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時尚易逝 風格永存

——著名服裝設計師蘇健示Kentsou

近幾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和國人審美水平的提高,在國際時尚界,不斷湧現出一個個華裔時裝設計師的名字,他們中有早已蜚聲國際,家喻戶曉的Vera Wang、Alexander Wang、Anna Sui等藝術大師,也有紮根本土,走向世界的王陶、吉承等時尚新銳,他們以一己之力,改變時尚圈對“中國製造”的偏見。其實,早在40年前,在那個中國人剛剛擺脫以藍黑灰為穿衣主旋律的改革開放初期,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就有幾位華裔設計師在歐美及亞洲時尚界颳起一股股旋風,掀起一朵朵浪花,造就了一段段時尚傳奇,至今仍在延續。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其中的一位。

他叫蘇健示,英文名Kent Sou,是蒙城著名女畫家蘇鳳的哥哥,2019年6月28日,在蘇鳳的引薦下,我們來到蘇健示位於聖勞倫斯河邊的工作室,見到了這位大名鼎鼎的服裝設計師。這是一個非常豪爽、直率、幽默的人,帶著藝術工作者所特有的樂觀和熱情,沒有絲毫名人的架子。儘管腿傷剛剛好,左腿上還綁著束帶,行動很不方便,但接到我們的採訪預約,還是毫不猶豫地向醫院請假。採訪過程中,他散發出比我們採訪前想象的時裝設計師更豐富的內涵。工作室的書架上除了一本本珍貴的設計手稿,還擺放著許多頗有思想的書籍和從世界各地蒐集到的珍品。這讓我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經歷,能讓一個人具有如此大的能量?蘇健示也似乎看透了我們的好奇,緩緩道出了答案。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設計師煉成記

1946年,蘇健示出生於福建一個慈善商人家庭,童年時即隨家人一起移居越南,由於樂善好施,他的父親蘇允泰很快成為當地的福建華僑領袖,他自幼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越南上完小學及中學後,為了躲避戰亂,蘇健示被送到香港求學,攻讀珠海學院,後輾轉來到蒙特利爾定居下來。

從小,蘇健示就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喜歡美的東西,對藝術有獨到的追求。從香港珠海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他任職於香港一些百貨商店,憑藉自己的眼光,擔任時尚買手,初入時尚之門。1971年,蘇健示來到蒙特利爾參加姐姐的婚禮,這次魁北克之行讓他愛上了這片說法語的土地,決定留在這裡並進入舍布魯克大學(Sherbrooke University)學習市場營銷,在蒙特利爾這個時尚之都,蘇健示如魚得水,他逛遍了這裡的時裝店、採購店,看到了最棒的設計,最新的商品,這些都點燃了他內心深處對時裝的熱愛,他說:“我喜歡這裡的文化,我看到年輕一代在這裡有很多機會。”於是在1972年,他毅然決定要學習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並進入蒙特利爾拉薩爾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學習。這是加拿大最大的服裝綜合學校,以設計見長,蘇健示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為他走上著名服裝設計師的職業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收錄於《鳶尾花下--奮鬥在魁北克的華人》一書中。(七天傳媒出版社 2019)(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然而職業生涯一開始,蘇健示並沒有馬上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而是進入到蒙特利爾辛普森百貨(希爾斯百貨前身)的男裝部從事採購和銷售,由於能夠充分地將設計與商品行銷相結合,蘇健示不但幫助公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採購系統,而且也培養了自己精準的市場眼光和出眾的營銷能力,從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讓他明白“無論你在賣什麼,廣告和營銷都是成功的關鍵”,這段經歷對他日後的發展大有裨益。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後,蘇健示從蒙特利爾搬到了溫尼伯,在韋斯特科特時裝公司,擔任造型師,開始投身時裝設計領域。這份工作使他有機會接觸年輕男裝的用色和用料技巧,更重要的是對一個時裝系列的整體把握和商品化流程的學習,讓時裝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進入實操階段。

幾年間,蘇健示努力工作,這不僅是憑著一腔熱血,還因為身上揹負著一個家族的責任。身為家裡的男丁,他在困難時期幫助養家餬口,並且在1975年越戰後設法讓家人離開越南,1978年,一家人終於在蒙特利爾團聚。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蘇健示越做越出色,在時裝界大展拳腳。回到蒙特利爾後,他參加Queens Wear公司的女裝設計工作,創新性地將男裝的設計理念應用到女裝系列中,他的設計注重細節,一紐一扣一色一線無不體現出設計的巧思。很快,蘇健示就憑藉為Modasport設計的女性休閒運動服系列一炮而紅,走向了品牌設計師之路。

