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01-

黃秉維先生是我的恩師。1959年秋,我大學畢業,進入地理所,被分配到自然地理室,參加由黃先生領導的水熱平衡工作。1960年,黃先生以國家科委西北防旱組水分平衡分組組長的名義考察西北,我隨同前往蘭州、武威、民勤等地。1961年,黃先生選定冬小麥耗水規律的課題,企望指導灌區用水和農田灌水實踐,黃先生帶領孫惠南、趙名茶和我去河北石家莊和陝西武功利用石津灌區和陝西農科院灌溉所的實測資料開展研究工作,期間我陪黃先生住水保所招待室。1962年,黃先生派我參加方正三先生領導的德州農田蒸發觀測研究。1963~1965年,黃先生指導、丘寶劍領導開展了石家莊農田水分平衡實驗,我分擔農田土壤水分的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黃先生和我是五七幹校(湖北潛江)的同期同連戰友,也是土面增溫劑科研任務組的同事。1979年冬至1981年冬,我赴英國進修,從事土壤水分、地表蒸發、植物葉片氣孔傳導的實驗研究,得到黃先生的關懷和支援。20世紀80年代,我在山東開展農田水分平衡、能量平衡、蒸發、農業開發工作,任中國科學院禹城綜合試驗站站長,得到黃先生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援;同時他要求我經常參與由他建立的大屯實驗站的科研活動,促進兩站共同發展。1993~2000年,我進入地理所領導班子,一段時間內與擔任名譽所長的黃先生共處一間辦公室(準確說,是擠佔黃先生的辦公室),經常得到黃先生的教誨和支援。從1959~2000年的40年,緊隨黃先生,黃先生與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引我邁入科研門檻,指導我的科研工作,教育我做人做事,我永遠不會忘記黃先生的恩情。

-02-

黃先生是大地理學家。20世紀50年代,黃先生提出發展自然地理學的水熱平衡、化學地理、生物地理群落三個新方向,倡導研究地表物理、化學、生物過程,主張運用數理化生知識和新技術於地理學,強調發展實驗地理學。黃先生變革地理學的思想顛覆了人們對地理學的認識,也帶來地理學研究的轉變:由不或少進行實驗到強調野外實驗,由區域研究到區域過程研究相結合,由綜合研究到綜合與分析相結合,由定性研究到定性定量相結合,由宏觀研究到宏觀微觀相結合。在黃先生髮展自然地理學思想的指引下,地理研究所三個新方向的研究獲得迅速發展,短時間內建成了許多實驗室,建立了多個野外實驗站點,培養了一批人才,地理研究所的實力大為增強,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做了有益的工作;同時帶動了全國的地理研究,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地理單位廣泛開展三個新方向的研究,促進了中國地理學的發展。

中國地理學界沿著黃先生髮展自然地理學三個新方向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相關科技領域的前沿,20世紀60年代以後國際上相繼出現了《國際水文十年》《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全球變化、荒漠化等大科學計劃或熱門議題,中國地理學界並不陌生,而能從容應對,在中國的生態、資源、環境、發展的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應當永遠銘記和感謝黃先生,如果自然地理學停留在事實和現象的機械疊加,停留在膚淺的定性描述,面對複雜的資源、環境、生態問題將會束手無策,在相關科技領域的競爭中會處於弱勢。

陸大道在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期間,經過全面考慮,認為黃秉維是(除竺可楨以外)20世紀中國地理學第一人。我從自然地理實驗研究看,黃先生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成就影響廣泛而深刻,影響了幾代人,我支援陸先生的意見。

-03-

黃先生是勤學多思的學問家。黃先生開展熱水平衡研究時,年齡45歲左右,如飢似渴地惡補相關學科知識,如微氣象學、水文學、植物生理學、土壤物理學、農學、林學、水利工程學等,縱覽原蘇聯國立水文研究所、國家地球物理觀象總檯、農業物理研究所等單位有關能量、水分平衡的研究成果,成為全面掌握地球表層系統多門分支學科的大家。對於一般年齡偏大、數理化基礎偏弱的地理學家,要邁入一個過去很少涉足的領域,那是很困難的,但是黃先生做到了,令人敬佩。

