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河南登封少林寺 - 山門

大部分國人,都喜歡到古色古香的傳統寺院逛逛,那怕您不是佛教徒,作為古建築裡最為古老的寺廟,一來可以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文化,二來到寺廟上上香,感受一下佛教場所的氛圍,往深了說就是祈祈福,在佛祖、菩薩面前,靜下心,洗滌一下煩躁不安的情緒,都是很多人走進寺廟時的想法。

中國第一座寺院是河南洛陽的白馬寺,這個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它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大約12公里的洛龍區白馬寺鎮內。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東漢皇帝漢明帝劉莊的年號】(公元68年),距今約1950年,是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

白馬馱經 永平求法

作為古建築、很多還是著名旅遊景點的寺院,它不僅具有弘法利生的傳統佛教的重大作用,還至少具備如下七個方面的功能:

1、傳法教育的功能。

2、莊嚴國土、美化環境的功能。

3、維護生態平衡的功能。

4、接引信徒實踐佛陀教誨的功能。

5、儲存傳統文化的功能。

6、撫慰人心、穩定社會的功能。

7、旅遊觀光勝地。

福建泉州開元寺俯檢視

我們在逛寺院的時候,發覺有些寺廟規模巨集大,有些則是佔地少,規模小,本文將以圖文方式告訴大家如何看寺院的規模和等級。

第一,寺院基本佈局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寺院的中軸線佈局基本就是,山門 → 天王殿 →大雄寶殿 → 藏經閣,在大雄寶殿前的廣場兩側有各種配殿。

當然,寺院規模有大小之分,有些寺廟就沒有山門的,進入直接就是天王殿,有些寺院沒有專門的鐘鼓樓的,包括一些配殿的設定和配套也有略微不同的地方。

1.山門

山門意為寺院正面的樓門,寺院的一般稱呼。過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林之間,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後世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之寺院或僅有一門,也可稱之為三門。

2.天王殿

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是佛教寺院內的第一重殿,殿內正中供奉著彌勒塑像,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韋馱天尊塑像,因此得名。

天王殿最初多見於淨土宗寺院,中國禪宗本不供彌勒,但兩宋之後中國佛教出現禪淨雙修的局面,所以天王殿開始出現在大部分中國寺院裡。

杭州法喜寺天王殿

3.大雄寶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

東臺西溪泰山護國禪寺大雄寶殿

祟聖寺大雄寶殿

4.藏經閣

藏經閣,又稱法堂,是寺院講經說法藏經的場所。

少林寺藏經閣

5.鐘鼓樓

6.觀音殿

河北正定隆興寺觀音殿

7.地藏殿

吉林正覺寺地藏殿

8.祖師殿

江蘇省蘇州皇羅禪寺祖師殿

9.珈藍殿

10.藥師殿

江蘇省蘇州皇羅禪寺藥師殿

11.毗盧閣

白馬寺毗盧閣

12.舍利塔

其實還有其它一些配殿等建築,比如齋堂、茶堂、延壽堂、講堂、財神殿、方丈室、僧侶房...

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

第二,寺院規模和等級

寺院是沒有等級之分的,佛祖就是主張眾生平等,只有在封建社會的時候,由於皇家的重視,會對於某些個寺院特別重視,在人力,尤其是物力方面給以大力支援,當然這其中有當時皇家統治的需要。例如雍和宮, 法門寺, 大理崇聖寺, 奉國寺等,極盡奢華,規模巨集大,香火極旺。

北京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上位後的第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正是改名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等於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的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宮

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巨集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佈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

雍和宮全貌圖

陝西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寶雞市90公里。 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曆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 “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鹹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雲南大理崇聖寺

崇聖寺,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東對洱海,西靠蒼山,點蒼山麓,洱海之濱。歷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聖寺出家,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稱為“天龍寺” 。崇聖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聖金像、“佛都”匾)聞名於世。

雲南大理崇聖寺

崇聖寺的建於南詔時期,具體建造情況說法不一,《蒙段諸異僧》記載:“原崇聖寺初建於詔初,為詔王閣羅風與吐蕃國師贊錯證盟處,為吐蕃使臣駐地。”大理國內史《大理國僧分五類》載:“蒙氏崇道敬佛,而於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觀。其中最壯觀為崇聖寺,國師居寺中”。到了南詔勸豐祐時,重用海壽大法師,法師獻策:“以南詔為佛國,重修崇聖寺為護國大崇聖寺” 。另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記》等史籍記載,當時崇聖寺與主塔建造時,寺基方7裡,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豐祐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0餘,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

遼寧奉國寺

奉國寺位於中國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始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鹹熙寺,後易名奉國寺。奉國寺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

奉國寺-大雄寶殿

奉國寺是由自稱釋迦牟尼轉世的遼代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后(蕭綽)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現存主體建築大雄殿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遺存中,規模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大雄殿內供奉的佛祖“過去七佛”造像,是世界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泥塑彩繪佛像群。佛祖“過去七佛”並列一堂供佛形式,國內外佛教界獨一無二,是佛教信眾心中的聖地。被譽為天下第一寶殿、世間佛祖道場。

奉國寺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唯一擁有完整格局遺存的寺院,以其令人震撼、歎為觀止的古代建築、雕塑、彩繪、壁畫、碑刻、石雕、匾額、書法等佛教歷史文化藝術彰顯中華文明的悠久和輝煌,堪稱文化藝術寶庫。

其實有個小竅門,也可以說是古代僧人約定俗成的規則,就是,當進入寺院天殿後,看看勒佛身後的韋陀菩薩像手持法器的造型,即可知道該座寺院的規模,古代雲遊的僧人可依此來判定其規模和接待僧人標準。

