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這個星球真的成為人類下一個棲息地之前,它已經成了銀河系獨一無二的自媒體,專為和馬斯克有著一樣夢想的企業家們服務——做員工管理、個人形象和市值管理。
馬斯克的火星夢想起源於他被排擠出PayPal之後,他回顧了小時候的太空旅行夢想,發覺這件事比做網際網路公司酷多了。
於是他開始看蘇聯火箭手冊,與非營利組織“火星學會”的成員見面,併為組織捐款10萬美元——那時他已是個富人。當馬斯克開啟NASA網站時,他大跌眼鏡,開始為人類擔憂:曾經探月的野心哪兒去了?NASA官網沒有任何關於火星探索的計劃。
馬斯克改變世界的時刻又來了。他要讓人類關注火星,成為“跨行星物種”。他成立了自己的“火星生命基金會”,打算用2000萬美元搞定這件事。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0萬是遠遠不夠的,儘管馬斯克去了好幾次俄羅斯,試圖購買便宜火箭。為了火星,他成立了SpaceX,開始從火箭造起。
火星夢想賦予了馬斯克,以及他的兩家主要公司更顯崇高的使命。他擁有與眾不同的創業目標,和並不新鮮的融資本領。
遠大夢想也激發了特斯拉、SpaceX員工們的忠誠。這種忠誠略顯複雜,即使厭惡與馬斯克共事的人,也不會否認馬斯克的動機與使命。
《矽谷鋼鐵俠》的作者在採訪了大量員工後表示:為馬斯克工作會讓你感到痛並快樂著。員工們不約而同地對超長的工作時間、馬斯克粗魯的溝通風格,以及他時而荒謬的期望表達了不滿。然而,幾乎所有人,包括那些被解僱的員工,都無一例外崇拜著馬斯克,他們像談論超級英雄或神靈一樣談論著他。他在他的隊伍中成功喚起了喬布斯式的狂熱。
“拜馬斯克教”也同樣隨著電動車的熱度傳導到了中國。
火星夢想正在激勵著馬斯克的中國信徒,一些忠心耿耿特斯拉員工不認為自己的工作僅僅是造車或賣車這麼簡單,他們跟大洋彼岸的SpaceX員工一樣,深知自己無止盡的加班如果有終點,那就是那個看似荒謬的偉大目標了。
02為了去火星,馬斯克與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鬧掰了。
貝佐斯建立的火箭公司藍色起源,曾挖走了SpaceX的關鍵技術專家,據馬斯克吐槽,貝佐斯竟然還無恥到用這名專家在SpaceX的工作成果申請專利。在SpaceX內部,藍色起源(Blue Origin)被戲謔地稱為B.O.(body odour 狐臭)。
馬斯克再也不跟貝佐斯聊他們共同的火星夢想了。
貝佐斯的想法則在發生變化,他並沒有執著於火星。今年5月,貝佐斯作為探空界新人高調亮相,發表了一個小時的演講。美國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貝佐斯認為藍色起源研發的月球登陸器能派上大用場。貝佐斯自稱藍色起源現在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他更遙遠的構想是,從零開始建造人類的太空家園。
可能在貝佐斯看來,任何一個星球都不可靠,他想要建設的,是不依賴於任何一個星球的,可以人工調節氣候的家園。如此一來,他就可以徹底擺脫全球變暖的噩夢了。關於這個家園的具體情況,貝佐斯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老師曾出版了《太空殖民地》一書詳細說明。
世界首富的夢想可不是白日夢。貝佐斯每年都出售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注入到藍色起源,他真的很擔心,要不了幾代人,地球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將超過供應上限,他說,“我們必須去太空拯救地球”。①
貝佐斯成為了馬斯克的有力競爭者,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則是馬斯克的忠實支持者。
谷歌投資了SpaceX,擁有自己的衛星公司,還用現金激勵能發明低成本登月裝置的人。但拉里·佩奇還是羨慕馬斯克,龐大的谷歌在被寄予高期望的同時,也被處處限制,如佩奇所說,你擁有很多錢,但你在想用的時候卻不能用。
