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研發歷史:遲來的老二哥

俄羅斯現役防空導彈中,最赫赫有名的要數S-300“普羅米修斯”防空導彈。作為第三代防空導彈中的老大哥,S-300的研發背景是冷戰。當時美蘇兩霸在全球虎視眈眈對峙,蘇聯擁有舉世無雙的陸軍鋼鐵洪流,美軍除以優勢的海軍封鎖外,空中戰機和導彈構成對蘇聯本土的跨維度威脅。面對這種格局,蘇聯努力研發防空導彈系統。著名的“金剛石設計局”先後研發出S-25、S-75、S125、S-200等多款防空導彈。S300問世後,在80年代中葉裝備蘇聯軍隊,至今尚活躍在俄軍及其盟友中。

不過,軍備競賽的速度就是一日千里。尤其90年代初海灣戰爭,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幾乎完全用空襲就打垮了伊拉克的國防體系,這促使蘇聯方面加緊研究S-300的換代產品,也就是S-350“勇士”。遺憾的是,正當專案開始時,蘇聯解體了。國家的滅亡不但造成了國土的分裂,政治的激盪,也使得軍工經費完全枯竭。加上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一門心思跪舔美國,不斷自廢武功以求認可。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會容許一款對抗美軍空中優勢的導彈得到滋養。於是隨後的數年中,S-350銷聲匿跡,完全陷入停頓。

直到1999年,普京接替葉利欽上臺,看清了北約徹底肢解俄羅斯的企圖,試圖重振俄軍雄風。這樣,S-350再度獲得重視。當年,莫斯科航展上S-350亮相,搭載導彈的底盤還是卡馬斯卡車改建的。而在2001年的莫斯科航展上,S-350再次出場。伴隨著9.11事件,北約向阿富汗出兵,國際局勢更加動盪,俄羅斯獲得這款新式防空導彈的需求也更加現實。

不過好事多磨。2002年4月23日,“金剛石”科學生產聯合公司與“安泰”集團工業公司合併,成立了俄羅斯“金剛石-安泰”防空集團責任有限公司。雖然這個公司在2003年成為組建俄羅斯國家空天一體防禦系統的主要參加者,但先前金剛石的專案難免受到影響。列曼斯基領導的研發方向,重點關注90年代末開始的第四代防空導彈系統,也就是S-400系統。而原本作為S-300改進型的S-350則受到延遲

幸運的是S-350專案並沒有完全被停止。就在金剛石-安泰的主要精力投入S-400之際,S-350專案卻遇南韓簽訂了合同,協助其開發中程防空系統RM-SAM。RM-SAM防空導彈系統從構造上與S-350“勇士”相似,也採用了同樣的雷達,只是導彈和發射裝置不同。在這個合作過程中,S-350不但獲得了研發經費和訂單,還得以與北約系統的同行進行技術交流,接觸來自西方的技術和零部件。

同時,隨著21世紀初期國際局勢的變化,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打垮薩達姆和塔利班之後,對俄羅斯加緊圍堵,喬治亞挑釁在前,阿拉伯之春在後。俄羅斯防空方面的任務更加急迫。此時蘇聯時代列裝的S-300不少已經老舊,不能應付最新的挑戰;而2010年開始列裝的S-400雖然戰鬥力強大,價格卻昂貴,對俄羅斯經濟負擔不小。這時候,S-350便吸引了俄羅斯軍方的注意。俄軍授權金剛石-安泰集團正式研製S-350“勇士”防空導彈系統,初步計劃是2013年服役。但是計劃跟不上變化,隨後敘利亞內戰佔據了俄羅斯大部分力量,而烏克蘭危機更是雪上加霜。最終,直到2019年春,勇士系統才通過驗收,正式進入服役流程。至此,三四代防空導彈才形成了高低搭配的“三兄弟”。

