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用中國智慧解開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之謎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中冊·生命起源》)

(接上篇)

十、過渡型別差太多

已經發現,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出現的生物門類比現存生物門類還要多。由此也可以看出,人類目前對生物發展史的瞭解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不透。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生物確實是進化而來的,以現存生物物種以千萬計來看,應該能很順利地捋出很多條由單細胞生物或原核生物直到現存生物如人的連續不斷、環環相扣的完整的進化圖譜、鏈條,可事實上,這樣的圖譜、鏈條一條也沒有,半條也沒有。

從最初的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一直“進化”到人這樣高階複雜的生命,中間要跨越多少個物種?不知道,一筆糊塗賬。僅憑直覺可以判斷,絕不可能是幾個、幾十個,至少幾百、幾千、幾萬個乃至更多。而每一個物種的每一個器官、每一個功能都要經過動輒幾百萬年的“進化”,那麼,其間要有多少“過渡型別”呢?天文數字。其間要跨越多少年代呢?天文數字。但發現的“過渡型別”少得可憐。已知的少數幾個充其量也只是“疑似”,僅憑主觀臆斷而已。僅僅從十分接近的“類人猿”到人,中間就缺少很多“過渡型別”,何況其他差距更大的物種之間,會有多少“缺環”?

我們現在最為關注的是從猿到人之間的“過渡型別”中的“缺環”,以至於每發現一個牙齒、一個頭蓋骨化石,都要使生物學界“高潮”好一陣子,似乎只要找到這些“缺環”,進化論便大功告成了。真的是這樣嗎?遠遠不是。即使這中間所有的“缺環”都找到了,我們還是要問:猿類又是由什麼動物進化而來的呢?目前沒有人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只好假定猿類是甲動物進化而來。那麼甲動物又是由什麼動物進化而來?我們只能再假定是由乙動物,乙動物又是……如此追根求源,必須一直上推到單細胞生物或原核生物才算完結。從單細胞生物到人,其間跨度實在太過巨大,要經歷多少“層級”,跨越多少物種才能實現?不知道。但絕不是三兩個層級就能實現的,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幾萬個?無論從它們的形體、大小、功能、智力等因素來看,跨度實在太大了。

如果說,從一個單細胞生物一直“進化”到人的一條完整的進化譜系(其間要有無數個“中間物種”,過渡物種)有十萬八千里的話,那麼現在已“完成”的工作有多少了呢?不足一毫米!就是這不足一毫米之中,也充滿了問題,充滿了不確定性,全部不能令人深信不疑。

進化論是不能允許生物“憑空而生”的,它必須由先前的物種“進化”而來。這樣一來,不知道猿類是從何動物進化而來的,就成了比“缺環”更加嚴重的“斷代”問題,尤其嚴重的是,由猿類上推到單細胞生物究竟有多少“代”(跨越多少物種)?完全不清楚。這個“環”可缺太多了。

而且,這是一種“不可解決”的難題,因為毫無頭緒,毫無線索,一點招都沒有,永遠沒有解決的希望。這一個個不可解決的難題,就像一個個不可逾越的天塹,使進化論不可能通向成功之路。

這中間有無數個“過渡型別”都是缺失的。這還僅僅是一個物種,每一個物種都面臨這樣的困境。比如“始祖馬”是由什麼動物進化而來?我們再假定是A動物,A動物又是由B動物進化而來,B動物由C動物進化而來……一直到單細胞生物才算完整。假使世界上有三千萬種物種,就得有三千萬個這樣的進化“鏈條”,這中間要有多少“過渡型別”呢?找得全嗎?按照現在的發現速度,恐怕再下去一億年,把整個地球挖遍,也找不出這麼多的“過渡型別”。

要證明進化論,解決這樣的難題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繞不過去的“坎”。只說人類是由猿類進化來的,卻不知道猿類是由什麼動物進化來的怎麼能行呢?好像沒人關心,也少有人過問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也彷彿不存在了一樣,被人們遺忘。

那麼非常清晰的是,在由單細胞生物一直到人類的不知道有多少“代”(跨物種的)的長長的進化鏈條上,只有一代——由猿類到人——似乎是已知的,其他都是未知的,無法描述的。如果我們非常保守地估計有100代(跨越100個物種)的話,那麼就是有99代都是未知的。而“已知”的這一代也有嚴重殘缺——很多“過渡型別”都是“缺環”。這就是進化論展示給我們的“偉大成果”。