“馬斯克是我的榜樣。他提出了一個星際生存社會的想法,因為如果不是這樣,人類將會滅絕,這是件令人悲傷的事。我認為這是個十分可行的專案,我們需要適度的資源在火星上建立起一個永久的人類居住地。”拉里·佩奇說。②
所以拉里·佩奇曾公開表示,寧願死後把財產捐給像馬斯克這樣的人來改變世界,也不願捐給慈善機構。
03馬斯克早就忘了他最初的計劃是2003年發射火箭(他甚至很驚訝自己立過這種目標),2005年登陸火星,後來登陸火星計劃被推遲至2010年,現在是2025。
現在,已經快2020了,前幾天NASA局長在被問及人類何時能登上火星時說,如果錢管夠,2035年有戲。
這也是一些保守派認為火星計劃愚不可及的原因,如果錢管夠,人類能做成的事多了,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火星並非舒適的樂土,其氣候環境比西伯利亞、撒哈拉、珠穆朗瑪要惡劣得多,甚至因為氣壓低,人類如果在無特殊保護的情況下踏上火星,幾秒鐘之內就會因血液沸騰、全身膨脹自我爆炸而死。
馬斯克等人給出的要去火星的原因無外乎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應該做什麼?我要解決全球變暖問題,讓人類實現星際生存。
馬斯克輕輕鬆鬆地就說出:“這就好像人們在新世界時期移民到美國那樣,你搬家過去,在那找到工作,一切步入正軌。一旦解決了交通運輸問題(使用馬斯克的火箭吧),那麼在那建造一個可以居住的密封透明溫室也不再是難事。”
在火星建造全密封的大型生態圈真的很簡單嗎?建造過程需要將多少東西發射到火星呢?又會消耗多少地球資源,產生多少汙染呢?有人粗略計算過,大概需要發射一萬次火箭吧。
馬斯克好像沒有做過這些計算,他沒想過改造撒哈拉比改造火星容易,他只說,最終,我們要花100到1000年的時間,給火星升溫,把它變成像地球一樣的星球。
如果地球人能給火星升溫,做到改變一個星球溫度這麼高難度的事,那麼肯定也能給地球降溫,那全球就不會變暖了——馬斯克們去火星的初衷不復存在了。
04有人投資火星,就有人投資地球。
巴菲特在清潔能源上投資了300億美元。比爾·蓋茨投資了致力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專案,還作為聯合創始人,成立了泰拉能源公司,開發新型核電專案。
“那些想改變世界的人,不要再浪費時間勸說投資者拋售化石燃料股票,而是應該用自己的金錢和精力支援顛覆性技術。”蓋茨曾向《金融時報》這麼說。
2016年他還創立了“突破能源基金”,這支基金投資了波士頓金屬、研發核聚變的公司,他們致力於研發減少汙染的生產技術。布隆伯格、貝佐斯、馬雲、孫正義、印度信實工業集團的穆克什·安巴尼等富豪都加入了該基金。
其中布隆伯格還在做“防禦性投資”,他用5億美元支援環保遊說者和政客,讓他們去關閉美國的燃煤電廠。
中國企業家也有嚮往火星的,地產企業家馮侖在發射了一顆“營銷衛星”後,甚至計劃了在火星上改造人類基因,設計火星人交往制度。投資了四家國內商業航天公司的順為資本的董事長雷軍,推薦《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一書。
這本書的作者不是科學工作者,整本書也更像是長篇抒情散文或小說。它的確勾畫了人類對火星的合理憧憬、偉大理想,但單薄的讚美詩總是被最先遺忘的。馬雲對馬斯克說:“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英雄,但也需要像我們這樣在地球上努力的人。”
在地球上努力的人也很羨慕馬斯克。
國內一位商業航天創業者說:“他講這個故事太聰明了——我要去火星,得飛出地球,就要用火箭。探火得有訊號,要搞網際網路。到了火星得移動,火星沒有汽油,有太陽能,那就開特斯拉。特斯拉還是慢,建設火星還得需要馬斯克的高速隧道。”
這個創業者的航天公司是服務地球土地的,他不確定馬斯克是否真的有火星夢想,因為這個故事過於聰明,聰明到投資者不好意思只給他5年時間。
注:
①FranklinFoer,《大西洋月刊》
②阿什利·萬斯,《矽谷鋼鐵俠》
* 題圖購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