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待世界有兩種基本眼光,一種叫還原論,一種叫突現論,或者也叫湧現論。
什麼叫突現論或湧現論。比如你翻開《聖經舊約》第一章,《創世紀》,說上帝六天創造世界,這是典型的突現論。
什麼是還原論呢?就是追究事物的本原。比如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典型的還原論。比如古希臘第一聖哲泰勒斯,講水為萬物之原,他完全說錯了。可為什麼他是西方哲學第一開山者,是因為他的思想中暗含著萬物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這是典型的還原論。我們今天的宇宙論建立在愛因斯坦學說的宇宙論,說宇宙由137億年前,從奇點逐步進行演化而來,這是還原論。比如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一切高等生物都是從38億年前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這是還原論。我們會發現但凡有深刻哲思和科學思維者,全是還原論。
達爾文以前有一個著名的生物學家動物分類學家,叫居維葉。他是信神的,他是一個突現論者。其實在他的研究中,他就已經發現物種是進化變化的,他甚至發現了間變物種,也就是在兩個固定物種中間出現一個過渡性物種,他連這個都發現了。但是由於他抱持著突現論的觀念,因此他就認為生物之所以出現過度型,出現間變物種,是因為地球上不斷髮生災變,於是上帝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造物,而上帝造物的時候會把他以前締造生命的某些細節忘記,叫上帝失憶症。於是造出來的後來的物種就跟前面的物種有了一些差別。這當然我們今天看來是很荒唐的說法,但這是典型突現論處理還原論問題時候的拙劣的辦法。
所以當學說表現為一種追究終極的還原論思緒的時候,你不能因為還原論本身在有些方面會展現出非常嚴重的弊端和缺陷,就認為還原論一無可取。
有人說生物演化是隨機的,這個事實也是如此。比如生物變異,基因突變都是隨機的,因此不應該叫進化論。認為進化論帶有目的論,而且在學術上不嚴格,而應該把它叫演化論。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可是它也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雖然在細節上任何變異,或者任何基因突變確實是隨機的,但是你在大尺度的時空關係上看,你在大尺度的演化程序上看,演化本身卻是定向的。也就是我們只見過從簡單生物向複雜生物,從低階生物向高階生物演化,我們見不到相反的演化途徑,也就是高階生物最後演化成低階生物這種途徑自然界中不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演化論被表述為進化論在大尺度上講不錯。這都是我們說明的一些概念細節。
達爾文學說,以前人們在西方就認為物種是上帝一次擺定的,即使居維葉也不過是上帝多次災變擺定的。在中國,盤古開天地,從那以後,萬物的發生、生命的發生也都是一次成型的。人們從來沒有想到,我們人類這種萬物之靈居然是從最原始的低等動物逐步進化而來的。
進化論思想不是在達爾文這兒驟然發生的,它是有一個漫長的思想本身的延展過程。早在遠古時代,人類開始進入農牧業文明,人類開始豢養動物。這個時候很多的農夫,很多的遊牧者,他們就已經發現動物跟人類有十分相似的一些形狀表達,比如給動物配種,你會發現動物交配的方式和人類交配的方式有非常相似的這個行為過程。因此人類在非常遠古的時候,就已經想象到人類跟動物是一回事,這在中國文化中是有表達的。
在西方早在中世紀,就有人從一個細節上說人是爬行動物,他怎麼看呢?他說你看人走路,他邁出左腳,一定把右臂揮向前方,邁出右腳,一定把左臂揮向前方,他絕不可能左右臂同時動,那是一個很笨拙的走路姿勢。然後你反過來觀察動物,動物的前肢,如果跨出的是右肢,它同時後面跟上的一定是左肢。這個走路的樣子,完全跟人從四足爬行直立起來,揮動臂膀的關係一致。所以西方在中世紀的時候就有人說,人類是爬行動物站起來了,就從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已經有這樣的觀念發生。
達爾文之前,出現了一系列進化論的跡象和學說。
我提一個人物叫拉馬克,他1809年發表了他的著名著作《動物哲學》。拉馬克明確提出進化論。他的進化論是由兩個主要部分構成的,第一叫用進廢退。第二叫獲得性遺傳,我解釋一下什麼意思。他說生物進化是因為一個器官,你用它,它就會進化。你不用它,它就會廢掉。這個在表面上看是非常成立的。比如你每天鍛鍊拉雙槓,你的肱二頭肌就會爆炸,就會增大。你如果整天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你的所有肌肉就會萎縮,這在表觀上看用進廢退是十分成立的。他於是提出萬物的進化、生物的演化是由於生物後天努力造成的,這叫獲得性遺傳。
拉馬克的學說為什麼沒有成為進化論的科學章本?因為這個學說出了嚴重的問題,因為我們後來的學者研究發現,我們的後天努力並不能遺傳給後代,用進廢退只是在你原有生理素質上的表層表達,不會因為你整天鍛鍊你的肱二頭肌很大,你生下的孩子肱二頭肌就大。你生下的孩子不鍛鍊肱二頭肌跟普通人是一樣的。你父親是數學家,你絕不可能生下來就是數學家。後天的努力,在事實上找不見它能夠遺傳的證據。所以拉馬克的學說最終不能成立,在學術上有嚴重漏洞。
1809年拉馬克發表著作,1859年達爾文發表他的《物種起源》,也就是拉馬克比達爾文早50年,學說引起重大爭議,最終沒有成立,進化論又走入低潮。
在此期間出現一個地質學家叫賴爾,他是達爾文的朋友,他曾經在古地質考察上發現地質方面的演化也是有演化關係的。而且在地質各個地層中古生物的演化,表達出各種進化的特徵。賴爾的這項研究給達爾文極大啟示。
我們再看達爾文,達爾文發表他的《物種起源》前兩年,有一個叫華萊士的人,他曾在全世界考察生物博物學家,提出跟達爾文完全相同的進化論學說,核心理論叫自然選擇。他寫成論文寄給達爾文。達爾文這個時候已經研究進化論20年,做人工選擇實驗數十年,突然見到華萊士的論文,達爾文大吃一驚,觀點跟他完全一樣,表述都一樣。達爾文非常灰心,認為他一生之辛勞付諸東流。
達爾文這個學者是一個很誠信的人。他沒有把這個論文壓住,而是把這個論文交給一個當時的權威雜誌。這個時候他的朋友也是這些雜誌的編輯,比如賴爾,比如虎克,說你已經研究了幾十年,得出跟他完全相同的結論,你也寫一篇同樣的論文,我們把這兩篇論文同時發表。然後達爾文後面又用兩年時間,把他研究20年的更詳細的證據和推導方式,寫成《物種起源》。
進化論思想不是驟然發生的,它是人類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逐步延展而來的,是隨著資訊量的增大必然匯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