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糖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人體主要營養來源之一。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懂得如何從自然界中的物質,例如蜂蜜、鮮果、植物中獲取甜味食物了,但由於技術水平的落後,這些物質只是自然物質而非人類的加工品。隨著時代的進步,糖類的提取方式也更加專業化和機械化,人類主要經歷了早期製糖、手工業製糖和機械化製糖這三個階段。

(1) 飴糖

在早期製糖階段,我國古代主要是以飴糖、蔗糖為主,其中飴糖相對而言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所謂飴糖,就是由玉米、大麥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製成的食品,簡單來說,就是用穀物發酵造出的糖。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就有關於飴糖的記錄,《詩經·大雅》中寫道:"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意思就是說周的土地豐碩肥美,就連堇菜和苦苣這種野菜都像飴糖一樣甜美。《周禮·天官·疾醫》將"飴蜜即甘"列為五味中"甜"的代表。

飴糖又稱麥芽糖漿或麥芽糖飴,是一種澱粉糖品。關於飴糖的製作方法,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著作《齊民要術》中就有記錄:"用粱米、稷米者,餳如水精色。",在其書中,還有許多關於製作飴糖的詳盡論述。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飴糖的口感要求也逐漸提升,如宋朝的藥學家寇宗奭在其著作《本草衍義》中就曾經指出,製作飴糖的最佳原料應當是:"糯與粟米作者佳,餘不堪用"。但在唐朝之後,飴糖就逐漸式微,由盛轉衰了。

(2) 甘蔗製糖

除了飴糖之外,甘蔗也是中國古代糖的重要來源之一。古人將用甘蔗製成的蔗糖稱為"石蜜"、"糖霜"等,所謂"石蜜",就是塊狀的蔗糖,東漢的楊孚在《涼州異物志》中,曾經寫道:"石蜜非石類,假石之名也。實乃甘蔗汁煎而曝之,則凝如石,而體甚輕,故謂之石蜜也。"意思就是,將甘蔗加工成甘蔗汁後,將其放在太陽下暴曬使其凝結成塊狀,也就是"石蜜"。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種植甘蔗的國家,也是重要的甘蔗製糖國。公元前4世紀,已經有對中國種植甘蔗的記錄,戰國時期的《楚辭·招魂》中寫道:"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這裡提到的"柘"就是甘蔗,"柘漿"即是甘蔗汁。這一紀錄表明,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可以對甘蔗進行原始的加工,並將其熬成濃漿用來增甜,但當時的人們還不懂得如何將其加工成糖。由此可以推測,中國使用蔗糖的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了。

到了西晉時期,對甘蔗的加工技術大幅提高。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書·孫亮傳》中記載:"亮使黃門以銀椀並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這裡提到的"甘蔗餳"就是一種液體糖,其做法是將甘蔗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

到了東漢時期,甘蔗製糖的技術進一步提升,製作的蔗糖已經初步具有了後世砂糖的雛形——產生了細小晶體。在公元6世紀陶弘景寫的《名醫別錄》中寫到的:"蔗出江東為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餘,取汁為沙糖,甚益人。"就表明甘蔗的種植區域擴大,種植技術也逐漸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唐朝以後,甘蔗製糖進入了手工業的發展階段。自戰國時期甘蔗製糖出現之後,到唐宋時期已經形成了作坊式的製糖業。不僅如此,一些新的製糖技術和工藝也相繼出現,如上元元年(674)左右出現的滴漏法,所謂滴漏法,就是將甘蔗熬成汁,然後將其倒進漏斗形陶器中,最後用黃泥漿吸附脫色製取白糖。唐朝不僅出現了一些本土的製取白糖的技術,唐朝政府也十分注重製糖技術的學習。《新唐書》中"……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諸蔗,柞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記錄了公元六世紀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學習熬糖法的事蹟。

1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羽絨服選Moncler還是加拿大鵝?我買迪卡儂,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