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的熱播給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這是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最精彩也是最重要的情節,自然就是強秦統一天下。
既然要統一天下,那麼就必須要消滅六國,早在嬴政繼位之前,秦國就已經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了,其國力其他六國加起來都不一定能抗衡,所以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只有被秦國欺負的份。
大秦帝國的統一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弱國無外交的歷史,弱國的國家沒有話語權,只能隨波逐流,那麼山東六國在劇中都是怎麼被秦國這個大佬欺負的呢?
齊國齊國是傳統的強國,也稱稱霸中原,齊桓公甚至是春秋五霸之首,諸侯國裡面齊國是第二個稱王的國家。
然而再牛的過去,也掩蓋不了如今的尷尬和窘迫。其實在山東六國裡,齊國還算沒怎麼被欺負的國家,畢竟和秦國相距甚遠,國土之間隔著三晉,所以軍事上的衝突沒有,就連最後一次合縱攻秦,齊國也沒有參加。
目前為止最被欺負的也就是把離秋公主送給了秦王嬴政,請注意看是送,千里送公主,齊王的這個誠意還是滿滿,要不是害怕秦國發兵恐怕也不會怎麼做。
女婿再強大也不能欺負一個瑟瑟發抖的老丈人吧!
楚國在黑子扮演的楚王心中,楚國也曾經沃野千里、帶甲百萬,只可惜屈、景、昭把持朝政,楚王做什麼決定還都要得到這三家的同意才行,連楚王的兒子都不是親生的,可以想見王室有多衰弱,國力不可能不衰微。
楚國和秦國的姻親關係其實很深,華陽太后就是楚國的王室,秦昭襄王時期長期把持朝政的宣太后也是楚國人,兩國的淵源深厚。
可是這並不代表著兩國之間就沒有矛盾,“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朝夕相處,矛盾就多了,領土之爭就是一個躲不掉的矛盾,兩國戰事頻發,摩擦不斷。
楚國也算是被欺負慘了,越打仗領土越小,這就導致都城離秦的領地越來越近,威脅也越來越大,曾五次遷都,最後一次合縱失敗,自然又是要遷都了。
楚國是一邊打一邊退,這是被秦國往絕路上逼啊!
燕國這個國家特別慘,本來秦國約燕國一起瓜分趙國,結果東家秦國臨時反水,不幹了。
傻乎乎的燕國的興奮的出兵了,可是秦國卻遲遲沒有動身,最後在呂不韋的準允之下,派出姚賈去出使趙國,條件是給我秦國五座城池,我就不打你了。
趙國欣然應允,就給秦國五座城池,這裡就不提十二歲拜相的甘羅了,本人十分反感這種自以為是的黃毛小兒,他只是呂不韋的一個背鍋俠而已,童言無忌嘛。
秦國得了五座城池,果然就不出兵了,燕國急的上熱鍋上的螞蟻,因為單憑燕國是根本打不過趙國的,果然最後慘敗,輸了二十五座城池。
為此,燕太子丹說秦把燕國當猴子耍,燕國成了全天下的笑柄,兩個兒時的玩伴也因為這件事絕交了。
燕太子丹質問嬴政:“你不是說要是你當了秦王,永不攻燕嗎?”
嬴政淡定的回答:“兒時的戲言,請你忘了吧!為了統一天下,燕國我是一定要打的。”
真香,看來絕交是無法挽回了。
韓國嬴政同父異母的弟弟成蛟,其母親就是韓國的公主,當初是華陽太后給嬴異人精心挑選的妻子。
成蛟的母親害怕有人對成蛟不利,她只想過個安穩太平的日子,於是和韓國的國君商量好,白送成蛟五座城池,這樣就能立軍功獲得封地,離開咸陽城了。
哪曾想成蛟只得了封號而沒有得封地,在呂不韋的精心策劃下,他還一步步的被推上了叛亂之路。這韓國的五座城池看來是白給了。
本來好韓國這邊也準備借成蛟叛亂,反撲秦國的,可誰也沒想到成蛟那麼弱,三兩下子就給收拾了,韓國算是白忙活的一場。
自認為手段高明的韓王還把本國的水利總工程師鄭國送給了秦國,為了造福秦國人民秦王可謂是煞費苦心。
趙國到戰國後期,趙國可以說是秦國的死對頭。長平之戰,幾乎把當時趙國所有的青壯年都殺光了,兩個國家是國恨家仇,其矛盾根本無法緩解。就連山東六國的流民紛紛逃入秦國大趨勢之下,也沒有一個趙國人跑去秦國的,可見兩國的仇恨之深。
外交方面趙國也是慘不忍睹,因為聽說了趙國太子趙佾在其國內的口碑還不錯,秦國就提出了要趙佾到秦國當人質的請求,不給就打。
趙王無奈,只同意讓公子趙偃去當人質,秦國不開心了,不給太子就大軍壓境。
最終一國太子就這樣踏上了異國他鄉,和別的國家的質子不一樣,趙佾慘到要當苦力,給嬴政修墳。
老趙王無能為力,最終被氣死,弱國果然無外交,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
魏國想當年,大魏也曾是稱霸中原的超級大國,魏武卒可以說是橫掃六國,可惜後來經濟實力下滑,軍事力量無以為繼,國家領土也被秦楚兩國一一蠶食。
戰國末期,魏國再也沒有了爭雄的野心,只想偏安一隅,甚至只能透過巴結秦國的權臣,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在外交手段上,魏國和其他國家不同,他們不喜歡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拿巴結秦朝權貴來說,老牌權貴呂不韋他們是要送禮的,後起之秀嫪毐他們也是要送禮的。
可惜呂不韋不喜歡這樣有理財頭腦的魏國,相邦近來悠閒決定出兵攻打魏國,理由是魏國首鼠兩端讓他很不高興。
秦國鐵騎大軍壓境,魏國上下舉國譁然,魏王趕緊派使者去秦國議和。
使者提出割五座城池罷戰的請求,秦國當然不答應了,弱國這麼可能有外交嘛,割這點地還不夠我大秦塞牙縫。
於是秦國提出了新的罷戰要求,城還是要割的,而且魏國要使用秦國的文字,使用秦國的度量衡,秦國的馳道也橫穿魏國,如此一來魏國也就等於從文化上亡國了。
聽完這些近乎無理的要求,魏國使者都氣哭了,怎麼能這麼欺負人,可沒法不答應啊。
如今看來,六國求和的模樣,像極了我國曆史上的晚清政府,在列強面前只能一味的忍讓,逆來順受,沒有絲毫的主動權。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六國雖然被秦國欺負,可到目前為止的劇情至少這六個國家都還存在,還是有一個國家卻直接被秦國給欺負沒了,這個國家就是東周。
總結一下,戰國末期的歷史生動的再現了什麼叫做弱國無外交,落後只能被動挨打,這是千百年來被證實過的一個真理。
在看到六國被強秦欺負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秦國曾經也是弱國,現在的弱國很多以前也是強國,事物都不是一層不變的,所以現在是弱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一顆變強的心,那就成了井底之蛙。
這個道理對於國家受用,對個人也同樣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