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意識中,佛祖是中國或印度史詩中的某個神話人物。眾所周知,宗族佛祖曾經居住在現代烏克蘭境內的扎波羅熱地區,後來由於不同的政治原因不得不遷往印度。那麼,佛陀是誰,佛陀向人們揭示的知識和真理對我們有何作用呢?
佛陀和瑪拉(魔鬼);釋迦牟尼佛傳承的故事;佛祖家族的偉大;佛祖化身的歷史;為什麼佛祖的教義在今天還有意義;佛陀和瑪拉
佛祖的故事其實很神奇,也很有指導意義。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也可以把它當作一組比喻。佛陀故事中最具有史詩性的一頁是他與瑪拉的對抗,瑪拉是激情之王,是肉慾之王,他糾纏著所有尋求真理的人,試圖阻礙他們。而佛陀也要和他進行一場戰鬥。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有利於這個版本。在釋迦牟尼成功透過的所有考驗結束後,馬拉接過他的形體,坐在他面前說:"我是釋迦牟尼,你是一個幻影。並進一步開始說服釋迦牟尼必須消失,因為他不存在。爾時釋迦牟尼佛觸地而說。"我叫大地見證,我是釋迦牟尼,你是瑪拉。" 大地也在顫抖著證實他的話。
如何理解這個比喻?我們可以說,在菩提樹下的那個夜晚,釋迦牟尼佛面對的是自己,但卻是自己最黑暗的一面。而他告訴它這是虛幻的,他就打敗了自己。而這也說明,瑪拉一直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而戰勝馬拉,就是戰勝我們自己最黑暗的部分。
傳說中,瑪拉是激情和慾望之王,從佛陀出宮的那一刻起,他就一路追尋。他們第一次見面,就是在悉達多王子決定離開皇宮尋找真相的那個夜晚。瑪拉說服了他,沒有任何意義,答應給他一個偉大的未來,幾乎可以掌控整個世界的權力,但他沒有被誘惑,因為他已經知道了生老病死的存在,要想打敗這些敵人,他應該找到馬拉給不了他的東西。
要知道,瑪拉根本就不是邪惡的化身。一般來說,善與惡是非常相對的概念。畢竟,是瑪拉成為了那個向佛陀展示各種考驗的老師。可以用我們的生活來類比:如果同樣是瑪拉表現出對我們的一些考驗,那麼完全不是為了懲罰我們,誤導我們的方式等等。但為了讓我們更強大。而這就是瑪拉的作用。對所有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來說,也依然如此。俗話說,總是梭子魚,這樣鯽魚才不會打瞌睡。否則,會因為久坐而發胖。
釋迦牟尼佛的傳承故事
因此,佛陀的歷史是在自我發展道路上成功運動的一個生動例子。然而,佛陀在世間化身的背景故事也不遑多讓。他出生在一個複雜的家庭。他的祖先是雅利安人,是極北的一個國家阿爾克提亞的原住民。而由於某些氣候原因,雅利安人不得不遷移到第聶伯和頓河之間的領土--現代烏克蘭的領土。
一種說法是,區域發生了某種構造災難,期間它被淹沒在水底:現代的海底地圖證實,有一些區域與古地圖上曾經描繪的大陸非常相似。根據另一個版本,阿爾克提亞進入了某種血腥的戰爭,結果雅利安人被迫離開了他們的領土。
然而,這兩個版本可能同時是真的。有可能在對抗的過程中使用了一些構造武器,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氣候和構造的災難。
再往北高加索地區的領土上,雅利安人就被分化了,一部分雅利安人去了印度斯坦,一部分去了歐洲。而一部分雅利安人則在現代扎波羅熱境內定居。此外,在各種政治陰謀的過程中,他們之間埋下了不和諧的種子,他們中的一些人被迫離開這些土地。他們移居到現代尼泊爾境內,那裡是聖人卡皮拉的約定之地,他們顯然與卡皮拉有一些家庭關係。
在這裡,沙克亞族開始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有一位藩王有一個小妾,為他生了一個女兒,而這個女兒又生了一個兒子,註定要滅掉整個沙迦族。甚至後來佛陀自己也在所謂的賈塔卡[1]中描述了這一過程,即簡短的寓言--關於他的前世及其與現世的聯絡的故事。
佛陀本人曾三次試圖阻止這一過程:他乾脆坐在路上,沿途有一支軍隊正在行軍,以消滅釋迦族。然後試圖勸說攻擊者不要這樣做。但最後,釋迦族還是被滅掉了,後來佛陀自己解釋說,這是有因緣的,即釋迦族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造了這麼嚴重的業。
佛祖家族的偉大
所謂的中國《藍色年鑑》[2]描述了釋迦派很古老。佛陀還說“釋迦棒”非常棒。因此,在佛經中,佛陀描述了佛陀要求他的門徒莫德加利亞納進入三摩地並談論佛陀的血統。
