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些曾在火箭行業工作了數十年的人,這麼評價馬斯克,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尼爾 阿姆斯特朗和尤金 賽爾南都曾經質疑他的商業航天計劃。阿姆斯特朗是馬斯克小時候的英雄,也是馬斯克想投身航天業的原因之一。但可惜的是,知道阿姆斯特朗去世,他也沒有見到spacex發射成功的樣子。要麼死的安然,要麼活的絢爛,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個火星狂人的故事吧。

第一幕 年少有為

1995年,馬斯克(Elon Musk)認識到網際網路將改變世界,他去了當時美國著名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望景公司面試實習崗位,可是羞於言表的他在公司前徘徊許久,終於還是沒能進去。既然無法加入網際網路公司,但又想吃到網際網路發展的紅利,馬斯克又當如何呢?那就只能自己創立一家。第二年,馬斯克從斯坦福大學休學,創辦Zip2,這是一家提供城市導航和餐廳指南的網際網路公司,相當於百度地圖+大眾點評。1999年被康柏(Compaq)收購,28歲的馬斯克分到了2200萬美元。

1996年的2200萬美元,足夠他香車美女,享受人生了。但富家翁從來不是馬斯克的選擇。

在買心慕已久的邁凱倫F1跑車後,馬斯克把剩下的錢都投資於新的創業專案,一家網際網路支付公司,也就是後來的PayPal。這比支付寶的誕生早了整整5年。後來PayPal上市了,他手裡的股票價值1.6億美元。

年僅30歲的馬斯克成了億萬富翁,彷彿拿到了爽文男主的劇本,漫漫人生路,他要如何花掉這筆財富呢?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他正翻看著一本又舊又破的蘇聯火箭手冊。

沒錯,此時的蘇聯已入土為安,星球大戰的餘暉也隨著太空梭最終退役失去了光彩。阿波羅計劃的登月行動也成了人類航天的最終絕響。在見識了月球表面的坑窪與荒涼後,人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又收回了地面,但總有些人想要摘那漫天星斗,為了星辰大海的終極浪漫。

而立之年,他的新目標是——讓人類殖民火星。

往後的悲情和榮耀都源於此。

第二幕 艱難求生

圍繞著殖民火星的目標,他的鉅額財富先後投資在:研發可回收火箭的SpaceX,造電動汽車的特斯拉Tesla,和利用太陽能發電的SolarCity。其中,SpaceX負責送人去火星。SolarCity負責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火星沒有石油)。而特斯拉承擔著在火星出行和運輸的艱鉅任務。

如果說前一秒的他還在為花光那飛來的橫財煩惱,那這一秒他就要為餵飽手下的三家吞金獸抓破頭皮了,火箭、汽車、能源,都是技術沉寂已久的行業。

哥倫比亞號的爆炸徹底宣判了太空梭的死刑,化學能火箭技術遲遲未能得到大的突破,航天技術的開發依舊是隻有大國才能玩的起的燒錢遊戲,太空資源開發成本高昂,而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記。

大眾,本田這些汽車巨頭哪個不比馬斯克更懂造車,誰又不想引領新能源汽車的革命,但是,電動車真的不好搞,電池技術不成熟,儲電量小,充電慢是電動汽車遲遲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而燃油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正好處於其自身舒適度,安全性的巔峰時期,電動車毫無市場。

馬斯克為什麼要搞電動車,因為火星上開不了燃油車!

但現實總是不如人意,特斯拉初建時,所產的汽車,爆炸的比比皆是,指望其安全執行甚至都是奢望。爆炸、缺錢,又是爆炸,又是缺錢,然後再爆炸,再缺錢,馬斯克的前十年基本就是這樣度過。

火箭也同樣不樂觀,火箭的高投入低產出使得其成為私人資本本來永遠不會觸及的禁地。2008年SpaceX的前三次發射通通失敗,馬斯克的團隊們儼然成了大型煙花實驗基地的工作人員。阿姆斯特朗公開稱商業航天是做不成的,想到自己的偶像,到死都看不上自己,鏡頭下的馬斯克哭得像個孩子。

這樣的投入與產出比,讓馬斯克成了華爾街投資家唯恐避之不及的瘟神,這個年輕時一帆風順的天才為了孩子般的夢想親手將自己推到了懸崖邊。沒人真的有空去聆聽馬斯克的悲傷,時代永遠向著新的賓客,Zip2和PayPal的榮光早就被世人翻頁了。

第三幕 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衝產能,各種技術超前上馬,來到一個生死關卡,每個小時就要燒掉50萬美元。美股前100上市公司有一個做空排名,特斯拉自IPO上市以來就常年第一。

往前說,2008年更慘,外部有次貸危機,內部是火箭和電動車的各種爆炸和故障,SpaceX和特斯拉同時陷入絕境,馬斯克剩下的錢最多最多隻夠救一家,沒有人覺得他可能同時帶領兩家公司走出這一劫。馬斯克把自己僅剩的一切都投了進去,口袋裡的錢不夠買三明治,連還信用卡都要向朋友借錢。

