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奇葩廣告又在各大入口網站首頁屠版了,繼歪嘴龍王贅婿爽文之後,這一次讓網友們上頭的,是網貸。

只見螢幕上,一位憨厚的農民工兄弟帶著老母親坐上飛機,老母親忽感暈機,農民工兄弟急得大喊空姐,要求開窗透氣。

這刻板印象拿捏得堪稱精準,不知道坐飛機不能開窗的農民工,配上前排乘客翻到看不見瞳孔的白眼,到位。

不出意料地,反轉開始,後排老闆打扮的大哥伸出正義的援手,一邊喊著幫農民工兄弟出升艙的錢,一邊撈過大兄弟的手機,幫人申請了15萬的網貸。

嗯?不是說升艙的錢,大哥你出了嗎?

微妙的邏輯問題被自動忽略,大哥和農民工兄弟一唱一和,用浮誇的演技介紹起京東金條——大品牌、利息低、放款快。簡而言之一句話,我們和其他網貸平臺不一樣。

輕輕鬆鬆,營造出這些錢借下來可以隨便花的錯覺,妙啊。

野到不可思議

實際上,類似的奇葩網貸廣告早已有之。今年九月,360借條就曾經因為不當廣告公開道歉。

這條被罵上熱搜的廣告,主角也和京東金條這次廣告一樣來自社會底層,一位身材矮小且衣著襤褸的老漢。只不過,這一次和他搭對手戲的,是穿著空姐制服的妙齡小姑娘。

老漢提著一掛豬肉,站在破敗的農家小院門口,跟姑娘說自己會努力,讓她過上好日子。姑娘抬眼看了下農家小院,前腳還在說著“沒事,我不在意這些”,轉頭就因為老漢沒有360借條額度提出分手。

“你連360借條都不知道,拿什麼給我以後?你家這個樣子,拿什麼抵抗風險?”

老漢剛說了一句網貸利息太高,姑娘就開始打起口播廣告,介紹360借條的優點,直到老漢申請下15萬額度,才滿意地點頭表示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

女性職業職業歧視、拜金主義、貧富差距、年齡鴻溝、城鄉雙軌、身材樣貌,能挑動網友神經的情緒點,統統包羅進短短几十秒裡面。

荒誕離奇,又充滿和爽文異曲同工的反轉,足以讓廣大新媒體工作者自嘆弗如。

這僅僅是360借條野路子廣告中的一段。透過類似的演員配置,雷同的臺詞,甚至疑似同一塊道具豬肉,粗製濫造不需稽核的流媒體廣告層出不窮,輕鬆收割流量,正暗合了那個網貸行業內流傳甚廣的說法:“好名聲勝過壞名聲,壞名聲勝過沒名聲”。

根據廣告界經典理論“睡眠者效應”,受眾在看到簡單粗暴的廣告時,內心可能會產生反感,但當時間過去,就會忘記第一時間看到廣告時的不適之感,只會記得其中的重點內容。

換言之,廣告越奇葩、越醒目越好,最好能被反覆罵上熱搜,只要傳播開,受眾遲早會忘記這些廣告的具體內容,腦子裡只留下借錢就去某某平臺的印象。

在這種指導邏輯下,網貸平臺的奇葩廣告可謂大型養蠱現場,用歧視挑動對立和焦慮已經算是標配,更高階的,是完全放棄常識,把網貸合理化、常態化。

演過空姐愛情故事的老漢,立馬化身幫大老闆主動守車的好心人,老闆為了感恩,抬手就幫老漢申請下10萬借款額度。

京東金條另一條宣傳影片,也走了同樣的“報恩”路線。一個外賣小哥救下暈倒街頭的某大公司董事長,董事長在病床上醒來以後,第一件事不是問人家墊付了多少錢,而是讓小哥登陸網貸平臺,看看他能借多少錢。

在這些廣告的語境裡,幫你借錢,等同於給你送錢。

奇葩製造機

線上奇葩廣告,只是網貸平臺塑造的社會奇景一隅。

巨大的橫幅和海報,寫著加油卡充值、銀行卡加油9折、到店洗車、優惠車險、違章代繳,你以為是加油站、4S店,或者洗車店在做活動,沒想到走進去才發現,其實是一家網貸平臺在透過優惠、便利場景營銷獲客,吸引有車一族。

用各種省錢專案、賺錢專案吸引客戶,在網貸行業激烈的競爭裡,已經顯得過於保守。

捆綁獲客,是網貸平臺在常規借貸關係上做出的奇妙突破——想要借款,先推薦身邊的人來投資。透過這種方式,網貸平臺一舉解決了資產端和資金端獲客問題,還壓縮了風險,讓借款人推薦的投資者成為借款人的擔保人。

但問題是,既然能找到投資人,為什麼借款人不直接向投資人借錢?

