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澳洲,生活著近800萬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移民。大家離開自己國家的目的有千千萬,但是如果問為什麼選擇澳洲,或許答案是相似的。

這個悉尼男孩的故事或許就是很多人的答案

幾年前,年幼的Caleb跟隨著父母,搬到了悉尼,這個澳洲最大的移民城市。當時的他一定不知道,這一次“長途旅行”,就是他小小人生的新開始。他更想不到這個開始,並不友好

越努力,越孤獨

和許許多多移民來悉尼的孩子一樣,Caleb比父母更先一步瞭解了移民生活的心酸。他被送進了當地的一所學校,面對全部陌生的面孔,真正的挑戰開始了。

Caleb是個很開朗的孩子,他從來到新學校的第一天,就開始努力地去認識這裡的新朋友。

但他不知道因為文化差異他的這些熱情被其他同學解讀為怪異

沒有人告訴他要如何同澳洲的孩子交朋友,他只能用自己一貫的方式,去認真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可這種不合群的努力卻讓他越來越被邊緣化

小朋友是很敏感的,這種微妙的孤立感讓Caleb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越來越不自信。

一段時間下來這個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甚至開始討厭學校,逃避學校

日漸嚴重的厭學情緒,也很快影響到了Caleb的成績。本來在很吃力地追趕進度,現在徹底跟不上學校的課程。

沒有朋友,成績墊底上學已經成了一種折磨......

媽媽Amanda也感受到這種變化,每天都要因為上學這個話題,和兒子進行一場戰鬥。

Amanda心裡也很委屈:自己千辛萬苦拖家帶口來到澳洲,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結果……

這種雙向折磨,在這個新移民家庭日日上演,作為母親,Amanda一籌莫展,毫無辦法。

從非英語母語國家來到澳洲父母和孩子一樣充滿了無助

一場特殊的課後輔導 改變這個家庭

一個偶然的機會,媽媽Amanda注意到了自己家附近有一家學習俱樂部,可以讓孩子們在放學後前去輔導功課。

最重要的是,這個俱樂部還不要錢!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Amanda給Caleb報了名。

起初,在學校碰了壁的Caleb還有些牴觸情緒。到了學習俱樂部還是不怎麼願意交流。

俱樂部的老師Charlie Hoffman注意到了這一點。

他並沒有急切地開始給Caleb講題,反而是和他開始聊聊天,說說這個年紀的男孩喜歡的東西。

東拉西扯地原本有些封閉的Caleb被眼前這個親切又談吐有趣的大哥哥吸引了

慢慢地,他放下了戒備,說起了自己來到澳洲後,難以融入學校的痛苦......

疏解了孩子心理上的困境才是提高學業的第一步

這是老師Charlie和這傢俱樂部的原則。

在這家機構裡的孩子,幾乎全部都是像Caleb這樣的新移民家庭的孩子。

這裡的老師與其說是老師,更不如說是可以教他們功課的大朋友。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幫這些新移民家庭的孩子找回信心,教會他們:你的特別不是你的錯誤而你是迷人的特質

來俱樂部的孩子,都可以和一個老師結成對子。

每週去俱樂部的時候,老師們就像一個大朋友,和孩子聊聊一週裡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聽聽他們的煩惱......

因為被尊重,被認真地傾聽孩子們才願意開啟封閉的心房

願意開始交流後,Caleb從Charlie那裡學到了,其實不是別人不願意和他交朋友,只需要他換一種與人交流的方式,讓別人看到他的有趣。

他也開始在俱樂部學到了學習的方法。

他不是不聰明他只是沒找到自己的學習步驟

幾周後,當他再回到學校時,學校的同學們也注意到了他的變化。Caleb會答的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自信了!

而且他們還發現,這個異鄉來的男孩其實很有意思!還知道很多澳洲孩子不知道的事情!

Caleb開始有朋友了!

Amanda也發現了兒子的變化。

以前回家,問他學校發生了什麼,他總是一個fine就打發了媽媽。現在可不一樣,一放學,他總有新的故事能滔滔不絕地分享。

最神奇的是,原來早上怎麼都不肯上學的Caleb,居然會自己早早地起床,催著媽媽趕緊帶他去學校!

看到短短几周發生的一切Amanda百感交集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總算是有意義的

移民,是我們共同的家人

這家幫助Caleb徹底改變的機構叫做Smith Family澳洲的慈善機構千千萬,但是像Smith Family這樣,針對教育的,尤其是新移民教育的卻不是很多。一切都從1922年的聖誕夜開始......

悉尼5位事業有成的生意人,在那一晚,帶著無數玩具和糖果,像聖誕老人一樣,來到悉尼一家孤兒院。

他們想要在這個節日之夜給這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帶去一點快樂

- 就叫我們Smith吧,我們都是Smith。

- 我們是The Smith Family。

就這樣The Smith Family成立了

從成立那天起,Smith Family就一直在資助澳洲的孤兒和生活條件很差的孩子們。他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值得一個更好的機會。

只有孩子們都好,這個世界才有希望

同時,為了維持機構的運作,Smith Family還開設了一間二手衣物回收買賣的公司。充分榨取這些本要被浪費的資源,換取資金,投入到機構的運作中去。

這一干,就是50年!