由此來看,進化論的證據欠缺有多嚴重呢?已有的勉強能算作證據的佔全部應提供的證據的可能億分之一都不到。而透過上述的分析,那些沒有跨物種,沒有“升級”的變化都不能算作進化的證據,那麼,進化論其實就是0證據。

如果把這道由單細胞生物到人的“考題”定為100分,每一代算1分,那麼進化論所得的分數連0.5分都不到(可能還不止100代)。就這樣一道永遠都不會及格的答題,卻被捧為了“科學真理”。所謂“進化乃事實”“進化論是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云云,不過是“膽子大,臉皮厚”的人虛張聲勢,自我壯膽的口號而已。

就好比萬里長征剛抬起了腿,腳還沒落地,就宣佈說已經取得勝利一樣,是典型的精神勝利法。而不明就裡的人都信以為真。專業,專家,學問很深,普通人無法理解,於是瞞天過海,進化論就這樣成了“主流科學”。

其實,即便“過渡型別”確實存在,也不能證明生物進化。比如有一種奇特的動物——羊駝,既像駱駝,也像綿羊,可以說是最標準、最典型的“過渡型別”,但它能證明生物進化嗎?不能。因為你不能說明,究竟是駱駝向綿羊進化,還是綿羊向駱駝進化。如果是駱駝進化成綿羊,進化的結果將是:駱駝消失,羊駝也消失,綿羊存在。反過來也一樣。但是現在三種動物同時存在,證明誰也不是由另一種動物進化而來的。即使駱駝與綿羊之間能夠相互“進化”,它們也是同一等級的動物,不論誰變成誰,也都算不上進化。羊駝不過是大自然創生的一個獨特物種而已,它們的分佈也與駱駝、綿羊迥然有異。且羊駝也有很多品種。其他所謂既像某種動物,又像另一種動物的“過渡型別”其實也像羊駝一樣,不過是大自然創生的獨特物種而已,不是什麼進化過程中的“過渡型別”。

我們現在知道的是,生物要發生大的變異必須改變基因,從一個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基因應該如何改變也是無法想象的。何況一般的環境變化根本不能改變基因。而能夠改變基因的環境變化如強輻射、特殊化學物質導致的基因突變,也並非是“進化”而常常是畸形、疾病或某些優良性狀,但既不跨物種,更不能跨種類。大自然如果具有如此複雜而精巧的改變基因的技巧,何如重新編制一個新的生物基因來的簡單?如果你是“上帝”,你會幹這種舍易求難,舍簡求繁的蠢事嗎?

所以,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巨大差異,不同物種之間的巨大差異,只能由生物創生時不同的時間、空間中不同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環境所決定。只能由不同的基因,不同的始祖,不同的族源所決定,而不可能由“進化”來實現。

現在,進化論被那麼多人所相信,所接受,所傳頌,甚至被納入了意識形態,研究進化論的書籍、論文堆成了山!這說明了什麼呢?這隻能說明科學界造假的能力多麼強大!遠不是那些造假酒假煙的小混混所能比擬的。但只有一道坎過不去:造假的能力再強大,也不可能把假的造成真的。

現實是,隨便一個人都能提出一個令專業的生物學家張口結舌的問題。比如一位網名為“蝴蝶可樂”的網友在“天涯社群”發帖說(時間:2011—06—27 18:57:00):

現代進化論講的是“物競天擇”,簡單說就是某個物種後代由於基因改變,而產生出的某種變異,這種變異導致該個體更適於生存,它的生存機率大於其他沒有這種變異的個體。於是在自然選擇下,慢慢的擁有這種變異的後代開始繁殖壯大。是這意思吧?

但是隨便舉幾種物種,比如蝙蝠,進化論承認,一切飛的都是由不會飛的進化而來,(大意如此,物種是由水生→陸生→飛行)那麼在蝙蝠進化到能飛之前,它的翅膀不可能一代之間進化出來,必定是慢慢長出,變大的。那麼在最開始,它由於基因變異,只長出一點點翅膀的時候,飛又不能飛,跑又增加阻力搞得跑不快,還得消耗更多的營養維持這個“突起”。這個玩意明顯是不適於生存的呀?比其他沒有這個負擔的同類,它明顯該被自然淘汰,它怎麼就一代代把沒用的“突起”越來越進化變大,最後變成比身體還大的翅膀呢?

類似的例子,比如烏龜最早長出還不能保護安全的一點點殼,有啥用呢?

