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中芯國際是真的不會尊重與信任人嗎?

2011年11月28日上午,梁孟松站在法庭上都快哭了。他為在臺積電所受的委屈吐了半小時“苦水”,說到激動處,他哽咽如泣。

他覺得,為臺積電16年兢兢業業做事,卻被逼離開,尊嚴受損,實在太難堪。

“他們在未經我同意下,釋出人事命令”“這幾乎使得我無法面對公司所有認識我的人”。

9年後,這樣的事情,在中芯國際重演了一遍。

昨天深夜,中芯國際曝出大瓜: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力邀蔣尚義迴歸,擔任副董事長,引爆並未事前知情的梁孟松不滿,故而憤而向董事會提出書面辭呈。

這事突然到什麼程度呢?據說蔣尚義已由美國抵達上海,正在進行隔離,而梁孟松是一週前才接到周子學的電話告知。

目前,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的決議已經生效。梁孟松也已正式提交了辭呈。雖然董事會尚未批准梁孟松的辭呈,但是,從此番梁孟松的宣告以及歷史來看,似乎已無多少迴旋餘地。畢竟,我們又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字眼:

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中芯國際的官宣公告顯示,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

公告中還有一個關鍵資訊,對於蔣尚義的任職,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

隨後,網上傳出梁孟松在董事會上公佈的一份辭職宣告。

在聲明當中,梁孟松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梁孟松強調,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16日晨,港股中芯國際開市前停牌,15日收報20.25港元。

A股截至午盤,大跌超7%。

對於梁孟松辭任一事,公告稱,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關於上述事宜的進一步公告將適時作出。任何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司釋出公告為準。

1.

/ 梁孟松、蔣尚義,一山不容二虎?/

梁孟松與蔣尚義均是臺積電“老將”,都曾在臺積電研發團隊任職,都是半導體傳奇人物。

梁孟松今年已經近70歲,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並取得博士學位,為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其在半導體業界有逾三十三年經歷,曾於1992年至2009年在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深研發處長。

按梁孟松的前下屬形容,梁是個技術狂人,能力強、要求高、脾氣急、做事腳步飛快,跟著他工作可是要狠狠地繃緊神經,沒有日與夜的差別,也沒有周末假期,是十足的工作狂。

自2009年憤而從臺積電離職後,其畢生願望,就是打敗臺積電。2011年加盟三星之後,三星像是獲得九陰正經一般,在半導體領域迅速崛起。製程工藝迅速突破,並接連拿下了蘋果和高通的大單。為此,臺灣商界、政界、法界合力圍剿,判決梁孟松不得在2015年9月之前回到三星。之後三星工藝不過關,再次落後。

據傳說,三星給梁孟松的年薪摺合成新臺幣約為1.35億,是臺積電的三倍。

三星掌門人李健熙有一段名言:三個比爾·蓋茨就能把韓國提升一個檔次,自己的任務就是找到三名這樣的天才。

對於李健熙而言,梁孟松就是晶片界的比爾·蓋茨,值得不惜成本招攬。

2017年,梁孟松加盟上海中芯國際任聯合CEO,在300天內,就攻克了14nm工藝技術的難關,將工藝良品率提升到95%。尤其是,網傳辭職信中他提到:

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11月12日,中芯國際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梁孟松曾表示,目前14nm量產良率已達業界業界量產水準,但我們距離世界一流企業,還有一定的技術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此時爆出要辭職,投資者也很擔心對中芯國際的股價影響。

蔣尚義是梁孟松的老領導,今年74歲。

他在半導體領域從業45年,是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曾在臺積電任研發副總裁、營運長(COO)等職。於2016年12月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

任職期間,中芯國際的新工藝從28nm推進至14nm,同時在12nm工藝研發方面取得突破。

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

不久,蔣尚義便加入武漢弘芯擔任CEO,但今年,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專案被曝廠房土建工程爛尾。對此,蔣尚義選擇“急流勇退”。

11月17日,蔣尚義透過律師發表宣告,稱自己於6月份辭去武漢弘芯的董事、總經理及CEO執行長等一切職務,自辭職後於7月已不支薪也不再擔任武漢弘芯半導體的任何職務。

蔣尚義最近一次對外表態時曾談到,其對半導體仍有很強烈的熱情,並且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Chiplet)。“現在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技術已經做到14nm、N+1、N+2,相信在中芯國際實現我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4-5年。”他說。

蔣尚義稱其決定加入中芯國際的關鍵是,中芯國際有先進封裝的基礎,同時先進製程技術已經推進至14nm、N+1、N+2,能夠實現其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方面的夢想。“我只是很單純的工程師,我有權利追求我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尤其是技術上的理想。”他說。

2.

