將達到3000萬噸。據悉,FMG每年有95%的鐵礦石出口至中國市場。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鐵礦石並非澳大利亞一家壟斷,失去了中國這個最大的買家,賣不出去的鐵礦石加了稅也只能更加賣不出去。澳大利亞除了礦石資源在別的方面沒有特殊競爭力。因此澳政客即使在鐵礦石方面想動動腦筋,其操作也只能是短期的。說說而已,不能當真。

知情人士告訴刀哥,澳大利亞人目前的算盤是,政府不要出來干預,由市場出於“擔憂政治干預的可能性”而升高鐵礦石價格,這樣一來可謂一舉兩得。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有一些投機人士鼓譟所謂“為國空礦”,其行為已經超過了正常市場行為,需要警惕。

1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雕塑家還原貓和老鼠場景,看到這些作品,網友:童年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