黃先生對於相關學科知識的瞭解極為深刻,把一些專著,如《地表面熱量平衡》《自然條件下的蒸發》《土壤土質的水分性質》《栽培植物的水分迴圈》等反覆閱讀,甚至有的書因翻閱太多而脫線,變成了散頁。我們也反覆閱讀這些書籍,從中獲取的知識終生享用,而今天看仍是重要的參考書籍。憑藉對這一領域反覆閱讀知識以及對中國實際的廣泛而深入的瞭解,在知識、人才、器材缺乏的困難條件下,面對一個研究內容廣泛,難度很大的水熱平衡研究領域,黃先生在短期內理清了水熱平衡實驗研究總體思路,包括科學目標和實踐目的、核心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主要技術裝備、主要難點等。在石家莊、德州的實驗研究中,在以後禹城和大屯兩個實驗站的建設和發展中,黃先生的研究思路得到執行,並證明行之有效。

黃先生一生博覽群書,鮮有人可與之相比;他是經過特許能進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書庫的讀者,並曾因忘記下班時間被鎖在書庫裡;他在各種情況下讀書,班車內、旅途中,甚至生病住院都在讀書;他晝夜讀書,整夜整夜讀書已成為他的工作習慣;他到處找書閱讀,中科院、農科院、水科院都留下他的足跡;他不分時令季節,也不分場合,隨身總是揹著一堆書;他徜徉在書的海洋裡,他的知識如那大海一樣廣闊而深厚。他以文會友,結交很多大科學家,包括地學、生物學、數理化學、農業、林業各行各業,與他們討論問題總能找到共同語言,尋求他們幫助,壯大自己。黃先生學而不倦,頑強求索,終其一生,成為了一個大學問家。

-04-

黃先生是一個低調務實之人。黃先生是地理學一代宗師,長期處於地理學界的高位,但他敢於解剖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黃先生為《自然地理工作六十年》撰寫的《自序》《自述》,通篇充滿自責和自省,既談自己科研的成績,更多地談缺點和遺憾,深刻分析成功和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反映了黃先生低調務實的品格。20世紀80年代中科院和國家科委開展科技成果評獎活動,黃先生對於自己的成果,如《中國自然區劃》的申報並不積極,當徵求意見時,他看到自己的成果有不足,提出申報低等級的獎勵,這與當下社會流行風向相比,實在令人欽佩。

黃先生在地理所工作期間的所思所想是如何變革地理學,如何提升地理學的理論水平和服務能力,並不考慮自己的論文、專著,宣稱自己是為祖國、為人類的功利主義者。黃先生追求的是透過讀書和工作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和對國家做出實際有用的事,而把發表論文和專著放在非常次要的地位,他常常以不足為由不願將自己的文稿發表出來,遺忘了。在水熱平衡實驗研究中,明知工作困難但知難而上。

1965年 秋至1966年春,黃先生和方正三先生組織總結德州(5年實驗)和石家莊(3年實驗)農田水分平衡實驗,黃先生以試驗年限太短、試驗內容不夠、試驗條件欠缺為由,沒有組織編輯出版,文化大革命發生,稿件不知去向,帶來很大遺憾。黃先生追求文稿完美有時是太過了,並帶來消極影響,黃先生在《自然地理工作六十年》的自述中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但我寧願理解黃先生的這種追求完美是對科研嚴苛要求的良苦用心,也是對認真做事風氣的一種培養。

還有一件事值得提及,黃先生的下屬同事和學生很多,給他們指導細緻入微,與下屬或學生聯合署名發表文章天經地義,實際上沒有這樣做,不知道黃先生出於何種考慮,我猜想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文章不夠完美。