/ 中芯國際:內鬥一把手、

“友商”的免費培訓基地 /

其實,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之後,業內就曾多次傳出梁孟松與另一位聯席CEO趙海軍不和將要離職的傳聞,但是可能是有著董事長周子學在其中調和,使得這些傳聞只是傳聞而已。

此前,外界還憧憬著,“蔣尚義或將成為趙海軍、梁孟松與董事長間的溝通橋樑”,使得中芯國際內部管理層更加的團結,在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的背景之下,繼續推動中芯國際的發展。然而,誰曾想到,蔣尚義的迴歸,竟然直接導致了梁孟松的辭職。

“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全村希望就鬧內訌給村民看?”“中芯國際,晶片是其次,內鬥我在行。”

對於中芯國際此舉,網路一片哀嘆。

雖說一山難容二虎,但是難的事,不代表做不到。做成難辦的事,才撐得起偉大企業的門檻和壁壘。中芯國際犯了大錯誤!

內鬥,一直是中芯國際過去20年的噩夢。

2009年11月9日,人在蘇州的王寧國,突然接到來自北京的一通電話。王寧國並沒多加思索,就答應了接任中芯國際總裁。

張汝京隨即3個小時後,就遞出了辭呈。

據稱,讓張汝京萌生去意的原因,是:

中芯董事會內部不接受他希望與臺積電張忠謀談判和解的主張。中芯董事會的顧問與美國律師事務所WSGR向董事會堅稱,在臺積電所舉證的60多項專利中,只有5、6項是有問題的,遊說要讓官司打下去。最後董事會決定採納主戰派的意見。《一通神秘電話 小張下臺》——中華工商時報

隨後,又是CTO楊士寧與CEO王寧國爆發內鬥,最後兩人都離開中芯國際;如今,時隔9年,聯合CEO梁孟松卻又公開在臨時董事會中震撼性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再度震撼業界。

“我的上司被因高層派系鬥爭被‘趕’走了,管理層變化嚴重影響了我的團隊,後來我實在忍不了這種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就走了”,不少人因為管理層之爭而離開。

視為中國芯希望的中芯國際,人才流失率高一直是短板。據中芯國際《2018 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資料,2018 年中芯國際員工流失率 22%,約是行業平均水平的 1.3 倍,是臺積電的 5 倍。

“錢少事多”、“收入與工作難度不成比例”是促使很多員工決定離職的主要原因。

“中芯國際在圈內被調侃是‘斯米克血汗工廠’,工資待遇普遍偏低,這是不爭的事實,在行業裡算是墊底的”,一位熟悉中芯國際的半導體投研從業者稱。

據他所知,中芯國際一線工程師的平均年薪不到 15 萬元,開給知名實驗室出來的博士年薪也不到 30 萬元,這個水平只有行業龍頭臺積電的幾分之幾。

臺灣相關專業畢業生剛進入臺積電,起薪有約 50 萬元以上的年薪,幹上幾年,薪水 + 股票分紅便可拿到 200 萬元左右,如果再幹長一點做到部門小領導可能就有好幾百萬元年薪。老員工大都有臺積電的股票,退休的人每年股票分紅能拿到數百萬元。

在知乎上,有匿名中芯國際員工吐槽,薪水無法支撐起在一線城市買房。

在中國晶片人才匱乏的情況下,這些都導致中芯國際的員工“一挖就能挖走”。

進來一大批畢業生,幹不到一年就不剩幾個,超過三年的少之又少,有能耐的基本都跳槽了,甚至出現過成建制的跳槽情形。

也因此,中芯國際被調侃是“友商”的“黃埔軍校”、“培訓基地”,從那裡出來的人大都去了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等大廠,薪資往往也會翻數倍,一些來挖人的中小廠商或新公司開出的薪資都要高出中芯國際一大截。

