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江蘇一高中生疑弒母被警方帶走,知情人:死亡兩天被發現]12月13日,江蘇鹽城。網傳阜寧縣一陪讀媽媽在出租房內死亡,讀高中的兒子被警方帶走調查。小區業主介紹。死者死亡兩天後被人發現,兩天前曾有人聽到母子爭吵。案件正在抓緊調查中。
很多的網友也對親子關係表示了擔憂。也有家長對孩子的未來感到焦慮 與不安。弒母的案例已經不止1例了,弒母的背後到底隱藏什麼樣的母子關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孩子為什麼對自己最親的人下毒手呢?孩子為什麼感受不到媽媽的愛了呢?
1.孩子來到人世間,都是圓滿具足的,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耍中探索世界,我們把這種天性稱之為內驅動力。但有些家長制造了玩和學習的對立。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學習課本知識,學習老師教導的知識,在考試中拿好成績,考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取得更多的薪酬活著物質的富有。在當今的大環境下,家長對孩子的各種擔心和焦慮,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目標寄託在孩子身上,限制孩子的玩耍,同時也限制了孩子對外界的探索。
2.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孩子不能辨別是非,常常被家長的物質豐富吸引,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錯誤的把父母對自己的希望當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對物質豐足的願望稱之為外在的驅動力。隨著時間的遞增,家長的外驅動力逐漸的取代了孩子原有的內驅動力。當孩子長到13-14歲的時候,有了自己的認識,也有了對世界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感受到了壓迫不是愛。孩子就會跟家長的觀點起衝突,家長再不反省,強加控制。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以就會導致惡性事件的發生。
3.家長控制孩子行為背後就是恐懼和擔心,比如媽媽把自己對未來的擔心和焦慮,把自己的目標強加給孩子,引導孩子,孩子長大了就抗拒,親子起衝突,孩子就丟失目標,沒有目標孩子就沒有了精神動力,孩子沒有精神動力,更助長了家長的恐懼和擔心。
4.家長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其實是家長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讓孩子把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的要求強加給孩子。所以家長們只要放下對孩子的期望,放下對孩子得干擾,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給孩子自己當家作主。
5.家長只需要無條件的接受孩子,呵護孩子的內驅動力,相信親子關係將會和諧。願我的孩子感受到我的愛。願天下的父母都讓孩子感受到愛而不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