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商業誕生以來,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的地方就會有廣告,把廣告業稱為人類最古老的行業,從某個角度而言也不為過。廣告的作用是什麼?是為企業的營銷服務,比如說在中國炙手可熱的電商大促“雙十一”,我們會看到無論是線下電梯廣告,還是線上新媒體,都是天貓的雙十一廣告,這一切也是為了營銷。
因此,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社交已經成為營銷的主要方式,我們今天理解的社交已經不再是純粹的人與人的交往,而是一種營銷模式,這是技術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社交之所以商業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影響,就是“流量”的推動力,而基於社交的流量也被賦予一個統稱,叫“私域流量”,今天,我們就從“私域流量”的角度,探討社交為何會成為下一個營銷主戰場,希望藉助本文,能讓我們重新認識離你最近的社交這回事。
01 社交這回事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全社交化”的商業社會,幾乎所有的商品和企業運營都會和社交進行關聯,舉個例子,當你去一家手機專賣店看手機,離開時,店員會主動加你微信,說下次有促銷聯絡你,當你帶孩子去遊樂場動物園,工作人員會提醒你說可以關注官方微信購買更優惠的門票,你在餐廳吃飯,並沒有服務員招呼你,你找個座位坐下後,就可以拿出手機掃碼點菜和結賬,等等這些場景我們都遇到過,幾乎成為了現在的主流方式。
那麼,原本純粹的社交為何會如此徹底地被商業營銷滲透?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社交的前世今生,逐步溯源一探究竟。
從百度百科的解釋來看,社交是“社會交往”的簡稱,是這樣描述的:
社會交往,簡稱“社交”,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個體之間的相互來往,進行物質、精神交流的社會活動。從不同的角度,把社交劃分為:個體交往與群體交往;直接交往和間接交往;競爭、合作、衝突和調適等。
有意思的是,社會交往的概念是由馬克思、恩格斯總結而來,強調的是人在生產及其他社會活動中發生的相互聯絡、交流和交換。而這一概念也適用於其它動物,是動物的本質內在要求。
也就是說,社交是人類生來固有的相互聯絡、交流和交換的本能,不僅僅人類有這種交往的行為,動物也有,但因為人類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對人類而言,社交的前提是社會的存在,在遠古時代也有社會,但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有關聯姻、物物交易、結盟等,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社交行為。
既然社交早在幾千年前就一直存在,那麼現在的社交還是那種純粹的社交嗎?或許把現在的社交理解為“社會來往”更恰當些。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朋友對於劇中著力渲染的繁華鬧市想必印象深刻,商業化的社會自古以來就一直在進化,而社會來往就因為商業的發達而脫離了原來社交的狹隘定義,社交不再是純粹的人與人的交流溝通,現在,在保留社交本質的同時,更多地體現了商業的印記,社交因商業而改變,商業因社交而迭進。
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行業先導者們都預測著數字融合技術時代的到來。現在,因為有了更快的晶片、更寬的頻寬和更普及的網際網路標準,技術正在快速融合。
社交商業化的背後推手實際上是技術的快速融合,基於地理位置LBS的社交打卡簽到、功能強大的手機攝像、AI加持的智慧語音服務、刷臉支付的誕生等等新興技術與社交APP有效地對接,好玩好用的社交工具迅速產生空間騰挪效應,人們發現線上社交有時候比線下交往更自由、更便捷,超越了時空,這個時候,過往的傳統社交場景徹底被顛覆,以微信為首的社交APP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流量池,成為了商家必爭之地。
02 私域流量?上文我們了解了社交的變遷,那麼回到當下,真正讓社交成為營銷主戰場的源頭,還是起於網際網路的流量概念。網際網路起源於美國,上個世紀末,馬雲、李彥巨集、張朝陽等從美國取經回國,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商業化的歷程,網際網路平臺公司的興起,徹底變革了人們獲取資訊的習慣,也推動了營銷的改變。
基於谷歌的PageRank技術,百度競價讓企業通過極低的競價成本就能讓自己的企業排在百度相關關鍵詞第一位,分眾獨攬全國電梯廣告大部分份額,人們發現邊等電梯邊看廣告視訊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流媒體廣告突破了過往純圖文的界限,另外包括像出現在搜狐新浪網易主頁上的橫幅廣告、在你玩手機遊戲或者看美國大片、熱播網劇中出現的場景植入式的廣告等等,我們發現,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以區別於舊媒體的新媒體廣告形式大行其道,成為廣告展示的主流。
商業廣告形態從一個模型跳到另一個模型,其中起作用的關鍵因素就是流量的轉移,所謂注意力經濟就是消費者注意力的轉移,100年前,商業的表現形式是市口、市場,那麼,流量也集中在市口繁華區域,廣告也跟著流量停留線上下的牆面上,電線杆上,50年前,人人都在家裡看電視,看春晚看足球比賽,於是廣告插播在電視中,現在,人人都通過手機上網,刷微信看抖音追愛奇藝,於是廣告自然而然隨之遷移到新的媒介。
流量在哪裡,營銷就在哪裡。這就是所謂新媒體的核心商業價值,而在這個商業鏈中,因為社交的商業化,對私域流量的爭奪愈演愈烈。社交一旦與流量結合,迸發的是營銷的火花。
流量是什麼?流量在網際網路領域,本是指網頁的瀏覽量,流量越大代表這個網站的訪問量越高,那麼這個網站的價值就越大。到今天,流量並單純地指網頁瀏覽量,而是統指一個網站或一個APP,或者某個營銷活動的參與人群。
比如在昨天的雙十一上,天貓和淘寶Quattroporte蔣凡說到:今年的雙十一參與使用者將達到5億人次,比去年多出1億,這個5億就可以理解為參與雙十一大促的流量。
那麼,如何理解私域流量?
