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今天中芯國際的新聞的確非常搶眼球,還看到有標題說: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梁孟松憤而辭職。。似乎他們有巨大的恩怨。

一出宮斗大戲似乎即將上演,財經八卦,娛樂八卦的博主們也紛紛表示了密切關注。

然而真的如此嗎?並不是,咱不聊八卦,就從業界角度來聊聊這個話題。

臺積電三劍客——蔣尚義,梁孟松,孫元成

先說下他們曾經的故事。

從公開資料看,梁孟松曾經是蔣尚義任臺積電資深研發副總時的兩位手下之一。

2006年蔣尚義退休,臺積電準備設立兩個研發副總的位置,分管不同的方向,一個是製程整合,一個負責先進工藝研發;按道理蔣在任時的手下兩位大將——孫元成和梁孟松接任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二人正好分管這兩個方向。

然而孫元成倒是上去了,另一個主管先進工藝研發的副總位置,卻不是梁孟松。而是給了當時CEO蔡力行從英特爾挖來的羅唯仁。梁孟松反而成了羅唯仁的手下。

梁孟松與大馬士革銅製程

梁孟松一直以來,都是臺積電先進工藝研發的先鋒主將,也就是典型的技術大牛。

時間回到21世紀伊始,半導體制造巨頭們來到了130nm的決戰場前:

130nm是微米級製程到奈米級製程轉移的關鍵節點,它以及之後的半節點90nm,被稱為深亞微米。

它就如同今日的10nm/14nm製程,是奈米級製程從22nm進入7nm的必經之路,攻克難度極大。誰率先拿下,誰就能贏得絕對數量的客戶,也就獲得了絕對的先機。畢竟,半導體先進製造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重要性可想而知。

當時進入決賽圈的就是臺積電,IBM還有就是日本半導體制造商們,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就能率先拿到奈米級製程的入場券。

這個節點最大的攻而不克的問題在於金屬連線材料的選擇上,微米級工藝最常用的都是鋁線,但它有個電遷移的問題,簡單說就是:鋁原子很活躍,如果線太細,用著用著,鋁原子就跑路了,留下一個洞,久而久之這條線就斷了;而原子跑過去的地方又會形成一個結,久而久之這個結就極大可能與臨近的金屬連上了,形成短路。線寬下探至奈米級後會更為嚴重,也就是說製造起來簡單,但用起來可靠性太低。

所以只能換材料,當時最好的選擇是IBM提出的銅來代替鋁的辦法,但是銅線用起來好,但做起來太複雜,也就是量產的效率及良率都太低。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臺積電贏得了這場戰役,一舉奠定了深亞微米以及之後奈米級製程領跑的位置,而關鍵連線技術——大馬士革銅製程便是由梁孟松所主導攻克的,直接將IBM及一眾日本半導體企業打趴了下去。

梁孟松和孫元成之爭?

有報道說,孫元成和梁孟松競爭激烈,但實際上呢,他們倆一個負責的是製程整合,一個是工藝研發, 從職位上看,一個是製程整合工程師,一個是工藝工程師。二者是有較大差別的,晶片製造是由很多個工藝步驟組成的:比如氧化,擴散,離子注入,刻蝕,清洗等等吧。。。工藝工程師負責其中具體某一項,而製程整合工程師則是負責所有或部分(前道/後道)分工序的整合控制。

當然梁孟松並不是只專注於某一個領域,就拿他搞定的大馬士革銅製程來說,就涉及到了諸如刻蝕,澱積等多個工序的整合,屬於金屬後道工序。而孫元成所負責的是晶片整個製造工序,包括前道及後道,也可以說是全製程的整合,製程的整合質量直接決定了良率,都非常重要。

一個負責具體工藝的研發和生產,一個偏流程管理,這兩個職位平時工作中吵架是很正常的,但多是基於技術上的問題,但說這兩個職位在平時工作中沒事找事,爭風吃醋的,我覺得還好,因為晉升和技術路線不太一樣,牽扯不到太大的利益問題,何況臺積電當時設立了兩個副總位置,來安放這二位大神。

臺積電的任命有無問題?