就這一個簡單問題,就足以難倒一大堆進化論學者。

按這個推理,就得發現許許多多僅有一點點“突起”,然後又多一點點,1/5,1/4,1/3,1/2,2/3,3/4,100%的翅膀的蝙蝠化石,所有的有翅類飛行動物,都要有一長串大小不同的翅膀的化石。有嗎?沒有。

曾幾何時,生物學家們因為發現了“始祖鳥”化石而狂歡了好一陣子,始祖鳥的翅膀似乎已經是很完整的了,翅膀尚未進化完整的始祖鳥化石在哪裡呢?而且還有比這麻煩的問題:始祖鳥又是什麼玩意進化來的呢?難死人了。

再比如,如果一個動物的四條腿也是“進化”而來的,那麼最初的可能也只是四個小小的突起,這四個小小的突起能走路嗎?不能走路,動物如何覓食,如何逃避天敵的追殺?它有何種優勢可言?能適應環境嗎?它們能生存幾百萬年等到四條腿進化完整嗎?

進一步說,一個最初的尚未進化的動物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一個大腦不靈,眼不能視,耳不能聽,齒不能咬,腿不能跑,翅膀不能飛,肺不能呼吸,胃腸不能消化吸收,腎不能濾毒,肝不能解毒,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缺失……因為這些器官和功能都要“進化”才能形成。所以達爾文專門研究了眼睛的進化。那麼請問,一群又聾又啞,又瞎又傻,又不能吃,又不能動,一遇到個細菌病毒就要一命嗚呼的動物是怎麼活過來的?這樣的“半成品”動物有生存能力嗎,能存活嗎?能經得起殘酷的生存競爭嗎?

一個沒有進食功能的動物能熬到幾百萬年後進化出了進食功能之後再進食嗎?一隻患有先天殘疾,生下來便不能運動的梅花鹿幼崽能存活嗎?不能。因為母鹿不可能像人類一樣照看它的嬰兒,一遇天敵,必死無疑。所以生物的所有功能必須天生就全部具備,缺一不可。絕不可能透過“進化”獲得。

這就是進化論給我們描繪的“壯麗”的生命“藍圖”,嚇死人了。

(十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創生生命是一個龐大而又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在創生一種生物之前,先要為它創生食物,它才能存活。故在地球的早期,只能創生以泥土、水、空氣為食的低等生物。

而要創生人這樣“高等”的生物,不僅要先為他們創生食物——五穀稻黍、菜蔬、水果、魚蝦、鳥獸……還要為他們創生棉、麻、蠶絲等等可以讓他們體面地生活在世上的衣物原料,以及建造房屋、製造傢俱的樹木,為他們美化生活的花草蟲鳥……甚至還得為他們準備好進入工業化社會的煤炭、石油,各種礦藏,……這是多麼神奇的造化,需要“上帝”操心的事實在太多。

而按照進化論的思路,生物是如何先進化出某種可以作為其他生物的“食物”的生物,再進化出以此“食物”為食的生物的呢?對於這種深層次的問題,進化論更無力回答。

可想而知的是,在地球早期,尚無任何生命跡象,假如像進化論所闡述的那樣,只是在某個不被察覺的微小空間內,十分偶然地化學合成了一個極微小、極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那麼這個簡單得可憐的只有極少生命功能的單細胞生物可能僅僅生存了幾秒鐘,幾分鐘,幾小時,幾天,便一命嗚呼,壽終正寢了,根本來不及“進化”。

在這樣短暫的時間、微小的空間內,“環境”也很難想象會發生什麼顯著變化。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自身可能更不具備“進化”的“神級”功能。既無內因,又無外因,沒有理由,沒有需要,沒有能力,沒有機會,“進化”從何而來?

其實,生物創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愈是在地球早期,地球環境愈嚴酷,生物創生的成功率(存活率)就會越低。“造得多,毀得濫”,百不存一。或能百存其一,千存其一,萬存其一,即為慶幸。故要創生一個可以在地球上長久生存的物種,只有不斷地無限重複地去創生。

而要由一個唯一的單細胞生物“進化”出世界上所有物種(已滅絕的和未滅絕的,數以億計的),則必須確保100%的成功率。如果這個唯一的單細胞生物稍有閃失,還沒來得及分裂繁殖,即或“少年夭折”,就可能使整個“進化”大業毀於一旦。而單細胞生物有無繁殖能力,可能還是個問題。如無繁殖,何談進化?