富有創造力的網貸平臺們,不止廣告和獲客渠道狂野不羈,爆雷跑路的時候給出的抵債方案也思路清奇。

2013年,山東平臺“樂網貸”爆雷,拖欠全國各地近400位受害人2600多萬,面對投資人上門討債,這家平臺的老闆說自己名下有450萬斤大蒜等多項資產,大不了拿大蒜出來抵債,為網貸平臺們開啟實物抵債新世界的大門。

隨後幾年,拿酒兌付、拿樹兌付的離奇兌付形式隔三岔五就能冒出來。

亂象的根源,在於這個行業的入局者們本身就良莠不齊。除了因為創新增長乏力,急需用新的高收益高增長率業務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剩下的多得是毫無資質,趁亂入局的牛鬼蛇神。

要成立一個網貸平臺,成本實在低廉,只要拿出幾十萬啟動資金註冊個公司,拉三五個合夥人,在淘寶上花幾千塊錢一條龍解決“風控系統”、APP設計,再花點錢做做推廣、登陸各大應用商店,一個盤子就這麼起來了。

洶湧的借貸浪潮裡,只要利息要得高,時間給得短,逾期就是小問題,哪怕逾期率超過60%,照樣有得賺。實在不行,還能花個幾千上萬,購買專業的暴力催收服務。

2019年7月份,實時網貸活躍企業數量超過4000家,這其中不少都是透過這條分工明確的流水線誕生的,蔓延的產業鏈,細分到具體環節的分工,嚴絲合縫組成一個不斷吞噬借款者的巨大機器。

當這臺機器運轉起來,韭菜一茬茬倒下,毫無還手之力。

涸澤而漁,定向狙擊

奇葩網貸廣告最值得被警惕的,並不只是透過有意無意的暗示,把借貸合理化,而是他們已經不想再等韭菜長肥。

2020本來就是困難的一年,受新冠疫情衝擊,經過連續數月的入不敷出,原先作為網貸主要韭菜田的都市人群,債務堆積早已到達“爆雷”邊緣。

年中出臺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雖然限制了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也對償還模式做出諸如先息後本不得超過一年等具體規定,明確提出催收不得涉及無關第三人。

但這些規定,實際的約束力,尤其對民間小型網際網路借貸平臺的約束力,依然有待觀察。

即使頂著政策壓力,網貸平臺們依然在追求快速擴充套件,還把目光投向了社會中下層勞動力。螢幕上的農民工、外賣小哥、農村老漢等角色,毫不遮掩地昭示了網貸平臺的野心。

城市白領、大學生、技術工人身上榨取的利益,已經不能滿足他們胃口,他們要沉下去,敲骨吸髓。

帶有定向狙擊意味的奇葩廣告被炮製出來,大量投放進入抖音、快手,精心設計的衝突、充滿帶入感的情節,無限突出借款人的窘境,弱化還錢和利息,讓借款人有一種“借了一定能還上”,“借錢就能讓生活更美好”的錯覺。

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年輕人,尚且難以繞開網貸們精心設計的陷阱,被拖入不斷拆借,依然越發擴大的債務漩渦,更何況那些缺乏金融風險意識,更缺乏抗風險能力的底層勞動力們?

可一旦被這些廣告吸引跌入漩渦,他們並不會獲得那些廣告裡包裝出來的尊嚴、體面,他們只會被債務追著跑,疲於奔命,無處可逃。

借來的錢,遲早要還,尤其是有利息的那種,可惜,沒有任何一條廣告會提醒這一點。

2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無懼美國製裁,俄羅斯MC21客機換裝國產發動機順利首飛,給C919提了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