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人類一直是個好戰的種族,我們的歷史是用鮮血書寫而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手段越來越多樣,殺人效率也隨之提高,但即便是這樣,人類還不至於走向自我毀滅,直到核武器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點。

二戰的程序讓核武器突然出現在那些政治家的牌桌上,人類第一次擁有了可以毀滅自己的力量。戰後美蘇兩國迅速崛起為世界的兩大霸權,主導了世界秩序,如今人類似乎對這種“核平衡”已經習以為常,認為這只不過是大國之間相互博弈的籌碼,人類的理性最終還是能夠遏制住這頭野獸。

缺失的電晶體

其實輻射世界在二戰之前與現實世界還是處於同一軌道上,從兩河流域的農業文明到工業革命,從斯巴達奴隸起義法國大革命,世界歷史的程序依舊按照它應有的邏輯滾滾向前。不過輻射的世界1947年與現實出現了分叉,原因僅僅是一個看似很不起眼的東西沒有被髮明出來,那就是電晶體

電晶體在現實世界中於1947年在貝爾實驗室被髮明出來,隨即便開啟了微電子革命,再後來的網際網路浪潮、物聯網時代其實追根朔源都與這小小的電晶體脫不開干係。

輻射的世界裡,電晶體技術直到2067年才出現,所以1947年對於輻射來說只是十分普通的一年,但它卻悄無聲息地將這個世界引向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軌道,也是這個世界雖然有著十分先進的原子技術,但是看上去卻帶有濃郁的懷舊風格。

東方大國的崛起

電晶體的缺失帶來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隨之而來的產業革命不復存在,那些在戰後憑藉輕工業迅速崛起的所謂亞洲四小龍自然也沒有等來發展機遇,仍舊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

社會主義陣營這邊,蘇聯為了在各個方向上與美國對抗,一直沒有放鬆在國內施行的戰時經濟管制,國內的高壓態勢讓民眾的反抗情緒高漲。1962年在西方的策動下,聖彼得堡爆發了“第二次白色革命”,試圖復辟羅曼諾夫王朝,雖然這場持續了5年的叛亂最終被鎮壓下去,但是在國家內部造成了巨大撕裂,從此蘇聯便一蹶不振。

這些都給某東方大國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領導者的地位很快就被取代。

美國的“分裂”

1967年,為了應對國內的“赤色恐慌”,美國國會通過了“託卡斯特法案”,同意在50個州的基礎上增設一級行政區劃,強行把國家分割成了13個聯邦分割槽(Commonwealth)

13個聯邦分割槽

“Commonwealth”原本是指英聯邦國家或者從前大英帝國的屬地,在輻射世界裡借用了這個說法,不過指代的意義從原有的英聯邦衍生為一種泛化的行政分割槽。

在政治地位上,聯邦分割槽其實就相當於國家,有些聯邦甚至還有自己的軍隊,只不過每一個分割槽在名義上都必須服從美國聯邦政府的領導。這樣做的確有不少好處,比如各州可以抱團制定更為嚴格的法律,用來強化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以保證己方陣營不至於被社會主義者滲透;但該法案同時還導致聯邦政府過於羸弱,強枝弱乾的格局讓聯邦政府實際上根本無法左右13個分割槽的行政規劃,美國迅速陷入激烈的內鬥,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美國的實力。

歐聯的誕生

由於資訊科技的停滯,化石能源輻射世界裡的地位變得更為重要,富饒的中東就成了兩大陣營想要爭取的重中之重。為了遏制東方陣營在中東的影響力,歐洲史無前例的聯合起來,在1983年成立了歐洲聯邦(European Commonwealth)

歐洲聯邦

“歐聯”成立之初就與中東的“穆斯林兄弟聯盟”矛盾不斷,雙方在資源配比、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衝突幾乎到了無法調和的程度。

隨著後來2051年“資源戰爭”的爆發,歐聯在中東策動戰爭,不過仗打到2060年歐聯自己倒是先崩潰了,從內部又重新分裂出許多小國家,緊接著的又是十多年的歐洲內戰。

原子能的探索

事實上自二戰結束起,人們就一直在尋找化石能源的替代方法,在輻射世界里人們最先想到的;也最可能實現的當然就是原子能。不過由於缺乏計算機的輔助,這個世界的原子能應用進展緩慢,其實到了後期人們已經利用放射性元素二極體製造出一些效率較低的計算機,但是與現實世界的超級計算機相比來還是差了許多。

直到2037年通用原子能國際公司(General Atomics International)才克服了反應堆小型化的技術瓶頸,首次推出了原子能家用型服務機器人“巧手先生”(Mister Handy)系列。

儘管通用原子的核能機器人給世界擺脫化石能源帶來了一絲曙光,但是兩大陣營絲毫沒有放棄對抗的意願,此時雙方的對立已經無關乎意識形態,純粹是為了滿足國內的政治需要。

英克雷(The Enclave)

除了各自在歐洲中東扶植代理人戰爭以外,美國和*國的對抗漸漸走向了明面,聯邦政府判斷兩國之間的對抗可能會走向失控,所以在2050年批准了一項“英克雷計劃”,該計劃旨在保證美國政府在地球爆發核大戰的前提下還能夠正常運轉。

“英克雷計劃”