把世界上數千萬種生物起源的重任統統壓在一個唯一的單細胞生物身上,未免“壓力山大”,委實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它有能力承擔起這個偉大而光榮的使命嗎?

不要說一個簡單的可憐的單細胞生物,就是把這個“任務”交給自詡為“宇宙精靈”的人類中的某一位,比如達爾文:你能幫我在你身上進化出仨倆五個的新物種嗎?恐怕達君也會知難而退。

“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生物要麼生存,要麼死亡或滅絕,但不“進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是正確的,但“適者”只能生存,不能進化。所謂“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也並不能使物種最佳化而使生物“進化”,只能降低、延緩物種老化、退化的速率。

(十二)生物進化觀念是逆自然規律的

一個器物比如一輛汽車或一臺空調被製造出來是嶄新的,油光錚亮,光鮮照人,但隨之就會被磨損、氧化、受損傷,直至損毀。不可能越用越新,越用越好。這是自然規律。生物的情況複雜一些,動物的出生是幼崽,植物的萌發是幼苗,包括微生物都需要一個生長髮育到成熟的過程。但一旦發育成熟,勢必走向衰老、疾病或受傷等等,直至死亡。也不存在在發育成熟之後仍然越活越年輕,越活越“高階”、越完善、越複雜、越“進化”的。這是連修仙修佛的人也無法逆轉的自然規律。修煉者出現奇蹟似乎也只能肉身不腐,不可能逆向生長。

除了人類社會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明、文化等等有史以來似乎總是在不斷進步、發展、“進化”的(但與生物無關。且也可能是尚未達到“盛極”的狀態,一旦達到盛極的狀態可能也會走向衰落),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完善,越“高階”,越複雜,越“進化”的。這是逆自然規律的。

對於一個物種來說,也有一個從少到多,從幽微到繁盛的過程。有些物種最初創生時數量即很大,如天雨各種植物種子、天雨魚、天雨蟲等等。有些則創生時數量稀少,如人類和動物創生時往往只有一個或數個。作為一個物種或品種、民族、部落等等,它們都需要經歷不斷繁衍、擴充套件的過程,達到繁盛,而後就會盛極而衰,走向老化、衰退,直至滅絕。這是自然規律。

所以物種也不會長盛不衰,“歷久彌新”,越繁衍越“高階”、越完善、越複雜、越“進化”。這是逆自然規律的。因而進化是不存在的。如果生物真的“進化”,那簡直就是“超神仙世界”了。

如果你買了一件衣服,有人告訴你:你會越穿越新,越穿越結實、越筆挺、越鮮豔……你可能會毫不遲疑地回敬他——騙鬼呢。如果有人對你說:你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健康、越強壯、越漂亮,越活身體機能越完善……你會覺得,這話當作一種祝福,一種“吉言”還則罷了,如果信以為真,就未免滑稽了。但是達爾文告訴你生物會“進化”,會越來越“高階”,越來越完善……你卻真信了。那怎麼可能!自然界沒有任何一種事物可以逆自然規律而行,生物也不例外,人類也不例外。所以,對於這些逆自然規律的事情,不論他說得怎樣天花亂墜,都要保持戒心。

科學就是要發現、研究自然規律的,進化論的理念卻是完全違背自然規律的,是徹頭徹尾的假科學。所以會四處碰壁,困難重重,永遠有解不開的無數難題。

作為一個生物個體比如人,一生當中會出現“進化”的階段或狀況嗎?不會。從嬰幼兒到少年、青年,是正常的生長髮育階段,不是什麼“進化”。進入成年後就會走向衰老,更不會有什麼“進化”。一隻猿猴一生中有哪一個階段是“進化”階段呢?除了生長髮育→成熟→衰老→死亡外,也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是“進化”階段。其他生物無不如此。既然任何一個生物個體一生中都不存在“進化”的階段,不存在“進化”的狀態,一個物種的“進化”又何由而體現呢?不要總拿進化需要幾百萬年說事,如果進化在每一個生物個體上都不能得到體現,進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進化論只不過是人類在探索生命起源過程中走過的一段彎路,不過由於走得太遠,迴歸並不容易,須待以時日。

一個公知的事實是,進化論早已受到廣泛質疑、批判,《審判達爾文》《達爾文的黑匣子》《進化論的聖像》《被禁止的歷史》《被禁止的考古學》,以及各種報刊、網路上都有大量質疑、批判的文章,這些質疑、批判從來沒有得到一個令人信服的回答。進化論不得不靠說謊、造假、掩蓋事實和信徒們狂熱的信仰來勉強維持,苟延殘喘,但它仍然堂而皇之地佔據著教科書的主要版面,甚至被當作“科學真理”加以讚頌,毒害著我們的青少年和普羅大眾。這樣的狀況是極不正常的,它毒害著每一個人的下一代和他們自己,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的後代,以及那些編寫教科書的人的後代,概莫能外。

