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為什麼三峽建造至今都沒有全力發電?相比經濟其實有更重要的使命

三峽是咱們國家最早的一批超級工程之一,即便是現在放眼世界也幾乎沒有水電站的規模蓄水量能超過它。當初三峽的修建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利用清潔能源發電,一方面是用來調控長江洪流給下游城市帶來的隱患。事實上如果我們站在比較"功利"的角度來看的話,三峽在發電這一點上根本沒有達到所謂的滿負載。而從經濟角度看,這其實就是"虧"。

試想一下,假如三峽電站是滿負載執行的話,產生的電量可能遠比現在要高。這裡面的經濟利益是很大的。但是為什麼咱們國家偏偏不這麼做呢?這裡面其實有很深的意義。

首先,三峽對於咱們國家的作用可不僅僅是發電這兩個字這麼簡單。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人力工程調節自然現象。我們知道,三峽工程所在的區域是一個季風性的區域,這裡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降水多降水量大,但是相對卻比較集中並不分散。尤其是每年到了最熱的七八月,連綿的雨水加上長江上游消融的冰雪,就會讓這條平靜的河流開始有奔騰的架勢。

長江洪災是咱們中國歷史上都非常有名的,早在明清時期明確的史料記載之中幾乎平均4年就有一次大洪災爆發。可以說長江中下游的很多城市和民眾苦不堪言,而那個時候治水有功的人也被皇帝非常看重(還記得高貴妃嗎?)而最讓我們記憶深刻就是1998年的那一次超級洪災。這恐怕是咱們近現代歷史程序之中最恐怖的一次洪災。

所以在三峽工程建造之初,人們定下的目標第一個並不是發電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是防洪為中下游城鎮保駕護航。本著這個主要目的,才有了我們現在的三峽工程。簡單的說,以現在三峽的庫存總量,一般的常規洪水現在已經可以輕鬆抵禦。但是假如是特大洪水的話,就需要進行提前洩洪,保留足夠的庫存來迎接到來的洪峰。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不是很多人以為再也沒有過?錯了,就在今年夏天長江的汛期水量就已經超越了98年。每一秒鐘70000立方米的流量比98年整整高出了10000立方米每秒。將它們盡數吞下很顯然是任何一個人工工程目前都做不到的。那麼三峽的做法是什麼呢?抵禦洪流的同時,將洩洪閥開啟。利用蓄水量將70000立方米每秒的水量在洩洪的時候壓縮到40000立方米每秒。近乎40%的洪水被三峽直接緩解,而三峽成了長江流域最大的保護神。

正是因為有了三峽工程很多長江中下游的城市才能在為畏懼洪水和放手發展之中選擇後者,事實上我們從時間上來看,自從三峽工程竣工啟用到現在,中下游的城市群落髮展的可謂是飛速,這裡面就以武漢市為最典型的代表。很多人都在說三峽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周圍區域地質結構變化的隱患,這一點從科學上確實也能夠證明。但是建造這樣的工程本身就是在矛盾之中選擇更加有利的一方。所以說三峽應該算得上是世界級的惠民工程。

2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美伊遊戲“升級”,歐洲開始拉偏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