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岡仁波齊》,2017年6月上映,豆瓣評分7.7,朴樹演唱的主題曲。講述了一場關於信仰的朝聖之旅。
朝聖隊伍從芒康出發,目的地岡仁波齊,全程2000多公里,採用磕頭跪拜的方式前行。
電影沒有過多的劇情起伏,沒有唯美的取景畫面,平平淡淡,安安靜靜地述說朝聖中發生的一切,包括生死。
8人的朝聖隊伍中,有即將臨產的婦女,不滿10歲的小女孩,白髮蒼蒼的老人,破產欠債的中年漢子,殺孽沉重的屠夫……冥冥中,註定是一場不凡的旅程。
想去做的事,不要等一切都準備好了。
由尼瑪扎堆帶領的朝聖隊伍,一路上先是遇到了蓋房子的人,蓋房子的人說要不是蓋房子,我也去朝聖了。
而扎堆他們用一塊大布,幾根木頭支起的一個房子,便可以四海為家。
接著遇到了一位有病在身,終日不出家門的中年女人,中年女人說要不是身體有病,我也跟你們一起去朝聖。
而江措旺堆有腿疾舊傷,他仍堅持走在路上。
還遇到了一位理髮店女孩,色巴江措去她那裡洗過幾次頭髮,對女孩有好感,女孩也對他有意,色巴便邀請女孩跟他一起去朝聖。女孩說,我不能去,我走了沒人看店。
而尼瑪扎堆選擇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時候,他家裡的老人無人照料。
信仰不夠,決心不夠,就總有不能出發的理由。
想去做的事,就不要等一切都準備好了才出發。而是先出發,一切就都會準備好了。
既然出發,便只顧披星戴月趕路,風雨兼程修行。朝聖隊伍中,那位臨產的婦女中途生下了一個男嬰,沒有來得及坐月子,第二天便帶上兒子,一路餵奶,一路磕頭前行。
這位男嬰,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接受喇嘛授予的金黃色哈達,一路見證著母親虔誠朝聖的整個過程。
朝聖隊伍途中遇到沒過腳踝的水路,一行人脫下厚衣服,繼續磕頭過去;遇到碎石砂礫的沙石路,一行人忍著疼痛,繼續磕頭過去;遇到狂風呼嘯的雪路,一行人默默磕頭,為了積蓄熱量,不說一句話。
就這樣,他們磕著水路、沙路、泥路,石路、雪路、水泥路……出發之時是冬天,他們一路磕到春天,再到夏天。
載著糧食行李的車子被撞飛,他們就用繩索拉著車走,把車拉上一段距離後,放好了,再走回去磕回來。該磕的頭,一個都不能少。
對於朝聖者而言,一旦選擇出發,堅持,便成了唯一的退路。
目的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仰是否還在。
磕到了岡仁波齊,一切就能遂願了嗎?
隊伍中的江措旺堆,人到中年依舊家徒四壁,因為殺牛無數自覺有罪,只能拿酒來麻痺自己。他想借這次朝聖,洗刷心頭的罪惡。
在朝聖途中他看到一隻螞蟻,捨不得壓死,他選擇匍匐靜待,讓它先行,最後岩石卻砸傷了他的腳。
72歲的楊培爺爺,以放牛為生,母親在30幾歲就去世了。為了幫助哥哥照顧家中3個孩子,終生未娶,把希望寄於來世。於是,朝聖便成了這位老人最後、也是最大的一件事。
在接近岡仁波齊的時候,楊培爺爺便客死他鄉。他的屍體被禿鷹撕咬,侄子隨手撿起一些石頭疊一座小石堆,就算是他的葬身之所。
即使朝聖者們在朝聖中滿懷善念,最後也並非一定得善報。那麼,做這一切又是為了什麼?
越修行,你越願意去崇敬那些眼睛看不到的無形存在;
你越願意去追求那些看似帶不來什麼現世利益的使命;
你越願意在一刻接一刻的平凡生活裡,實踐你所相信的;
你越願意在一個大部分人都迷失在自己頭腦的世界裡,尋找自己是誰,自己的天命何在。
有信仰的人既不愚昧,也不偉大。
只是我們心裡的光,一旦亮起,就無法再被熄滅。
-
1 #
-
2 #
當一個人做不了自己主的時候,只能藉助宗教為自己做主。
-
3 #
14億人民都去走,那是什麼樣的情況。
-
4 #
抱歉說說個人看法;虔誠心卻只注重了形式;有這麼旺盛精力,應該所有帶有愛的行為付於給社會,回報給眾生;升謂做凡身,行菩薩道!!
-
5 #
心存善念處處禮讓,求什麼佛?朝什麼聖?聖在心裡佛在行上。
-
6 #
這就是虔誠的信仰。
有信仰的人被世俗心看做愚蠢但他們的內心無比堅強是光明透徹的,只有自己內心的菩薩心心相通,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