儘管我們不能不對達爾文嚴肅而認真的研究及其“嚴謹”的治學態度表示敬意,我們仍要對他的“進化思想”說不,因為它不符合事實。

如果一個科學理論如進化論,已被許多人“舉報”、指證是荒謬的、錯誤的,與自然現象、生命現象相左的;而且,許多人是靠製造假證據如海克爾的胚胎圖等等,來矇騙過關的,它就不應該再繼續長期霸佔“學術權威”的地位了。如果有人要為進化論辯白,那他就要像恩格斯寫《反杜林論》一樣,條分縷析、引經據典、有理有據地把《審判達爾文》《達爾文的黑匣子》《進化論的聖像》等書籍以及各種報刊、網路上批判、質疑進化論的文章逐一批倒,才能令人信服。但是沒有。

正是由於受到進化論錯誤觀念的影響,自聞一多始,病態的疑古、否古之風甚囂塵上,處處皆疑,無不可疑,多半有關奇異生物的記載都成了虛構、虛幻,龍鳳不可以存在,野人不可以存在,山精水怪、巨人、小人、《山海經》等記述的異形生物不可以存在……疑雲重重,不見天日。因為不採用這樣多疑加否定的“戰略”,進化論就無以自保。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就成了進化論最“有力”的武器。於是,大自然的真實面貌被閹割的面目皆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被糟蹋得蕩然無存。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一個必須徹底糾正的不良傾向是:要麼把古人當成傻瓜,認為他們連鱷魚和龍都分不清,把存在這樣大差異的動物混為一談;要麼把古人當成“騙子”,說盡假話,所記之事無一可信,全是吹牛、說謊、夢囈、瞎編。這不但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更是對民族尊嚴、民族文化的褻瀆、侮辱、大不敬。這種對歷史事實、歷史記載的虛無化,以“科學”的名義肆意貶低民族文化的無良行為是不能容忍的,必須受到譴責。

認識不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就走不出這樣的誤區,迴歸不到正確的正常的軌道上來。

進化論這樣的謬論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征服大眾和大多數科學家,受到無數人狂熱追捧、讚頌有加,甚至有人要以死相搏,拼命“捍衛”它,是因為什麼呢?除了“進化”是一個可愛的辭藻,似乎代表了“進步”“向上”的信念,符合人們的審美意識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化論當初唯一的“敵人”就是神創論,而神創論在現代科學麵前顯然是不堪一擊的。隨著生物科學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進化論與許多具有根本性的生命現象如生物大爆發、大滅絕以及物種和基因的穩定性等等無法接軌,在解釋這些重大生命現象時常常只能“硬著陸”,因此它並不符合大自然的本來面目。

進化論確實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包含原理、定理的完整理論體系,更沒有完整系統的證據鏈條,有的只是一些指山賣磨似的大話空話。翻遍進化論的書籍、論文也找不到任何一種生物的清晰可辨的“進化”的脈絡,除了臆想還是臆想。那些生動形象的“進化樹”、由猿到人的進化圖譜全都是臆想而不是事實。這樣一個巨大的謬誤山一般地擋在路上,科學又如何能走上正確的軌道?

目前的現實是,人們被貌似科學的東西騙得太深太久,更其可悲的是,很多人被騙得心悅誠服,甚至要誓死捍衛騙子理論。在錯誤理論面前,人類理性的光輝被消磨得蕩然無存!

總之,對於進化論,無論信還是不信,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生物並不進化,無論你怎樣深信不疑、五體投地,也無論你聲勢怎樣鋪天蓋地、空前絕後,生物也不會因此而真的“進化”;同樣,如果生物確實在進化,則無論你怎樣切齒痛罵、恨之入骨,生物也不會因此停止進化。這就是: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多數派、主流、共識,無論你說得天花亂墜,如果不符合大自然的本來面目,統統是一紙空文,誤人誤己,空耗心血而已。

實事求是,忠實於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客觀而不是主觀武斷地看待自然界,才是應取的態度。

(未完待續,接下篇)

29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本能是怎樣產生的《解開生命起源的真相》長篇連載(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