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一直是一對非常“相似”的國家,之所以說“相似”,是因為日本有太多的地方跟中國看起來一模一樣了,甚至有的地方比中國還“中國”。比如中國的書法,日本也有;中國的國畫,日本也有;中國的漢服,日本有和服;中國的禮樂制度,日本還保留著不少禮儀;中國的漢字,日本也是用的。
那麼,中國和日本有什麼區別呢?也許清朝時期的一次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可以讓我們看出中國和日本之間形似而神不同的真正區別。那時候還是晚清時期,同樣是參加萬國博覽會,同樣是帶著象牙球參展,最終中國的象牙球驚豔世界,而日本的象牙球卻出盡洋相,這是為什麼呢?下面給大家一一道來。
中國使用象牙做藝術品的歷史很長,早在商朝時期,中國河南一帶還有很多大象。所有河南省又簡稱“豫”,“豫”中帶“象”,河南的大象在古代非常多。而中國的商朝把自己的國都建立在河南省內,所以經常遇見大象,也可以得到不少的象牙,商紂王就拿象牙做了精美的筷子,不過卻遭到了大臣的批評:
“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不管紂王用象牙筷子是好是壞,但是象牙藝術品確實很早就在中國很成熟了。到了末代王朝清朝,象牙藝術品更是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水平。當時的文學上有文字獄的限制,科學上也有一些或明或暗的限制,比如明末清初發明出比西方還要先進的連發槍的戴梓最後就莫名被流放了。所以發展藝術是唯一不怎麼受限制的途徑。
當時的中國人都想在國際上好好表現一番,改變世界人民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所以全國人民都很積極的拿出自己最拿手的藝術品前往巴拿馬參加比賽。據統計,當時中國的參賽作品達10萬多件,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賽作品最多的國家。當然,作為中國的老對頭日本,看到中國這麼積極的想表現一回,就想好好的打壓一下中國人。
當時中國拿出的所有參賽作品當中,最為精妙的是廣州牙雕大師翁昭製作的一件象牙球。象牙材質精美,但是想要在象牙球上面雕刻出非常細緻的花紋卻非常的苦難。翁昭大師製作的象牙球有24層,每一層都雕刻得惟妙惟肖,精彩絕倫,使得當時先進得西方國家也不得不對中國得參賽作品刮目相看。
為了表示對翁昭大師作品的尊敬,大家一致決定將大賽金獎章=授予給中國。但是日本人心想,你這麼個落後的國家,我的手下敗仗,如果你都拿了金獎,那我豈不是丟人丟大了?於是他們也拿出了一個象牙球,頓時讓當時的世界人民都歡聲雷動:因為日本人的這個象牙球比中國的還要精美,它有整整30層!
這下讓當場的中國人都十分的沮喪,本來想用這次萬國博覽會改變中國的形象,但是卻被日本人突然冒出的30層精美象牙球給打臉,這回國去怎麼面對國人期待的眼神呢?眼看著萬國博覽會就要將金獎頒發給日本人,翁昭大師覺得非常蹊蹺。因為象牙球本身是由一根完整的象牙做成的,要想雕刻出30層來太難了!
製作象牙球,先要將象牙用醋泡軟,然後打磨成球狀。這兩步都還簡單,關鍵之處在於製作者需要將這個球透過特殊的工具打出外寬內窄的圓孔,然後將這些孔一層一層的加工,直到象牙球變成一層一層可以獨立轉動、有著自己獨特花紋的“層”,這其中的技術真不是一兩天可以超越的。
為了製作這個24層的象牙球,翁昭花了整整10年,這還是在他是技藝精湛的老師傅的前提下才做成的。他深知,以當時的技術象牙球做出24層來,就已經幾乎是到達了人力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了。可是日本人居然一下子就超越了他,而且超越了整整6層!這怎麼可能?翁昭認為,事出反常必有妖。
於是,他建議評委會將兩個象牙球同時放進沸水當中。評委會對於翁昭的這個要求並不是很理解,日本人對此也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人輸不起的表現,不如給他們好好的看看。於是有人端來了一盆開水,評委會將兩個象牙球都放進了沸水當中,結果卻讓日本人臉紅不已。
原來,日本人的象牙球被沸水一泡,立馬散成了一塊一塊的;而翁昭的象牙球則無論開水怎麼浸泡都是一個渾圓的整體。這說明,日本人30層的象牙球其實是用膠水粘上去的,一遇到沸水這些膠水就失效了,象牙球也就解體了,而翁昭的象牙球則是實實在在一刀一刀的刻上去的,不管怎麼泡都沒有關係。
因此,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讓中國人驚豔世界,讓日本人出盡洋相。相必,從這件事情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日本與中國文化的“像而不同”的本質差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