薩瑪迪是一個既可以看到過去又可以看到未來的州。莫德加利亞納依次列出了沙迦氏族的所有國王,並提到其中有四個所謂的“查克拉瓦爾丁”-這些是萬國規模的統治者。甚至有人提到拉瑪本人和佛陀是同一家族的後裔。
佛陀化身的歷史
在賈塔卡中。中描述了佛陀和阿南達(他未來最親近的弟子)是如何一起出生在不可觸及的種姓,也就是最底層的種姓,連知識都無法獲得。而他們的職業就是在廁所裡薰香。他們不接受自己的命運,把自己偽裝成婆羅門(聖人),到一個著名的阿斯蘭姆學習這項技能。然而,該企業被揭穿,在此過程中,兩人都被打得很慘。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奇特而又有啟發性的故事。它的寓意,或許可以用一句非常準確的諺語來體現:"沒有過去的聖人,沒有未來的罪人。每一位居士都是從無量劫中積累經驗的,即使是佛陀,在他的化身史上也沒有最人道的情節。此外,還有這樣一個版本,沒有積累過最不愉快、最負面的經驗,就不能成佛,因為他是一個完全覺悟的生命,已經積累了所有可能的經驗。所以有時候你必須把自己從底層推下去,才能浮出水面。
這個故事使我們明白,首先,我們不應該責怪任何人:誰知道,也許是有條件的消極經歷會使一個人意識到很多,其次,要理解一個人跌倒多少次並不重要,這很重要它上升了多少倍。
為什麼佛祖的教義在今天仍然適用?
佛祖自然而然,藏族和漢族藝術家會在他身上看到他們熟悉和理解的面部特徵。但這些不過是圖紙而已。至於史料,則證實佛陀是第聶伯與唐人之間的地域的人。
而藏族人自己,看似奇怪,卻能證明這一點。藏傳佛教的噶瑪噶舉派說,佛陀來自色目人部落。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部落的名字與佛陀的宗族--釋迦的名字諧音。
佛陀與色目人的親緣關係得到了喇嘛奧勒尼達的證實,而喇嘛奧勒尼達又指的是偉大的西藏喇嘛第十七世噶瑪巴塔耶多傑。因此,根據他們兩人的說法,佛陀一脈長期居住在第聶伯河地區,之後由於各種物質上的困難,向現代印度遷徙,在那裡誕生了命中註定要成佛的悉達多太子。
因此,說佛法與我們無關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佛陀是古雅利安人的後裔,這一點在佛經的文字中也得到了證實。通常在記錄完佛陀所讀的任何講座後,都會在底部寫上。"故佛釋阿賴耶識"。還有一個版本是佛教基本經論之一《法輪起心經》的譯本,其中把舉世聞名的 "四種高貴的真理 "稱為 "四種阿賴耶識"。
而正是這四個真理--關於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結束痛苦的可能性,以及通往結束痛苦的道路--成為佛陀教學的基礎。其實,稱這些真理為阿賴耶識是比較準確的翻譯,因為在原文中是這樣的:cattāri ariyasaccāni[3]。
而分析佛陀的教誨,就可以瞭解到它在今天仍然具有時效性,因為即使在今天也有同樣的痛苦,同樣的痛苦的原因,如果有原因,那麼只要消除它,也就可以消除痛苦。而佛陀在他的第一次講經中就解釋瞭如何做到這一點,稱之為 "八正道"。
而佛陀建議不要聽信任何人的話,只需要嘗試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提供給別人。這就是常識性的原則:不要僅僅因為傳入的資訊被所謂的外來文化的象徵意義所包圍而拒絕。本質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有一個關於大象的寓言,講的是所有宗教的統一。大象被四個盲人摸了個遍。摸到象鼻的人說象是繩,摸到象牙的人說象是矛,摸到象側的人說象是牆,摸到象腿的人說象是杆。
真理也是如此:不能透過零碎地研究真理,摒棄那些看似錯誤的或 "對我們的文化來說是外來的 "的部分來把握真理。要想知道本質,就必須找到團結一切的東西。
資料:
1、賈塔卡(Jātaka)的故事是印度本土的大量文學作品,涉及人類和動物形式的釋迦牟尼佛的前世。
2、《藍色年鑑》(藏語:པོ||英語《藍色年鑑》)是一部由高斯洛·察巴·格洪·努帕爾(Goy-lotsawa Shonnupel-1392-1481)建立的編年史,完成於1476年。是世界上藏傳佛教歷史上最權威的文獻之一。
3、cattāri ariyasaccāni是聖者的四真相或四諦,在《巴利經》中聖者的四真相出現最多,而是最根本的一個佛教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