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家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秋冬是調理養生的傳統季節,各種滋補品進入消費旺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問題,並且以許多年輕人為主,保溫杯泡枸杞已經不是調侃,而且很多上班族的日常必備,有條件的朋友吃起了即食燕窩、阿膠等滋補品,輕養生模式在當代年輕人中很流行。不過在這邊提醒一句,食補雖有益,但效果有限,不能只依賴於滋補品。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增強身體素質,但是都用錯了方法。

一、盲目的購買保健品。

中醫對於這一現象表示:部分保健品有益於身體,但是僅限於正規渠道,並且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一些保健品,不僅沒有用,過多的保健品對肝、腎都會造成負擔,所以一般建議在中醫的診療下,瞭解體質後,針對性的選擇調理進補,並且要透過正規渠道購買,不要盲目的聽信去購買服用!

二、盲目的進補

不少人覺得自己哪裡虛了、自己覺得溼氣重啊,要祛溼,但是祛溼的薏米是寒性的,如果是一味的自行進補,很容易發生相反的效果,尤其是現在冬天,覺得自己太虛弱了,羊湯、雞湯等高脂高鹽的食物,一個勁的吃,殊不知這些食物對心腦血管的負擔,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長期吃,建議要在中醫的指導下,清楚的瞭解自身的身體情況後,選擇性的進補、調理。

三、忽視了心理情緒調節

忽視了自身情緒的變化,疫情的影響,對大眾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擔心被感染的風險、擔心家人、擔心工作等,產生了焦慮和心理壓力,中醫上說易怒傷肝,情緒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所以中醫上建議,平常注意釋放壓力,不要有過多的情緒積壓,如果比較嚴重,難以控制調節,及時就診,用醫術去輔助疏肝解鬱,控制調理身體健康。

總結:養生要健康、正確的養生,在中醫的指導下,正確的認識自己的體質,不要胡亂、盲目的進補,對自己的身體不瞭解,對藥材不瞭解,對食物不瞭解,很容易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1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煮熟鴨子嘴都沒這麼硬,美駐韓大使:外面是冒牌貨,泡菜我只認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