配套兵器:資訊化系統配各型導彈

陸軍版的S-350E系統,其最小的作戰單元為編組。每個編組包括三類車:50P6A導彈發射車、50N6多功能雷達車、50K6A指揮車。除此之外,還有無線電中繼站。戰鬥分工很明確。雷達車負責探測敵情,控制我方導彈;導彈發射車負責射出導彈攻擊敵機;指揮車則負責指揮戰鬥。一個反坦克導彈營包括8個這樣的戰鬥編組。

這其中,50N6A/E多功能雷達車是俄軍的一大創舉。一個防空雷達系統,整體而言有兩部分的任務,即探測任務和制導任務。前者負責監視周圍的敵情動向,發現作戰目標;後者負責引導我方導彈向目標攻擊。在過去,俄製防空系統中的探測雷達和制導雷達是分離的。這樣從技術上比較簡便,但同時兩套雷達系統中的資訊傳遞和溝通會造成阻礙與延遲,影響戰鬥效能。尤其在防空作戰中,對敵情的監控和對我方導彈的制導關聯非常緊密,只有隨時掌握敵情才能有效制導。50N6A作為俄羅斯在防空領域最早投入使用的多功能雷達,同時具備上述兩大功能點,使得其能更高效地實現警戒-反擊一體化任務。

該型雷達屬於X波段的相干相控陣雷達。利用相位干擾技術,其可以同時探測和跟蹤40個目標,並且自動對這些目標進行威脅程度排序。選取其中最具威脅的8個目標,引導32枚導彈對其進行攔截。而其深度探測的距離,約為200千米。這意味著即使以2倍音速前來的空中目標(戰鬥機或導彈),其也能贏取約5分鐘的反應時間。

而導彈發射車50P6A,其發射裝置體積小,攜彈量大。每座發射裝置有12枚導彈。它可以配備發射3種射程的導彈,分為短程、中程和中短程。這使得S-350E能夠對最大射程範圍內的一切目標進行還擊。

9M96系列導彈,是俄羅斯的第一種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的現役防空導彈,導彈在發射後,其配備的導引頭會主動向目標所在區域發射雷達波,並根據回波確認目標位置和狀態,從而獲得精準的自適應制導,確保命中。該型導彈採用固體燃料推進,長4.75米,直徑24釐米,戰鬥部重量24公斤。其中屬於中程的9M96E型導彈最大射程50公里,最大高度2萬米,最大秒速900米(約2.6倍音速);而9M96E2導彈最大射程120公里,最大高度3萬米,最大秒速2100米(約6.1倍音速),是一種相當強力的防空武器。該導彈對戰術彈道導彈的最大攔截距離為30公里,還可以攔截低空目標、隱身目標。據稱對飛機的攔截成功率為90%,對無人機為80%,對導彈為70%。

9M100導彈則是新一代的近程防空導彈。其採用固體推進,長2.5米,直徑12.5釐米。袖珍體型使得每個9M96系列導彈的垂直髮射筒,都可以容納4枚9M100系列導彈。9M100導彈採用指令+紅外製導方式,其最大射程為15公里,最小射程則是500米,能完美覆蓋近空,還具有出色的機動性和多目標攔截能力,對於接近我方陣地的敵方飛機或導彈給與快速打擊。

50K6A指揮車則是最新式的多功能指揮平臺,配備了數字化通訊系統、新型資料鏈終端等。通過該系統,官兵一方面可以從雷達與導彈發射器獲取資料,掌握當前各裝備的狀態和敵情態勢,並下發指令,協調各單位的配合。同時,也使得當前本戰鬥編組可以與指揮部以及其他戰鬥編組互動。例如,通過其他編組傳來的資料了解附近敵情變化,從上級指揮部那裡接受最新指令和情報,甚至與我方遠端偵察部隊、衛星等資訊共享,將當前所有的國防單位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戰鬥系統。

戰略定位:對接S-400,崩掉北約手術刀

在當前俄軍出名的“三兄弟”中,實際上S-300和S-350同屬於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S-350是S-300的升級版,也是俄軍計劃的替代品。S-400則是屬於第四代防空導彈系統。因此從兵器的存在意義上,S-350可以完全取代S-300,S-350與S-400則存在高低搭配,相互補充。

