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龍紋: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品,也有當代創新的款式,這種現象自然也反映在龍紋的製作上,不過清代的仿明龍紋大多有形無神,無法與明代龍紋相比,但是當時所設計的新式龍紋,卻因為有了全新的氣象而成為此一時代的象徵。清代的新興龍紋一改明代晚期的簡單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寫實的形象出現,清代龍紋顯得華貴精巧,富麗堂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燒瓷技術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進而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瓷器上的龍紋也是形貌不一,盡態極妍。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又有細身纖柔的。瓷器上的龍紋往往並不是單獨出現,常與其他紋飾組合,如雲龍紋、海水龍紋、正面龍紋、戲珠龍紋等等。
正龍圖案
雲龍圖案
雙龍戲珠
康熙時期:雲龍紋龍身成“弓”形,其腹部有明顯的下墜感,龍的動感較強,氣魄威武。龍的嘴多為“地包天”,下頜明顯長於上頜,龍鱗的勾摹較有立體感,龍爪常伸展舒張。
康熙龍紋缸
雍正時期:龍體態肥碩,中規中矩,一絲不苟。鬣毛整齊,向上飄前,角光滑如修飾,上下顎平齊,開合有力,身體甩動,四肢粗壯,五爪精美。雍正朝的雲龍紋繼承了康熙朝的風格,並又有創新,龍角特別突出,增添了威嚴之勢。其雲紋以兩個為一組呈現,並且用順時針方向單線描繪。龍爪的畫法也有所創新,大多都比較尖利。此時期雲龍紋一反康熙朝僅以火焰紋為輔助紋飾的特點,而大量增加了如意狀的捲雲紋。且其火焰紋多為鹿角狀或是連續弧線形,有別於康熙時期的“山”字造型。
清雍正 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 故宮博物院藏 源自《紫禁城》
乾隆時期:清朝到了乾隆年間,龍紋瓷器的數量大增,這是因為龍紋瓷器不再只由官方燒製供宮廷使用,民間也出現龍紋瓷器的流通,導致乾隆時期的龍紋此次不僅數量眾多,龍紋的造型也大有不同。除了常見的角龍、應龍、夔龍,還有禿尾龍的大量出現。禿尾龍從康熙年間的瓷器就可以看到,到了乾隆年間數量更為眾多(禿尾龍是清朝特有的龍紋瓷器紋飾)
嘉慶時期特點:清代經過乾隆文治武功的消耗後清代開始走下坡路,到清代中期嘉慶之後的龍紋日趨溫和,龍爪趾間距變大,被人們稱為“雞爪”漸失鋒利感,給人以有形無力之意,毫無殺傷力。從瓷器上的龍紋就能看出清代政治在變化,經濟的下滑以及人民心態的變化。
清嘉慶“懋勤殿”款龍紋印盒(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道光時期:為帶魚龍(也叫蝦弓龍),帶魚龍也很形象,它是透頭的,鰭是像帶魚的“鰭”,四肢與軀幹粗壯,但爪細如線
清 道光 青花雲龍紋盤
咸豐時期:咸豐之後的龍紋,用四個字來形容了“老態龍鍾”。
清 咸豐 青花雲龍紋盤
同治時期:龍紋特徵表現:細頸、粗腿、尾上翹,反差明顯,狀如走獸。
清 同治 青花雲龍紋盤
光緒時期:瓷器上的龍紋點睛龍,就有的軀幹無背鰭;有的背鰭呈短柱狀;有的為猴頭作直立行走狀;有的細頸粗軀,腿壯脛瘦。
清光緒儲秀宮制款藍地黃彩雲龍紋大盤(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宣統時期:清王朝已經接近尾聲,各制瓷工匠已無人關心藝術了。
所以這個時候龍紋樣式,形態各異,但神威全無。
清宣統
特別是青龍,身體常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墜,酷似蛇的腹部,為歷代龍紋所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