時間到了1970年,澳洲的浩浩蕩蕩的移民浪潮開始。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人,想要到澳洲來,尋求更好的生活。可是來到澳洲只是第一步如何在澳洲站穩腳跟才是真正的難題......

Smith Family注意到了這些新移民的不易。

於是他們開始幫助這些新移民獲取在澳洲生活的技能。

在此過程中,一直專注於孩子的Smith Family注意到了一個不被看到的群體——新移民家庭的孩子們

這些孩子初來乍到,遠離家鄉,沒有朋友,父母忙到根本無暇顧及他們,沒有人能聽見他們的哭聲......

為了幫助這些孩子,Smith Family的第一個學習俱樂部成立了。

自那以後,學習俱樂部不斷壯大,從第一家到現在,全澳洲已經設立了322家這樣的俱樂部!

俱樂部的老師幾乎全部都是志願者。

他們都是一些心懷熱誠,想要投身教育的熱血教師。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是他們堅持下去的信念!

每一個人都是真正的用愛發電!

Smith Family和裡面的每一個老師,單純地憑藉一股對教育的熱情,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天賦。

他們幫助一個個新移民家庭的孩子重建信心,讓他們能夠順利融入到澳洲本地的學習生活中。

而他們還想要開設更多把愛和關懷傳遞到更多的新移民家庭中去!

正是因為無數這樣的機構和志願者的默默付出才讓澳洲成為無數人的理想之地!移民來這裡,值!

志願者,澳洲人最驕傲的工作

其實,每個移民從踏上澳洲的土地開始,就不再孤單了,更不會孤立無援。因為,在這裡有一種最暖心的文化叫做志願者

許許多多的澳洲人,以“志願者”的名義,以家人的姿態,在默默為素昧平生的你,貢獻自己的力量。

澳洲雖然人口稀少但卻有很多世界第一

世界最大的遠郊救火志願者組織,光光NSW一個州就有7.4萬素質精良的志願者。澳洲有全球最大的無國界醫生團隊

每天都有很多澳洲優秀的醫護人員義務前往最貧窮,最戰亂的國家,冒著生命危險救死扶傷,沒有一份錢的回報。

澳洲有全球最龐大的緊急救援志願者團隊

澳洲每年為全世界輸送近萬名災難救援人員。因為太多的澳洲人似乎上天下海無所不能。澳洲人擅長攀登、野外生存、潛水、衝浪、航海……所以,這裡有很多技藝高超的專業人員。不論是地震、海嘯、船難、空難,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來自的澳洲的救援人員。

而這些艱難的救援大多都出於人道主義沒有報酬

澳洲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救生員團隊

無論是悉尼著名的bondi還是澳洲其他大大小小的海灘,都能看到救生員的身影。澳洲不僅有著全世界數量眾多的海灘,也有著規模最大的救生員志願者團隊。這些擅長游泳衝浪和潛水的澳洲人自願把業餘時間用來救人就是這麼酷

澳洲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殺干預熱線

Beyond Blue這個澳洲抑鬱自殺干預熱線,成立近20年,已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心理健康公益組織。你已經無法去計算有多少志願者在為這個組織提供服務和幫助。他們或是專業的心理醫生,或是願意耗費時間去傾聽和舒緩比人痛苦的善意的人,總之,他們用各種方式,讓Beyond Blue成為很多人活下去的希望。

澳洲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動物保護組織

生活在澳洲,你很難不知道RSPCA,也就是俗稱的澳洲動物保護組織。這個組織擁有數十萬專業的志願者,照顧和解救那些被虐待被傷害的動物。

這些志願者冒著危險去解救動物耗費自己時間精力去照顧動物只因為他們堅持再弱小的生命都值得被善待

除了這些,澳洲哪裡沒有志願者?悉尼街頭那些為你義務指路的是志願者;每一場長跑比賽中,為慈善機構捐款吶喊的是志願者;那些帶著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參觀博物館的是志願者;那些推著殘疾人到處逛街購物的是志願者;那些經常去獨居老人家檢查身體的是志願者……

澳洲人當志願者從來不是為了什麼證書和獎勵志願者就是澳洲人最驕傲的職業

如果有人需要我的幫助那一定不求回報,義無反顧這是從小耳濡目染的文化

澳洲的孩子,從小就跟著父母、老師、同學,一起在社群,在慈善機構做著志願者,小到義賣參加慈善跑,大到去參加真正的急救訓練和去災區捐款捐物。

他們從小就明白幫助別人,幫助生命,幫助地球是一種怎樣的快樂和滿足這些都沒有辦法用時薪來衡量這也是志願者真正的意義

這些龐大的社會組織,都是由千千萬萬優秀而善良的澳洲人自願組成,他們不要任何的報酬,只為了能用自己的力量,帶給人溫暖和希望,甚至挽救每一條生命。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搞笑表白的話笑到肚子痛,愛情需要幽默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