S-350相對於S-300,進步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是在導彈配置上。S-300主要發射中程導彈,S-300PMU1型導彈戰鬥部重達145公斤,飛行速度為6馬赫,最大射程159公里,而S-300PMU2型導彈甚至最大射程到200公里之外。但是,其最低射程為5公里。換言之,對於突入到5公里之內的目標,S-300是不具備反擊能力的。這就使得S-300系統必須額外配備近防系統,例如“鎧甲”彈炮合一系統,以便對漏網之魚進行攔截。而S-350可以發射短程導彈9M-100,對於5公里之內的敵機依然可以截殺,這就省卻了另外配備近防單位的麻煩,使得部隊的獨立戰鬥能力更強。

其次在資訊和火控上,S-350依靠多功能雷達也更勝一籌。S-300能同時制導12枚導彈,一次可同時迎擊6個不同目標;而S-350則可以一次指揮16-32枚導彈,迎擊8個乃至更多不同目標。

再則,S-350的機動力也更強。它雖然不能在行進中發射,必須停下來部署,但部署時間只要5分鐘。在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上,基本可以隨叫隨到,隨到隨打,組成一張動態的防空網。在戰鬥中,由於資訊化和自動化率高,因此戰鬥員只需要啟動和監控系統,無須進行瞄準、校對和直接火控。這使得發射更加簡單,戰鬥門檻也更低。

S-350與先進的S-400搭配也更好。S-400具備中程、中遠端和中近程的防空覆蓋,但主要威力還是體現在遠端(最遠的40N6型導彈可達400公里以上)。S-350與S-400組合搭配,完全覆蓋從400公里到500米的全部距離防空,使得來襲敵機無隙可乘。另一個重要因素是S-400雖然技術水平先進,但造價更加昂貴,部署成本高。從編制上說,S-400的一個團(基本戰術單位)裝備1套83M6自動化指揮系統和若干個地空導彈營,而一個營(基本火力單位)裝備1部36H6型照射制導雷達、1部76H6型低空搜尋雷達和12輛導彈發射車。每個營編有4個連,每個防空導彈連裝備3導彈發射車。顯然,S-400的編制更大,而S-300的獨立作戰能力更強,更加靈活。兩者高低搭配,能適應多種不同情勢下的戰爭需求。

對於俄羅斯而言,其假想敵為北約,而北約的空中優勢是極為明顯的。從海灣戰爭至今的20多年來,北約以“手術刀式”的空中打擊肆虐全球。俄羅斯的防空部隊也因此肩挑重任,可以說決定了俄羅斯對抗北約的生死存亡。當前俄軍防空部隊的可能任務分為兩類,一是保護本土,二是在境外區域性戰爭和衝突中維護本國利益。

從本土保障而言,一旦戰爭全面爆發,俄羅斯遼闊的10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將成為敵機隨處進入的遊戲場。俄軍不可能同時在所有的國土或國防線都部署防空武器,只能以現有的防空部隊機動調配。而S-400雖然火力強大,但體量較大(如40N6導彈長達8米左右,直徑0.5米左右),部署效率較低。這種情況下,S-350便能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尤其S-350各車型號較輕,不但越野能力出色,而且甚至可以用伊爾-76、安-124等大型運輸機快速投送。加之轉換為戰鬥部署模式只需要5分鐘,這些都使得其在未來的國土防空中,能及時趕到重要區域,增強區域防空力量,打擊入侵敵軍。

從海外作戰而言,S-400不但運輸和部署成本較高,而且在複雜區域作戰的風險也較大,少數部隊也難以應對多變的局勢。而S-300在面臨先進的北約系統戰機攻擊時往往力不從心。如近期敘利亞多次遭到以色列飛機入侵,S-300卻未能發揮應有的威力。這種情況下,S-350的增強作用,則可能表現出更大的威懾力。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最大騙局席捲全球,秦始皇都相信,科學用實驗告訴你:長生不老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