“英克雷計劃”最直接的產物就是後來的“英克雷軍”,戰前他們是美國的影子政府,可以看作正常行政系統的災備;到了“超級戰爭”之後“英克雷軍”自認為美國的合法繼承者,是理所當然的救世主。

英克雷軍

最初的“英克雷軍”由政府首腦和軍政要員組成,不過到了後期這個組織就徹底變味了,成了高官們安插關係戶的絕佳場所。“超級戰爭”爆發之前,“英克雷軍”幾乎就是政府要員的療養院,完全不具備接管國家的行政能力,所以在核大戰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英克雷軍”一直都無所作為。

英克雷軍

資源戰爭(the Resource Wars)

2051年,全世界範圍內為了奪資源同時爆發了數場戰爭,美國聯邦藉口鞏固墨西哥政權、打擊恐怖分子的名義佔領了它的南方鄰國,將墨西哥最後剩餘的一點資源持續不斷地輸往美國國內。

資源戰爭

一年後歐洲聯邦在數次要求“穆斯林兄弟聯盟”增加石油供應而遭到拒絕後,悍然向中東地區出兵,以色列率先遭到打擊,特拉維夫被數枚小型核彈炸燬,這場戰爭持續了8年,以“歐聯”的分裂而告終。

2053年*國吞併了整個中南半島,將其劃為自己的一個自治區。

聯合國在這些衝突背後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名存實亡。“資源戰爭”爭奪的焦點並不單單集中在石油上,而是對整個地球礦物和化石資源的分配權,各國都力主建立一套對自己有利的資源分配規則,讓矛盾幾乎無法調和化解。

避難所科技

2054年美國聯邦政府批准了一項名為“行動:安全屋”(Operation: Safehouse)的法案,委託避難所科技公司(Vault-Tec)在全美境內建造上百個公共防輻射地下掩體,開始為可能到來的核大戰做準備。

“行動:安全屋”

“行動:安全屋”事實上就是“英克雷計劃”的一部分,所有避難所從設計規劃到後期運營都由“英克雷軍”在幕後統籌。不過“英克雷軍”的真實目的要險惡的多,他們希望借用公共資源在避難所裡實施自己的社會實驗,以求在未來的浩劫過後能夠迅速重建社會秩序,為此他們根本不在乎平民的生命核基本人權,許多避難所的設計都很奇葩。

避難所

比如36號避難所只為裡面的居民提供流質食物,目的僅僅是觀察人類在這種情況下生理和心理上所發生的變化;還有87號避難所被用作“強制進化病毒”(FEV)的實驗場地,用來觀察受試者(超級變種人)的社會行為和生理狀態。

超級變種人

阿拉斯加戰爭

此時歐洲已經陷入內戰無暇他顧,世界上僅剩的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國在太平洋的深海石油鑽井遭到恐怖分子破壞,*國政府譴責美國聯邦政府是襲擊事件的幕後主導,但是遭到對方否認。另外兩國在外交上的努力也宣告失敗,美國拒絕向*國和其盟友出售阿拉斯加的石油,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到了2066年,*國出兵阿拉斯加,主張自己對石油資源的所有權。

阿拉斯加戰爭

儘管美國在當地佈下重兵防禦,安克雷奇還是在兩個月後被*國佔領。為了保護北美僅剩的資源儲地,美國聯邦政府要求加拿大出兵協防阿拉斯加但是遭到拒絕,作為報復,美國在6年後出兵吞併了加拿大。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第一次使用了能量裝甲(T-45D),這種使用核燃料電池外骨骼裝甲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功效,後來*國也著手研發此類武器,但是技術上已經落後美國許多。

阿拉斯加戰爭

到了2074年美國為了挽回阿拉斯加戰場上的頹勢,出兵入侵*國本土。

入侵*國

儘管此時*國也逐步裝備了自己的動力裝甲,但是無奈美國已經換裝了更新的型號T-51系列,長江流域的許多大城市一度失守。不過隨著美國軍隊深陷大陸戰場,其國內又爆發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戰浪潮,再加上“強制進化病毒”在加州洩露導致一些軍人變異成為超級變種人,這種恐慌情緒又進一步引發了軍隊譁變,美國無力繼續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雙方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是又騎虎難下。

“超級戰爭”(the Great War)

*美兩國都在等待對方率先崩潰,或者有第三方出面調停,但是在2077年卻等來了他們最不想看到的東西。沒有人知道那顆未經標記的核彈出自何處,只知道它在飛往一箇中立目標的途中被全世界探測到。這讓各主要擁核國家迅速做出了反應,這些國家的陸海空三基核反擊力量在30分鐘內紛紛做出了迴應,將世界上的所有主要城市不分敵我統統設定為打擊物件。

“超級戰爭”

“超級戰爭”僅僅持續了兩個小時,核打擊的密集程度盛況空前,甚至改變了地層結構和板塊運動規律。大部分人類在這場浩劫中被消滅,小部分倖存下來的人都在後來的歲月中受到輻射而產生變異,只有極少部分透過避難所毫髮無傷地活了下來,文明徹底終結,人類正式進入廢土時代

廢土時代

我們從未改變!

#原創##輻射4##機甲##末日廢土#

2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這個星座越喜歡,越作。可是沒人明白TA為什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