▲蘇健示與身穿Kentsou品牌時裝的模特合影。(翻拍資料圖片)(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大家的成長之路

在此之前,蘇健示一直是品牌的“幕後英雄”,但隨著他的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鼓勵他創造自己的品牌,當時蒙特利爾著名的高階時裝店Daymor也希望蘇健示為他們設計自己的系列,思考良久後,蘇健示決定接受這個“他無法拒絕的建議”。1983年,以沉澱下來的設計能力為基石,蘇健示創立了以自己英文名字命名的品牌“Kentsou”,並開始進入市場,這一系列全部在香港製作,一經推出就在整個加拿大大受歡迎,香港時裝的製作水準也受到了加拿大乃至國際市場的認可。在歐美設計師佔據絕對主流的當時,橫空出世的華裔面孔蘇健示,使整個市場為之震驚。

▲蘇健示與時尚名媛合影。(翻拍資料圖片)(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在採訪過程中,蘇健示拿出了一本本手繪稿為我們講解,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第一手的“kentsou”設計原稿和照片資料,我們這才明白,為何一個華裔設計師的作品,會在當時成為西方人爭先恐後追逐的目標。雖說已經是30多年前的作品,但是設計之實用,面料之考究,讓人感嘆放在今天也絲毫不會過時,反而是近年非常流行的復古風的最佳展現。

這得益於蘇健示獨到的設計理念,他的設計不受地域、文化的限制,又非常擅長面料、色彩變化的組合,向消費者推出“穿出自己的風格”的概念。普通人一想到時裝界,往往會和誇張的造型,昂貴的材料聯絡起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高階時裝。蘇健示清晰地認識到時尚圈中的“西方審美決定論”是需要改變的,高定服裝滿足、取悅的只是少數人,像當時進入加拿大市場的許多歐洲品牌固然漂亮,但大多都過於昂貴。大多數加拿大消費者,雖對時尚有渴求,但不具備經常消費高檔奢侈品牌的能力,平價時裝產品正好可以滿足這類人群的需求。尤其對於職業女性消費者來說,她們一方面希望自己穿的優雅、時尚、符合知性女人的審美,同時也要確保自己能夠消費得起,因此,蘇健示奉行的是“以最適宜的價格,提供時尚和品質”,三位一體。他說:“我的衣服不標新立異,而是重實際,重格調,表現個人的性格。我要不論任何女性,當她看到我的設計,都會深深折服:‘這正是我要的衣服’”。

作為一名設計師,蘇健示的作品不僅限於女裝,他所設計的男裝、運動裝,都以時髦、易穿、實用、不昂貴為設計原則,尊重客戶心理,滿足客戶需求。在穿衣風格上,他還創造性地提出穿衣“5W”原則:選擇何種風格(What Style),什麼場合穿著(Where),穿著時間(When),以何種身份、年齡穿衣(Who)和穿著的目的(Why)。蘇健示說:“如果大家在每一次穿著打扮前都先思考這五個原則,或許就能掌握正確的穿著訣竅,穿出自己的個性來。”

在榮譽中延伸

在時裝界的成績越來越好,為蘇健示帶來了許多榮譽和名氣。1982年,他被時尚雜誌《GQ》評為“全國十大有型男士”之一,共同上榜的還有加拿大前總理、開闢了中加關係里程碑的老特魯多;同年,他入圍了加拿大時裝設計大獎Clairol Fashion Awards的決賽,這是當時加拿大時尚界的重要獎項之一,入圍條件相當苛刻,作為華裔設計師,闖入決賽就更不容易;1986-1987年,他連續兩年受邀為加拿大小姐競選設計多套比賽服裝,包括運動休閒、潮流服飾與典雅晚裝等。

在當時,許多貴人名媛都是蘇健示的座上賓,連加拿大聯邦前總理馬爾羅尼的夫人米拉·馬爾羅尼(Mila Mulroney)都曾光顧、稱讚他的作品。許多比賽以及演出的服裝都出自蘇健示的手,蘇健示為任何一場秀或演出做服裝,最大的堅持是一直要在後臺親自打點。他說:“設計的時裝是我個人的作品,但當它穿在模特身上的時候就是我們兩個人的創作,我要教她們怎麼走,怎麼演繹才是最好看的,因為沒有人比我更熟悉這些衣服。”他與許多演藝圈的人士成為朋友,臺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教育家王秋梨的多套演出服,就是由蘇健示打造的。

