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評選天津堵車最嚴重的地方,那估計99%的天津人都得提到一個地方,海光寺。
相聲裡講話,下午5點半,搶完銀行走海光寺,警察來之前你要能跑了算你有能耐。
可天天“海光寺、海光寺”的這麼叫,然而這裡卻看不到任何寺院建築,只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的大樓非常醒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光寺以前真的有一座佛門寶剎,對應今天的位置就是南京路與南門外大街交匯處的東北側,大概就是海光新村、272醫院附近。
從無到有 佛門聖地早在清朝初年,天津城周圍河道密佈,風景優美,著名的明代八景之一“定南禾風”,指的就是天津城南門之外的風景。
康熙四十四年,高僧成衡遊歷至此,被這一代的美景深深迷住,於是便修建了一座寺院,名為“普陀寺”。
▲海光寺舊照
帝王青睞 更名“海光”十幾年後,康熙南巡至天津,與寺院方丈成衡論藝,龍心大悅,潑墨揮文留下兩副對聯:
“香塔魚山下,禪堂雁水濱”
“水月應從空法相,天花散落映星龕”
併為普陀寺賜題匾額“海光寺”,於是,普陀寺易名為海光寺。
上有所好,下必趨之。康熙帝的青睞著實為海光寺帶來了好運,官商紛紛捐金,對海光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擴建,使得海光寺殿宇弘敞。
1976年,乾隆路過天津,為海光寺御書“瀛蠕慈蔭”的匾額。
此後,又陸續為海光寺親筆寫下了大殿匾“普門慧鏡”,大殿聯“覺岸正光明如水如月,法流大自在非色非空”等。
從此,海光寺名聲大噪,一時風光無兩。
“海光”不再 屈辱簽約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攻破天津大沽炮臺,沿海河上行,盤踞在三岔河口一帶。
咸豐皇帝聞訊大驚,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赴天津處理,在海光寺與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文字 圖片來源:網路
海光寺成為近代中國備受凌辱的見證,於是得了別名“簽約寺”。
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攻陷大沽,佔領天津城。聯軍在河北望海寺設北營,城南海光寺設南營。這是海光寺第一被外國軍隊佔領。直至翌年,《北京條約》簽訂、天津被迫開埠後,聯軍才從海光寺撤出。
設立西局 毀於炮火受盡外辱的清政府決定加強京城防務,在天津設立了軍火製造局“西局”,當時的廠址就是在海光寺周圍,因此也稱為“海光寺局”。
史書記載:西局有八廠,共屋百餘間,環於海光寺外。
1900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摧毀了海光寺195年的歷史,隨後日本侵略軍佔領並在廢墟上建造兵營,自此海光寺徹底消失,片瓦不存。
▲海光寺被毀後的斷壁殘垣
傳奇大鐘 顛沛流離海光寺之所以名氣大,還源於一口擁有傳奇色彩的大鐘。
光緒四年(1878)德國克虜伯公司鑄造一口大鐘,重6500公斤,贈給李鴻章作為壽辰紀念。
據說大鐘是德國人贈給慈禧太后的,慈禧以“送鍾”(送終)不吉,轉賜了李鴻章。不過很顯然,李鴻章也不願接受這份“美意”,便將大鐘轉贈海光寺。
▲大鐘在海光寺內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迷案,讓這口大鐘被認為是來自歐洲的“詛咒”。
李鴻章收到這口大鐘,便派機器局的7名技師在鐘上刻了全部的佛教《金剛經》經文。但這7名技師在刻完經文後不到100天便相繼死去。
更奇怪的是,對這7名技師之死,在天津的史書文獻中卻找不到任何記載,記載此事是英國人雷穆森於1920年以英文所撰寫的《Tientsin》中。
日軍佔領海光寺後,將這口大鐘轉贈給英租界工部局,作為消防警鐘懸於維多利亞花園。
南天大學八里臺新址落成後,英租界當局又將大鐘送到南開大學,從此成為南開大學的校鍾。
1937年,天津被日軍佔領,海光寺大鐘隨著一批圖書和儀器裝置被日軍從南開園中掠走,從此下落不明。
1997年,在南開大學被日軍轟炸60週年之際,學校當局又重鑄了一口校鍾,並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
寺廟被摧毀,但它卻作為地名保留了下來。現在的海光寺早已看不出舊時的模樣,繁華、高樓林立成了它的代名詞。
寬闊的馬路上人來人往,日子舒適安逸,但血研所大院裡儲存著的那些日軍曾經使用過的營房、馬廄和作戰指揮中心,彷彿時刻提醒著人們曾經的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