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生活中都追求健康飲食,但是要問什麼是健康飲食,恐怕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一套標準,到底怎麼樣的食品才算是營養的食物呢?
我們就拿大米來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米也開始分為“精米”“稻香米”等品種了。而且往往“精米”就貴一些,單從精米來說,人們就存在著一個誤區,“精米”是“精品米”的意思嗎?
11月3日,《稻米營養減損加工與美味》白皮書釋出,在白皮書中明確指出:稻米過度加工,不僅導致營養成分的大量流失,還造成了糧食的浪費。而精米,就是精細磨碎之後的精白大米,因為去掉了稻米外面的糠皮和糊粉層,所以看起來更有辨識度,外觀亮度高,煮熟之後的白米也更白,口感更適口。所以很多人買米時候從選擇產地,變成了首選精米。
但經過過分碾磨的精白大米,就真的好嗎?業內人士指出,看似加工精度更高的精米,其實它就營養價值而言,已經大打折扣,在營養價值方面,遠遠低於糙米。這是咋回事呢?
穀類物質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成分,主要分佈在谷胚和麥皮之中,加工精度越高,米胚和皮層的損失就越大,因此精米的營養物質所剩無幾,自然營養就大大降低,只剩下了最基本的飽腹作用了。專家指出:碾磨度10%的大米和碾磨度12%的大米對比,碾磨度10%的大米,維生素B1會高40%,膳食纖維會高175%。
隨著健康飲食的觀念深入人心,口感不佳,需要過分咀嚼的糙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糙米的加工過程其實就是稻穀脫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透過半加工,獲得的全穀粒米,就是糙米。和精米相比,糙米較高的保留了稻穀的全營養,包括更多的蛋白質、維生素等,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谷維素等。
我們在選擇購買大米的時候,只顧及了“好看”,但是“好看”未必就等於是“好糧”,過度加工,讓營養大量流失,價格飆升的同時還沒有營養價值。
據統計,我國糧食在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每年的損失量達700億斤以上。而這些環節中損失量佔比最大的,就是加工環節,數量為150億斤以上,佔了全部浪費量的21%以上。
過度加工,不僅僅造成營養成分的大量流失,還造成糧食的巨大浪費。據悉,在我國的糧食加工中,碾磨度平均在10%到11%,而國內的稻米加工規範中,碾磨度則要求被控制在9%以內。這樣計算,僅僅是稻米一項,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能節約400萬噸糧食,相當於2000多萬人一年的口糧。光碟行動、節約糧食,不僅僅要在飯桌上體現,更要貫徹整個糧食加工和收儲的全過程,我們在節約糧食問題上,能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