▲2019年,Kentsou在家中接受七天傳媒採訪。(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除了加拿大,他也將足跡擴充套件到亞洲、歐洲,作品收到了不少來自歐美、日本甚至大陸的訂單。1986年,香港時裝節聯合加拿大老牌百貨公司“伊頓百貨”在全加的93個伊頓中心舉行時裝展銷活動,蘇健示作為伊頓的合作伙伴,準備了大批新品,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採購商和投資人。1988年,蘇健示應經營成衣銷售的臺灣加德企業集團之邀擔任設計總監。受當時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服裝零售業都不景氣,然而在一片行業寒冬中,加德卻是歐美幾家大零售商主要的成衣供應商之一,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就是靠蘇健示所謂的“行銷導向型設計”理念。成衣設計之餘蘇健示還將多個歐洲品牌“G.FERRE”、“CHLOE”、“OZBEK”等引進到臺灣、香港甚至大陸(內地),原意只逗留臺灣兩年的他,被不斷挽留,在不知不覺間在亞洲工作超過了20年,慢慢地,他與中國時裝界的接觸越來越多。

但是,對任何人來說,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蘇健示也不例外。作為事業紮根在海外的華裔設計師,除了要面對靈感匱乏的狀況,早些年還要克服外國人對黃面板的偏見。蘇健示說:“在服裝設計領域,以前的中國人真的沒有話語權,說起亞洲,老外們可能只知道‘Made in Japan’,但是我們華人有韌勁,肯吃苦,我一直抱著這樣的信念,只要你的東西做的夠好,自然能夠被人看到,自然會得到認可。在任何時候,我都記著自己是中國人,在我的服裝秀上,我喜歡穿中山裝出場,好讓外國人看看我代表著中國。”接著,他不無感慨地說道:“現在比我們那個時候好多啦,中國各方面的發展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像任何奮鬥在海外的華人一樣,看到祖籍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蘇健示也感到與有榮焉。

▲2019年,Kentsou在家中接受七天傳媒採訪。(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蘇健示現在已經不再工作在設計一線,而是以顧問的身份幫助很多新人設計師。最近幾年,他v回國參與一些設計與走秀的工作,對於中國設計界一路以來經歷的從對傳統文化妄自菲薄到重視自己的文化符號,從貼牌生產到品牌意識,從抄襲山寨到崇尚創新的一系列改變看在眼裡,深深為我們能擁有文化自覺和設計自信而感到欣慰,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市場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蘇健示說:“現在國內的一些獨立設計師,很多時候是憑一些機遇,或者是設計師自己的家庭背景,或者是遇到的投資人的想法,並不是以這個人對設計多專注、對時尚多專業而成功的,這樣很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蘇健示認為,為了培養這些有才華的設計師,國內在機制方面還需要向海外學習,這也是他一直在努力的。

一心向善 精彩生活

在蒙特利爾生活了幾十年的蘇健示,早已把這裡視為家,這座城市裡還有他的母親、姐姐、妹妹。蘇健示在工作之餘,特別關心蒙特利爾華裔社群的發展,熱心公益。聊起過去,蘇健示回憶起自己的父母當年在越南開辦“福善醫院”免費為老百姓看病的事,“福”代表著福建,“善”是善舉的意思,幾個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從小都是在積德行善的教育下長大的,現在各有成就,也想為自己的族裔做些事。

1988年,滿城華人服務中心舉辦慈善走秀晚會,蘇健示帶著自己最新季的服裝參加晚會,兩天的時間共籌得近200萬加元善款,全部捐獻給了滿地可中華醫院基金會,用於社群的醫療救助和社會服務。這一次趁著採訪的機會,蘇健示還託七天傳媒給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基金會(MUHC)帶去一點兒捐贈,一張薄薄的支票裡飽含了大大的心意。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蘇健示又向湖北捐贈了5000加元。

▲2019年,蘇健示委託七天傳媒主席尹靈轉交一張支票給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基金會(MUHC)。(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設計工作有時講究分秒必爭,造就了蘇健示雷厲風行的性格。退休之後,他也不願意閒著,喜歡去往世界各地到處旅行,看到有趣好玩的東西就收著,尤其鍾愛烏龜。他說:“走在路上太悶了,就喜歡往有特色的地方鑽,我看到大多數店裡都只賣尋常的工藝品紀念品,鮮少有賣烏龜的,我就喜歡那些不尋常的東西。”藝術家的因子,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他。蘇健示的工作室裡,各種形狀、材質的烏龜相關模型擺滿了架子,像一個“烏龜家族收藏館”,讓人看得應接不暇。講起這些“寶貝”們的來歷,蘇健示如數家珍,興奮得像個孩子。

聊到最後,筆者為蘇健示的才華、有趣、豁達、通透所欽佩,衷心祝福他身體健康,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原標題:著名服裝設計師蘇健示Kentsou)

8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張桂梅:走過十萬公里深山家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