黃先生非常注意處理研究機構與產業部門的關係。黃先生考慮水熱平衡成果運用於水分管理時,指出水利部門人數多、網點多,千軍萬馬,下面有腿腳,研究所不要包打天下;研究所的優勢是不必應付當下急迫任務,有時間開展深入的工作,水熱平衡應當適應水利部門的需要預先深入研究一些問題。黃先生一生不為名利,只為祖國和人民謀福祉,為我樹立了榜樣。

-05-

永遠不忘黃先生。2000年12月8日上午,我與胡朝炳到北大醫院住院部探訪病危中的黃先生,即至病房,看到先生子女們悲傷的臉龐,凝視病房裡擺放的醫學監測儀器,儀器上的曲線無情地顯示先生生命終結。我萬分悲痛,目送醫院人員把黃先生送入另一個世界。我內心呼喊著:地理界的一顆巨星隕落了,一個時代結束了!

先生雖已離去,音容笑貌不時浮現在我面前。1956年我不到20歲時,以一箇中山大學地理系學生的身份聆聽了先生赴母校的演講,演講受到熱烈歡迎,用今天的話說,年青學子全是黃先生的“粉絲”。1960年隨先生去甘肅訪問,看到先生在民勤站旁的沙丘上仔細觀察風沙運動。行程中經蘭州,住蘭州飯店,先生以我年輕不會因他晚上幹活而影響睡眠為由,令我與他同住一屋。1963—1965年,先生多次赴石家莊指導農田水平衡實驗,住宿在河北省農科院耕作灌溉所的普通房間裡,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吃的是大食堂,有時加上一個炒雞蛋或炒肉片,我們也得以分享。1964年,我和楊毅芬赴黃先生家宴,接受黃先生一家對我們新婚的祝福,享用黃師母張羅的美食;這在當年成了一個定式,自然地理研究室的新婚新人都被邀請到黃先生家做客。20世紀70年代,先生是土面增溫劑組的成員,他把聯合國一個特別小組編纂的一本《蒸發抑制》專著摘譯了出來,我讀著用複寫紙寫的手譯本,對照英文原本,既學業務,又學英文。1979年,先生推薦我去英國當訪問學者,但對我的英語水平表示擔憂,鞭策學生努力學習。

20世紀80年代,我提出研製中子土壤水分儀,他與王淦昌先生聯絡,直接促成了原子能科學院與地理研究所的合作,研製出了國產儀器,並投人生產,滿足了農、林、水文、氣象等各界的需要。1989~1993年,我赴美從事外事工作,仍經常聯絡,受黃先生之命蒐集了紅麻種籽和資料,為開展全球變暖課題提供材料。1993年,黃先生為《地理學與農業發展》一書做序,肯定禹城試驗站的工作,指出:“一是年期很長,前後長達30年;二是絕大部分工作與生產密切結合,與地方主管農業機構密切結合;三是以試驗為主,試驗又以開發為主。中國地理學界的工作中,兼具此三個特點,而且都達到如此程度的似乎還沒有別的事例。”我作為禹城站站長,受到很大鼓舞。1996年,在我主持院重大農業專案期間,在山東禹城召開了《黃淮海平原農業可持續發展》學術討論會,我邀先生蒞臨指導,請他給大家講話,我擔心他年事高,大約給他一個小時,但他講了兩個小時,以致午飯都不得不延遲。

我腦海裡有關黃先生事情太多太多了,多次隨他去聆聽他在高校地理系演講,無數次聽他在所裡、室裡、組裡的談話,無數次領取他指定的參考書籍和文獻卡片,幾次陪陸大道所長去先生家徵詢對所裡的重大問題的意見,幾乎每年春節到先生家拜年,聽他談國內外大事和科研工作,看見他在辦公室啃泡麵當午餐,看他抽廉價的香菸……

黃先生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成就,黃先生超凡脫俗的高貴品格,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2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從生理現象上看,老夫少妻與少夫老妻,差異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