韋馱又叫韋琨、韋馱天、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是佛教護法神。韋馱背對彌勒佛,面向大雄寶殿,降魔伏鬼,保護佛法。該像為立像兩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則很有講究:

1.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

2.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一天;

3.如果韋陀杵拄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當然現在不少寺院經過重新修葺,有些寺院規模比以前要大很多,但一些寺內的佛像規制還是按照舊制,所以也不能百分百按照這個標準來判定,有些寺院規模不大,等級卻很高,例如北京的廣濟寺,所以,依照韋陀菩薩像造型來判別寺院大小也只是供參考。

大體來講,一個寺院的規模等級,一看這個寺廟的基礎建築以及配殿齊備程度,大規模寺院,建築巨集偉,有氣勢,各個配殿堂室也一應俱全,其次還要了解寺院的歷史背景,如果有皇家加持或者曾經出現過著名高僧,那其等級也會很高。

下次大家逛寺廟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哦。

中國寺院廟宇眾多,一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古代建築藝術,另一方面也儲存著大量的佛教文化藝術珍寶。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故宮博物館館藏的與佛教有關的文物,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第一類:佛像

1.唐代石佛像

2.北魏貼金佛像頭

3.明代宣德銅鎏金阿閦佛坐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4.清紫金八臂積光佛母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5.彩繪木雕觀音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6.明代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7.明代紫檀木雕彌勒佛

第二類:香爐

1.明永樂青花海水紋香爐

青花海水紋香爐,高55.5釐米,口徑37.3釐米,足距38釐米。爐闊口,短頸,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兩朝天耳。內施白釉。外壁通體繪海水江崖紋。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2.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紋香爐

青花松竹梅紋香爐高31.7釐米,口徑20.2釐米,足距12釐米。 爐方脣,短頸,扁圓多角形腹,下承以三個象腿形獸面足。外底略上凹,無釉。通體青花裝飾。口部繪龜背錦文,腹部繪怪石松竹梅紋,雙耳裡側均繪折枝靈芝紋,外側繪卷草紋。三足上的獸首亦染青料。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3.清代仿宣德款慄褐色銅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4.清乾隆古銅彩雙耳爐

古銅彩雙耳爐,高4.9釐米,口徑8.9釐米,足徑7.3釐米。爐平沿,短頸,扁圓腹,頸、腹間有對稱雙耳,圈足。通體以茶葉末釉作地,器內光素,器外以金彩為飾,口部平沿及近足處繪卷草紋,口沿下繪回紋,肩部繪如意雲頭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夔龍紋,底心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印章款。 此爐造型、釉色、紋飾皆仿銅器,工藝精巧,紋飾描金,充分顯示出乾隆官窯高超的制瓷工藝。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5.清代畫琺琅纏枝花卉五供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五供由香爐一隻、花觚一對、燭臺一對組成,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禮器。這套五供為畫琺琅工藝製作,以黃色為地,通體繪纏枝花卉等,器口等邊緣處鍍金,花觚和燭臺的近足處飾藍色回紋一週。器內飾天藍釉。整套禮器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彰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

第三類:唐卡、寶塔等

1.清代七佛——屍棄佛唐卡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畫中主尊屍棄佛右手施與願印,左手持缽,結跏趺坐。屍棄佛是過去七佛之第二佛,意為頂髻、火首、最上,於芬陀利(即白蓮花)下成正覺。佛左右二脅侍為阿毗浮與三婆婆,各以智慧、神通聞名。下方捧經比丘即執事弟子忍行,托缽僧人為佛子無量。左右角分別為佛父母明相和光曜,剎帝利種姓。

2.清乾隆皇帝佛裝像唐卡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3.清代金累絲嵌珠寶塔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4.清代金嵌珍珠寶石塔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5清代金佛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金佛瓶,通高20.5釐米,最大徑14釐米。此種形式的瓶是藏傳佛教中非常典型的供器。在密教儀式舉行過程中,此種瓶往往供奉在高大的佛、本尊的供桌前,瓶中插著吉祥草或孔雀翎,下面的盞中盛放穀物,作為供神和舉行儀式中不可缺少的法物。

6.清代金嵌珠寶護身佛窩

7.清代棕竹七佛缽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7.清乾隆畫琺琅缽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8,清康熙鬥彩瓔珞紋賁巴壺

賁巴壺是藏族地區寺院內的祭神用品,而在清代皇家御窯廠內燒製的瓷質賁巴壺則是清朝皇帝給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領袖的賞賜之物。這件鬥彩瓔珞紋賁巴壺將藏族傳統的器物造型與紋飾和漢族悠久的陶瓷燒造工藝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清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9.元代龍泉窯青釉淨瓶

最後,我們以六祖慧能大師的偈曰《菩提》來結束本文

六祖慧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併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後,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柳宗元撰《賜諡大鑒禪師碑》說:“凡言禪,皆本曹溪。”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大師

阿彌陀佛!祝各位闔家安好!

最新評論
  • 1 #

    少林寺是河南的,朋友,把最基本的搞清楚,再說高深的,阿彌陀佛

  • 2 #

    韋陀杵朝向是不是還有其他說法?如區分本寺院是管吃不管住?還是管住不管吃?還是管吃管住?我不懂,請賜教

  • 3 #

    有金龍的一般都是古代國字號的皇家寺院,沒有的好像不是。

  • 4 #

    人家是看 韋陀菩薩的金剛杵在哪兒,肩扛大寺,雙臂中等,觸地小寺。

  • 5 #

    不懂啊。多多指教。。南無呵彌陀佛。

  • 6 #

    有塔的規格應該高於沒有塔的吧?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恐龍的9大未解之謎,至今還未揭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