但薪資問題只是表象,根源還在內部管理的種種問題,而這又是中芯國際各方股東利益爭鬥長期積累的結果。

20 年來,中芯國際發展歷史上經歷過 4 任董事長、5 輪 CEO,掌門人幾度更替,內爭不斷。企業內部派系眾多,臺灣系、海龜系、本土系難容水火,利益盤根錯節。

3.

/ 從披上洋裝的四不像,

到控制權之爭 /

被視為中國芯希望的中芯國際,創立伊始,卻被迫披上一件洋裝。

2000年,為避開《瓦森納協定》對中國先進技術的禁運,創始人張汝京一度將總部設在上海的中芯國際的註冊地選在了開曼群島,並引入大量且分散的外資股東入駐。

此外又先後將德國英飛凌、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日本東芝、富士通等晶片巨頭從客戶變成了利益繫結的股東。

一路結盟,中芯國際的股東數量也從2000年剛成立時的16名,一路膨脹到4年後美國上市時的75個。

憑藉著這種特殊的背景,中芯國際既有大陸的給錢給地的資本扶持,又有國際一線企業給予的技術與客戶資源。剛一成立,就成為了明星級別的“國際戰隊”。

成立僅僅兩年多時間,中芯國際的單月晶片產量就突破10萬片。並一舉在2003年底,拿下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廠的寶座。

但國企、外企、上游客戶等各方資本加盟,也讓中芯國際內部的勢力被分割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作為大股東,想要藉著中芯國際,來扶持本土產業鏈的政府與國企派力量;第二派,是作為實控人,想要將企業做大做強、向國際化格局發展的臺灣派高管;第三派,則是以實現盈利為最終目的的眾多海外投資者。

看起來,三派都是為了中芯好,但扶持本土、做大、盈利,在當時中國半導體產業積貧積弱的前提下,卻是一個根本無解的死迴圈:

首先做大與扶持本土之間的矛盾。中芯國際要想獲得一流客戶的認可做大,就必須將美國客戶放在第一位,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過多扶持本土企業,只會將自己一同拖入泥潭;

其次是做大與盈利的之間的矛盾。當時中芯國際重點發展的儲存代工,是一個週期波動極大的產業,即便成熟大廠,掙一年,虧三年也是常有的事。

這就導致,成立初期,中芯國際的工廠建得越多,虧得也就越多,從2000年創業,一直到2009年張汝京卸任,整整十年,中芯國際的利潤都持續為負。

各方訴求難以同時滿足,公司治理中,矛盾也就不時地冒出頭來。

張汝京任期內,他一直試圖在這三者之間維繫小心翼翼的平衡。但就像走鋼絲,一旦臺積電等外力施加而來,平衡就會立刻打破,而作為直接負責人的張汝京以及後來的歷任總裁,也就成為了三方博弈中最先被獻祭的角色。

2004年,中芯國際於紐約、香港兩地上市,仍保持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

於是,國有資本開始進場,大唐電信一舉成為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

2011年,據說中投集團要投資3.5億美元的主張遭到極力反對,最終只投了2.5億美元,獲得11.6%股權,成為中芯國際第二大股東。大唐為了確保其股權不被稀釋,同期注入1.02億美元,使其股份佔比提高至19.14%。

科創板上市後,大唐電信持股降至12.04%,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是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9月份剛減持了中芯國際約1.17億股,最新持股比例為11.22%。

關於此次重大內訌,不少晶片人士稱,梁孟松是中芯國際不可缺少的人才。中芯又要面臨巨大的考驗,這回得需要誰來調和? 怎麼調和?

參考資料:

[1].《突發: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信任!背後發生了什麼?》—— 中國基金報

[2].《“一挖就走”,中芯國際為什麼留不住人?》—— AI前線

4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高中生弒母,僅因玩手機被母親嘮叨,殺母案多發警醒我們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