但從戰略角度看,臺積電對於羅唯仁的任命其實沒什麼問題,因為當時正處2007年,離英特爾宣佈著名的Finfet管在22nm上的量產成功已經不到4年。而被蔡力行從英特爾挖過來的羅唯仁,在英特爾正是做的先進工藝研發。儘管當時的臺積電在代工廠領域已經呼風喚雨,但在那個年代,代表著晶片製造工藝上最高水準的依然還是英特爾,獨步天下的存在。

所以在這個負責先進工藝研發的副總位置上,臺積電選了羅唯仁,而不是梁孟松。

梁孟松當然忍不了,換誰也不能忍,“試都沒試,就說我不行。何況我還是Finfet的胡正明的學生。”

之後梁孟松出走三星的故事就不細說了。。

中芯國際招攬蔣尚義幹什麼?

梁孟松技術大咖出身,從很多報道里可以看到,其處事非常直率和自負,雷厲風行,也就是缺少一些大型綜合團隊管理上所必須的圓滑性。而蔣尚義則不一樣,如果說梁孟松是將才,那麼蔣尚義就是典型的帥才,算是業界不可多得的複合型管理人才,又懂技術,又懂管理,特別是擅長將手下一堆各領域的技術大牛們管理好。

否則蔣尚義當年從臺積電退休,臺積電又何必將其職位拆分為兩個分管工藝和製程整合的副總呢?

中芯國際這時候招攬蔣尚義,讓其統管中芯國際研發,戰略上看,其實是很好的選擇。除了發揮好管理才能外,蔣尚義的到來其實是瞄準了一個新的領域的建設,那就是近兩年炙手可熱的chiplet(芯粒)。

簡單的說,Chiplet就是比晶圓級封裝還要先進的封裝形式。晶圓級封裝是將不同製程的裸片(die,未經封裝),透過最高層金屬(通常為1層,RDL鋁層)實現互連,再完成最後切割及封裝成為晶片(chip);

而chiplet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連線不同製程的裸片,除了用到最高層金屬外,還用到了更薄更細的中間層金屬,在製造端的金屬後道工藝中完成它們的互聯,最後再完成切割及封裝,其效能和麵積顯然能更加最佳化,比起投資一條7nm製造線也便宜了太多,是未來晶片整合度進一步提高的一個重要突破點。

而Chiplet涉及到不同公司不同晶片更深層次的協作,也就是可能會暴露出更多產品機密的問題,所以需要一個大家都信得過的第三方來做“支付寶”。

同時,chiplet牽扯到了更多的金屬化步驟,連線中不僅僅只有微米級線寬(高層金屬),甚至有奈米級的線(中間層甚至底層金屬),製造技術要求將遠高於於封裝技術。

chiplet-晶片版圖級互聯

晶圓級封裝

梁孟松在工藝上的研發攻關能力自不用說,之後他依然負責先進工藝10nm,7nm乃至5nm,3nm的攻關,兩位各司其職,讓中芯國際這艘鉅艦在先進工藝和先進封裝上雙擎齊鳴,乘風破浪,追上已經開跑好幾年的臺積電及三星。

多麼美妙的設想。

然而,如果真如梁孟松所言,中芯國際對於蔣尚義的任命,他事先根本不知情,而是突然被告知:“恭喜你,你有了新的領導,還是老熟人。”

那麼中芯國際的這一做法,就有問題了,對於技術大牛而言,錢不錢的並不重要,因為哪都能掙這麼多。更為在意的是技術上的成就感,以及權威般的尊重。

這個事件背後的故事無法做過多的揣測,畢竟我不是寫八卦的,但不管怎麼說,希望這個問題大家能坐下來好好溝通,圓滿解決,因為蔣尚義和梁孟松聯手,對於中芯國際乃至國內半導體而言,那是絕對的利好訊息。希望他們可以在一起。

#中芯國際內訌背後的師徒恩怨#

#中芯國際被曝內訌 CEO梁孟松提辭職#

附事件原文:

6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20歲孫安佐開庭前夕做公益,臺灣網友:恐怖屁孩討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