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印度半島十分混亂的民族和宗教原因,歷史上這一地區幾乎沒有出現過強有力的大一統政權。英國的殖民統治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這種情況,現代印度正是在英國殖民政府的基礎之上出現雛形的,也正因為如此,1947年正式獨立之後的印度各屆政府都認為印度是英國在這一地區強大影響力的繼承者。
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之下,他們開始表現出強烈的擴張慾望,錫金等小國先後被印度吞併,不丹、尼泊爾等國也在印度的封鎖之下苦不堪言。巴基斯坦是唯一一個“硬骨頭”,面對印度的擴張他們表現出了十分驚人的凝聚力和強硬態度,印巴兩國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對峙由此而來。
在巴基斯坦軍隊面前,一直以來十分自信的印度軍方嘗不到任何甜頭,於是利用媒體進行攻擊成為了印方的另一種手段。BBC在12月9日釋出的一篇文章中對印度官方的這種做法進行了進一步探究,他們發現為了自身利益印度主流媒體在過去的15年中聯合750家媒體對巴基斯坦進行了大量抹黑,我國也因為和巴基斯坦的合作伙伴關係而成為了這些媒體的目標之一。
據瞭解,印度媒體為了在國際舞臺上損害巴基斯坦的聲譽已經無所不用其極,杜撰虛假組織和冒用他人身份(甚至包括死去的人)是他們最常使用的兩種方式。參與這起事件調查的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近年來在網路上十分活躍的一些“親印度”人士大多都是冒用身份的,其中一位甚至是早在14年前就已經去世的國際人權法的創始人之一。
除此之外,一個十分活躍的組織"Srivastava Group"也被認為與印度官方有關,因為這一組織在過去十幾年中已經和多個非政府組織取得了直接聯絡,而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巴基斯坦進行批評。更加誇張的是,歐盟的調查人員還發現這些組織在行動過程中甚至試圖透過冒充歐盟觀察員等正規媒體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印度官方為了對付巴基斯坦可謂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因為此前從未發現過如此大規模、如此高強度的針對某一個國家的輿論攻擊行動。莫迪曾經說過,要將印度建立成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但這樣的行為顯然代表著他們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