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老人指的是,生活在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線以下的高齡者以及有此危險的老年人。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會認為,自己勤勤懇懇工作,注意儲蓄,也留意理財,因此到老年不會落到像下游老人那樣的境地。真是如此嗎?
日本社會學家、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社會保障審議會特別部會委員藤田孝典長期致力於調查瞭解日本社會中下收入者特別是貧民生活狀態,並以此提出政策建議。下游老人在日本這樣一個擁有濃厚社會福利、企業福利和家庭養老傳統的國家,近年來成為了突出的社會現象。藤田孝典警告說,任何人都可能在老年時淪為“下游老人”。
所評圖書:
書名:《下游老人》
譯者:褚以煒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為什麼這樣說?日本在20世紀晚期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均壽命相比過去大大延長,但在老年期,人們更容易得病,很多時候,治病導致住院費、醫療費和護理費超出預算,而慢性病往往也需要超出保險報銷範圍的藥物來抑制。醫療開銷使得許多過去屬於中產階層的老年人,因病返貧。藤田孝典還提醒說,由於日本社會私人汽車普及率很高,老年人單獨居住及出門駕車情況也非常普遍,很多老年人因反應速度下降而不能應對複雜的交通狀況,而成為交通事故責任方,並因此需要承擔較多的賠償。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在我國,最近出現的申請駕照年齡上限被取消的政策——該政策確實是惠民政策,但類似的政策在日本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後果,因而不得不令人感到擔憂。
藤田孝典在《下游老人》一書中談到,雖然日本不同地區都建有老人護理機構,普及率也不算低,但符合條件者輪候數年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在老齡化程度加重、高齡需護理老人絕對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很多老人無法如願入住老人護理機構,只能自己獨自居住,生活支出不減。不少老人並沒有額外支付能力來聘用上門服務的護理人員,因而其居住狀況十分糟糕。
導致越來越多日本老人“下游化”的另一大原因是,日本中青年階層中的許多人成了“窮忙族”(年收入在200萬日元以下,合12.68萬人民幣以下)。日本經濟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陷入持續低迷,老人高齡化、養老金不足退休生活需要的特點又使得許多退休人員加入到職場,這使得大量的日本中青年勞動者難以找到工作。《下游老人》書中談到,日本中青年勞動者中有三分之一屬於非正規僱傭,既無獎金,也沒有福利待遇;近年來日本還出現了大量的“黑工廠”,勞動環境很差,支付給勞動者的薪資也非常低——這種情況下,中青年子女對於年邁父母的經濟支援及生活照顧,當然也顯得更加捉襟見肘。
日本傳統社會奉行男尊女卑,但近年來,女性社會地位已經有所提高,結婚多年的中老年夫婦離婚案件數量不斷攀升,導致一些老人因為家庭財產分割、養老金分隔,而使得生活水平在離婚後大幅下降。另外,日本社會中的老人獨居也已成為現象,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之後,日本中青年未婚率增加,必然使得而今相當數量的老人在未婚、無子的狀態下獨自走過生命的最後時段。很多老人亟需生活照顧,但缺乏條件,並因此成為不良企業惡意推銷、矇騙的首選物件。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之後尤其是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日本經濟很快復甦並走向復興崛起。日本社會、文化與中國具有一定的同質性。日本由工業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各大城市快速發展並因此出現方方面面的城市社會問題、文化問題,時點上恰恰在中國20-30年之前。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的御宅族等都市亞文化現象及相關的學術討論,會相繼在20-30年後的中國引起社會和學術界重視的原因。日本社會20世紀晚期進入老齡化社會,並因此逐漸出現了藤田孝典所說的“下游老人”現象,這樣的轉變和現象會不會在今後的中國出現,是個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國內有關部門及各地應將日本社會這方面現象看作警示,進一步增強面向老年居民尤其是無子、喪子獨居老年居民的福利保障。
《下游老人》書中指出,下游老人不僅大多獨自居住,而且從根本上已經陷入社會孤立,“已經落入了連像正常人一樣度過餘生、有尊嚴地過世”都無法實現的境地,更不用奢談老年幸福。藤田孝典警告指出,下游老人現象持續存在,將對社會和文化帶來難以彌補修復的衝擊:
首先,會使得許多家庭的子女一輩被拖垮,導致下游老人的下一代到了老年之後,也成為新的下游老人。考慮到“機器換人”在美國、日本、中國都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可以認為,當今的中青年勞動者中的很多人,缺乏盡職承擔贍養父母責任的足夠能力,難以避免自己的父母成為藤田孝典所說的下游老人,而且還會因為透支家庭財力,讓自身的老年生活前景變得不容樂觀。
其次,摧毀尊老敬老的東亞傳統價值觀。近年來,在日本的網際網路上,已經出現了許多中青年網民甚至是政客惡毒指責、詛咒高齡老年人佔據社會資源,認為老人都是麻煩和累贅的聲音,這與尊老敬老的傳統價值觀當然格格不入,卻很有市場。
第三,因為老人生活境況很差,也得不到尊重,會降低年輕一代奮鬥的動力,助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現象。第四,加劇少子化程序,即年輕一代在成婚後,就必須考慮到避免自己年老後成為下游老人的風險,對於生育孩子(以及必然因此增加的鉅額支出)產生牴觸心理。
藤田孝典在書中指出,導致下游老人現象出現、其個例逐漸增多的問題,從根本上還要歸結為日本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他在這方面展開的批評及建言,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也同樣具有警示借鑑意義。
一是以家庭互助為前提的養老金制度,因少子化社會背景、年輕人工作生活環境等因素,而無法真正滿足老人養老需要。也就是說,如果確立居家養老為主的養老體系,鼓勵家庭互助、跨代一起居住,就必須在制度上給出激勵舉措,不應讓養老金水平過低,進而讓老年人陷入兩難——要麼擠佔家庭年輕成員的生活費,要麼則選擇獨自居住,降低生活標準,甚至低於溫飽基準線。二是要抑制物價過快增長,防止老年人儲蓄資產的購買力發生嚴重貶值。三是應改革醫療系統,要考慮到獨居老人看病難、複診難、缺乏服藥及護理等方面指導的需要,建立老年人醫療健康檔案,加強這部分人群健康監測,儘可能防止“孤獨死”的悲劇發生。四是要促成社群護理的公益化,避免這些服務因過度市場化,而成為極少數居民獨享的“尊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