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載入中...
【第三期】 紅色趙家水 西征出發地
1936年10月30日,紅四方面軍總部在西番窯召開群眾大會之後,繼續沿西北方向行軍,到達景泰縣中泉鎮趙家水村,進駐這個四面環山、相對較安全的小村子,在這裡指揮各部與馬家軍血戰。從此,這個不起眼的西北小村莊成為後來的國家主席李先念、共和國元帥徐向前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烙下了紅色革命的印記。
1936年冬天的景泰川在隆隆炮火聲中,迎來了歷史的新紀元,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第一次走過了一支肩負著共產主義理想,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部隊。在景泰初戰告捷,紅軍經過張家臺、三合、腦泉、狼抱水等自然村,到達趙家水。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是景泰縣中泉鄉趙家水村,趙家水村歷史悠久,當年西路軍總部走到這裡,組建了西路軍。西路軍從尾泉進入咱們景泰,在尾泉打敗了馬家軍,打破了河防線,然後從尾泉出發,經過張家臺、曾家灣到了三合,總部在三合開了一個會,整頓整休,把醫院安排在西番窯的窯洞裡,給傷員治病,給老鄉治病,緊接著先頭部隊三十軍經過了趙家水,後來總部10月30日到了趙家水。總部在趙家水待了十多天,指揮了一條山戰役、大拉牌戰役、五佛戰鬥,所有景泰的戰鬥都是在陳昌浩、徐向前指揮下取得了勝利。
這座小院子是70年前趙家水村村民周遵武的家,西路軍在景泰期間,一度成為紅四方面軍的臨時指揮部。紅軍來到景泰後,除緊張的行軍打仗外,還採取寫標語、演節目、作講演、訪貧問苦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群眾、發動群眾,懲治土豪,救濟貧困,並幫助群眾擔水、掃院、幹農活、治傷治病,群眾也開始盡力支援紅軍。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西路軍在趙家水期間,得到了趙家水群眾的大力支援,他們在趙家水成立了辦糧委員會,由何寶銀作為會長,在胸前掛著紅布條,去每家每戶去收糧,當時供給部住在腦泉,也組織收糧,他們在魏家臺子碰見一個老鄉就把紅軍領到腦泉有錢人家存糧的地方,從這裡運來了大批的糧食,還有響水的彭昌林在這裡有700多隻羊,都貢獻給了紅軍,作為紅軍的生活用品。
在趙家水村西面,穿過鐵路涵洞,有一些隱蔽在山坳裡的窯洞,現在多已坍塌,蒿草礫石,人跡罕至。83年前,這裡曾是西路軍兵工廠所在。當年,紅軍面臨軍需給養難以補充的困境,他們自力更生,利用山坳掩護,展開生產,盡力改善彈藥缺乏的不利局面。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咱們所在的地方就是當時西路軍兵工廠所在地,這裡有幾個窯洞,裡面挺大的,現在落土把窯洞都堵起來了。兵工廠主要修理槍械,還有收來的鐵做土地雷,主要起這個作用。
為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紅西路軍按照中央要求,迅速分兵,搶佔沿河渡口,為後續部隊渡河提供保障。在局勢發生變化後,1936年11月8日晚,接中央電令,以紅四方面軍為主的河西部隊組建西路軍,由徐向前任總指揮。11月9日,紅軍西路軍正式向西開拔,轉戰河西走廊,書寫了一段悲壯的歷史。碧血丹心耀山川,景泰縣在這裡設立紀念室,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先烈們的不朽功績。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趙家水是西路軍向西開拔的出發點,所以這個地方有革命傳統。(西路軍組建)79週年,當時在老鄉的幫助下我們建了紀念室,建成以後蘭州軍區、寧夏軍區,多處部隊、地方上的幹部,還有許多老紅軍的後代都來這個地方採訪參觀,進行革命傳統的教育。
【血染的風采】楊明泰生死兄弟情
位於山屲裡的景泰縣正路鎮臺子圈村極為偏僻,卻長著不少百年老樹,一眼山泉晝夜流淌,匯聚成塘壩,周圍綠樹環繞,藍天碧水,靜謐悠閒。1936年到1937年的那個寒冬,老樹們見證了一段蕩氣迴腸的營救故事。
紅軍戰士楊明泰,在大拉牌戰鬥中腿部受傷,被戰友們抬到紅峴,因腿部化膿,不能跟部隊走,他從紅豁峴爬到郝家窯,被貧苦農民張海國母子收留,藏在附近一個羊圈房裡,用土法醫治傷口,為防敵人搜查,張海國母子帶著楊明泰轉移到臺子圈親戚張桓武家躲避。
後來楊明泰又回到張海國家,當地甲長聞訊後,帶著幾個人趕來,將張海國打了幾個耳光,強迫他送走可能招來禍事的楊明泰。甲長走後,三人痛哭一場,迫於無奈,張海國母子只得把楊明泰送走。送到半路,張海國母子實在不忍心讓楊明泰獨自走,傷勢未好,行走艱難,又人地兩生,口音不一,楊明泰離開本地人掩護很難逃脫敵人的搜捕。於是,母子決定救人救到底,他倆把楊明泰的鞋脫下倒綁在腳上,乘夜返回,將楊明泰藏在離郝家窯5公里的沙埫水溝一個長滿芨芨草的土坑裡,每天夜深時送些吃喝。糧食不夠,向別人借,勉強度日。40多天後,楊明泰傷勢慢慢好轉,風聲也日漸轉小,楊明泰便留下來與張海國母子相依為命,先後到景泰多地拉長工為生。
後來張海國不幸患眼疾失明,楊明泰一直和他合居一起,照顧他。90年代,楊明泰曾經的戰友來到蘭州軍區工作,了解到楊明泰的困境,接他到省城生活,儘管城市生活輕鬆舒適,數月之後,楊明泰依然回到景泰,回到張家,他要繼續照顧失明的兄弟張海國,1995年,楊明泰病逝於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