確實,現在業界談這個概念的人挺多,這是在公域流量變得昂貴的背景下誕生的一個概念,公域流量又是什麼?公域就是公共的、共享的流量,比如上面蔣凡說的5億使用者參與,就是公域流量,公域流量變得昂貴的意思是平臺獲客成本居高不下,背景是平臺之間、同行之間競爭激烈,而流量入口有限,比如原來這個地方只有一個餐廳,現在有十家餐廳緊挨著,但圍繞著這十個餐廳的流量是有限的,這樣就會導致獲客成本提高,餐廳利潤下降,經營困難。
公域流量吃緊,於是商家、企業或者平臺就把目光轉向了私域流量,而且大部分人都相信社會來往(社交)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這才是關鍵)
我們給私域流量做個定義:
私域流量就是處於社交場景下的個體所擁有的,基於強關聯或者弱關聯的社交關係鏈上的所有流量。強關聯可以理解為一級關係鏈,弱關聯可以理解為二級以上的關係鏈。
從成本的角度考慮,開發公域流量是一對多,屬於多個成本累加,而開發私域流量是一對一,屬於個體的邊際成本,甚至可以做到零成本,這樣的效果對於被獲客成本困擾的企業而言簡直是久旱逢甘露的感覺。
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但在推動社交營銷的發展上我們認為有以下三個推動力。
第一、從公域到私域,說明流量已經到了深度挖掘而不是廣撒網的階段。
第二、私域流量的邊界一旦開啟,社交營銷將產生質的變化,營銷將做得更深,但並不意味著成本的降低,但效果會倍數增長。
以微信為例,微信朋友圈一開始並不是開放式社交工具,只有在同意的情況下,你才能加對方為好友,人為地設立一道門檻的目的何在呢?並不是建立閉環,而是一個社交產品的腔調,無形之中,在微信朋友圈建立了一個信任機制,我信任你才通過你的申請,在這個機制下,一個陌生人要走進你的世界並不容易,但一旦進去了,意味著你的某個觸點被信任了,或者被需求了,你對他或她有價值,無論你是朋友的朋友(弱關聯),還是保險培訓推銷員。一旦你的朋友圈壁壘被信任敲開,意味著營銷開始了,各種營銷和被營銷的博弈在你的朋友圈上演,而大部分人樂意以開發的心態去看待這個營銷場景,當最私密的社交圈開放後,我們可以抗拒,當然也可以友好的擁抱。
第三、營銷社交化是未來營銷的發展趨勢,因為技術的發展,社交無處不在,營銷也無孔不入,一個基於社交的“無界營銷時代”將會到來。
為什麼說私域流量的啟用意味著社交全面的營銷化?因為公域流量被消化後,私域流量成為最後一塊肥沃的芳草地,私域流量的價值則是和社交關係鏈緊密關聯才能體現應有的商業價值。
社交營銷化也許並不是我們所有人能夠接受的,但營銷社交化卻是未來營銷的發展趨勢,《定位》中強調的“搶佔使用者心智”,舊媒體因為天生不具備社交性,只能做到廣而告之,但無法做到搶佔心智,既然是心智,那麼通過社交行為與使用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這才是營銷的最終目的吧,無界營銷時代已經到來,無界就是沒有距離和壁壘,沒有任何文化隔閡,如此,社交才會成為企業和使用者真正想要的營銷場景。
03 結束語上文淺顯地從私域流量的角度,討論了社交為何會成為下一個營銷主戰場,我們重新從概念上理解了“社交”的含義,也對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做了對比,最後我們認為無界營銷時代已經來臨,社交,現在在中國,通過微信的普及,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於流量的龐大線上關係鏈,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存在,牽一髮而動全身,面對營銷社交化的發展趨勢,如何把握這個社交營銷的機遇,也許是我們每個企業和商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