馬斯克的第二任妻子,非常擔心他猝死,因為馬斯克在半夜睡著的情況下,會爬到她身上尖叫。

面對《紐約時報》的攝像機,這位中年發福的“鋼鐵俠”脆弱、疲憊,幾乎失控,一邊哭,一邊說自己很久沒有睡個好覺,沒有社交,沒有朋友。

這時是否該上演一出苦情人堅持不懈,終於實現夢想的童話呢?當然不是,生活從來不是童話,你用孩子執拗而溫柔的望著生活,生活只會將你的夢想連帶骨頭一併吃乾淨。馬斯克從來就不是隻知道傻傻地等待奇蹟降臨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如何得到。馬斯克領導下的特斯拉,每次選址建設新工廠,都會竭力榨乾當地政府最後一滴血。

當年建美國內達華州的工廠,特斯拉揮舞著增加6500個崗位的誘惑,先挑起7個州瘋狂競標。有些佯攻,有些智取,對於失業率高達14%的內達華州,馬斯克玩盡了心理學家和宮廷政客才會的手腕。在此之前,內達華州在招商引資上,從未提供過大於8900萬美元的現金,但是這一次一口氣給了特斯拉14億美元的超級大禮包。成功拿掉內達華州的First Blood.

同樣在面對美國技術工人不足,產能不夠時,他也不顧技術封鎖和貿易戰甚至意識形態,毅然決然的將新工廠選在了中國上海。2019年初上海工廠在一片荒地上奠基,12個月後第一輛model 3就下線了。一片荒地,打地基,造廠房,通水電路,建配套,搭生產線,組織供應鏈,開啟機器,招聘員工,組裝整車,以上種種,12個月就完成了!搭上中國超高效的供應鏈、超完美的市場容積,特斯拉實現了報復性的增長。一開始交付,就毫無懸念地霸佔了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冠軍,很快又頻頻打敗燃油車成為所有整車裡的銷量冠軍,直到今天,特斯拉已不僅僅是電動車的霸主,更是引領了世界汽車行業新的潮流,市值也已遠遠超過了大眾、本田等一系列對手。

同樣對於這樣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對自己的包裝也必不可少,在特斯拉還在艱難求生時,他就開始包裝自己矽谷鋼鐵俠的形象。時至今日,特斯拉還是不需要廣告,馬斯克本人就是最好的廣告。偉大的事業又豈是堅持不懈,打打苦情牌就能實現的!

第四幕 走向火星

一個有能力的野心家是可怕的,但一個擁有孩子般的野心的人卻是值得尊敬的,馬斯克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為了他在童年時所形成的太空夢想。他在特斯拉的辦公室裡也好,在spacex的控制室也罷,全副武裝的軀殼下仍是那個回在夏夜仰望星空的孩子。

可以說他是野心家,但火箭可回收技術,龍飛船,以及正在實驗的新一代星艦已然喚醒了人們沉睡許久的航天夢。我們已低頭看了太久的手機了,也該是時候重新抬起頭看看天空了,億萬星辰還在等著我們去探索,我們是五十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的生物啊,是給金星都發射過探測器的生物啊,相信連上帝也不願意讓我們拘於地球的這一方天地。

人類的科技真的有巨大進步嗎?

網路世界正在突飛猛進,手機正以一兩年一代的速度飛速發展。在我的口袋裡,彈指之間,娛樂、購物、社交、資訊空前繁榮。世界的訊息盡在一方螢幕之中。

但是與此同時,人類的物質世界幾乎停滯,1969年上市的波音747到今天依舊是最流行的機型。

1972年之後地球人再也沒有訪問月球。

如果沒有特斯拉,汽車還如以前一樣,吞著石油,排著尾氣。

全球所有大城市的居民都在擁擠、舊房子、高房價之間侷促地苟活。

2020年的疫情更是充分暴露,我們中最強大的經濟體在對抗病毒時依舊只能靠著我們自己的免疫力。

北上廣深也好,紐約舊金山也好,我們中最聰明的大腦全在思考如何延長人們的目光停留在電子螢幕上的時間,誘使人們點選螢幕上的廣告。機械、材料等傳統工科處境困難,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在狹小擁擠的格子間裡敲著程式碼,我們也曾有過夢想,也曾看見過天上的星星,也曾希望親手做出科幻小說中才有的飛船,但放眼四周,好像真的只有馬斯克一個人還能循著自己的夢想走下去,望著他,彷彿看到了一個能無視生命中的陰霾,披荊斬棘的自己。

為什麼要去火星?

因為,無論我們去與不去,火星就在那兒。

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玩具評測」HOTTOYS——黑武士達斯·維達 40週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