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每年的東非動物大遷徙,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人類從非洲開始發源進化,走向了世界,現在又從世界各地回來非洲。對很多人來說,東非動物大遷徙是一生之中一定要去體驗一次的行程。當你身處茫茫大草原,看著浩浩蕩蕩的遷徙動物們從你身邊呼嘯而過時,你一定會對生命有不一樣的感悟。

在非洲旅行,能看到多少種動物通常跟運氣有些關係。不同的人從非洲回來時,給他們留下印象最深的動物通常不太一樣,這也正是非洲之旅迷人的地方,即使你每年去一次,你看到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是不太一樣的。

儘管去非洲的人十有八九是衝著看動物去的,但很多時候,當你真正到非洲時卻通常會發現不知道眼前的動物是什麼,下面候鳥就簡單幫大家梳理了一下如何辨認在非洲比較常見的動物,方便大家參考對照。

非洲五霸

通常所說的“非洲五霸”包括獅子、大象、水牛、犀牛和花豹這五種動物,它們要麼是處於非洲大草原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可以制霸草原,要麼就是體格強健的大型動物,即使是食肉動物也要對其退避三舍。

獅子(Lion)

相信大家對迪士尼電影《獅子王》都不陌生,獅子是非洲大草原名副其實的王者。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獅子的蹤影,因此在行程中看到它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一個獅群一般由一兩頭雄獅和多頭雌獅組成,雄獅體格較大,有長長的鬃毛,主要負責保護地盤和獅群,而狩獵工作則通常主要有雌獅們完成。獅子的獵食物件很多,幾乎任何眼前的動物都可能成為它們的美食,對於遊客來說,在行程中親眼目睹一次獅子獵食是非常難得的。

非洲象(Elephant)

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體格比東南亞看到的亞洲象要大,非洲象也是群居動物,為了生存它們一年大部分時間也在草原上不斷的遷徙。它們長長的獠牙和龐大的身軀可以讓那些肉食動物不敢近身,當小象受到威脅時,成年象群會圍成一個圈,將小象保護在裡面。非洲象美麗的象牙讓它成為人類盜獵的目標,儘管已經明令禁止,盜獵現象還是時有發生,目前非洲象屬於瀕危物種易危級別。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我們倡議禁止買賣象牙製品。

非洲水牛(Buffalo)

非洲水牛外表看起來人畜無害,其實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它們四肢強壯,頭上的彎角大而鋒利,其攻擊性非常強,即使是獅子、獵豹也要避讓三分。水牛是群居動物,由牛群中最強壯的公牛統領,通常逐水而居,分佈廣泛,因此在行程中也很容易能夠見到。

犀牛(Rhino)

在非洲能夠看到的犀牛有兩種,分別為黑犀牛和白犀牛(白犀牛又分北白犀和南白犀),關於這個命名來源於一次烏龍,白犀牛名稱最早來自荷蘭語“Weit Rhino”,意思為寬嘴犀牛,表明它的寬嘴特徵,後來被人誤傳為“White Rhino”,就變成現在的白犀牛了,而為做區分,另一種非洲犀牛則叫做黑犀牛“Black Rhino”,而事實上如果你從顏色上是沒法對它們做區分的,因為白犀牛不白,黑犀牛不黑,它們都是差不多的灰色。區分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看頭,白犀牛頭比較長,嘴是方形的,黑犀牛頭較短,嘴較圓。

因為犀牛角,犀牛的命運和非洲象一樣,成為非洲最受盜獵者撲殺的物件之一,其數量急劇減少。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在肯亞奧爾佩傑塔保護區去世,儘管世界上還剩最後2頭雌北白犀,但“蘇丹”的去世其實已經宣告北白犀這個犀牛亞種徹底滅絕了。

花豹(Leopard)

花豹和獵豹都是非洲草原比較常見的大型肉食性動物,而“非洲五霸”一般特指花豹。花豹和獵豹大小和外形都比較相似,常常被人混淆,其實仔細區分還是非常容易分辨的。花豹的斑紋一般成環狀,故又常被我們稱為“金錢豹”,同時花豹的習性和獵豹不太一樣,花豹喜歡上樹,甚至常常把獵物拖到樹上享受大餐,所以你下次去非洲看到在樹上的豹,十有八九都是花豹。花豹一般獨居,通常在夜景活動,所以如果在野外看到花豹表明你運氣不錯。

獵豹(Cheetah)

獵豹是體型最優美的動物之一,流線型的體型讓它成為草原最快的殺手,主要撲殺各種羚羊。獵豹和花豹不同,它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很早就起來覓食,所以在行程中遇到它的機率要比花豹大很多。

雙馬大遷徙

由於草原氣候的原因,非洲大部分食草動物都會根據季節進行遷徙,不遷徙就會餓死。而規模最大的遷徙莫過於每年的角馬和斑馬遷徙了。東非動物大遷徙其實不僅是幾個月的事情,它們每年按順時針方向從塞倫蓋蒂大草原到馬賽馬拉大草原不斷逐草遷徙,周而復始,世代如此。

其中每年6月份到10月,以角馬和斑馬為主的遷徙大軍要穿過格盧米提河和馬拉河,這段路上遍佈著獅子,豺狼、鱷魚等天敵,僅僅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將會有近一半的生命止步於此,因此這段行程又被稱為“天國之渡”,角馬和斑馬歷盡重重危險,僅僅就是為了那生存的水草,在這裡你將看到生命的艱難和殘酷。

角馬(Wildebeest)

角馬是大型食草動物,雖然名字帶“馬”,但角馬在分類上屬於牛科,其外形也是更加像牛。角馬還有個別稱叫做“牛羚”,角馬是大遷徙的絕對主力,每年都有一百多萬頭角馬浩浩蕩蕩的在草原上長途跋涉。

斑馬(Zebra)

斑馬是大遷徙的先頭部隊,遷徙數量比角馬要少,每年大概有30萬頭。大遷徙隊伍可以大致分為斑馬開路,角馬主力部隊緊隨其後,瞪羚壓軸。不同動物一起抱團遷徙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斑馬的視覺和聽覺比角馬好,能夠及時發現危險,併發出警報,而角馬的嗅覺比較靈敏,他們能夠通過嗅覺知道哪裡有水源,哪裡草比較茂盛,因此跟著角馬有草吃。

羚家兄弟

在非洲草原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羚,它們長得都非常相似,讓人傻傻分不清。羚家族的成員很多雌雄是沒有角或角比雄性要小,因此如果看到沒有角的羚,多半就是雌雄了。

瞪羚(Gazelle)

瞪羚是大遷徙的壓軸部隊,每年有將近50萬隻參與遷徙。瞪羚的體型較小,之所以叫瞪羚,是因為它兩隻眼睛特別大,眼球向外凸起,看起來就像瞪著眼一樣。目前比較常見的有葛氏瞪羚(Grant's Gazelle,又叫格蘭特瞪羚)和湯氏瞪羚(Thomson's Gazelle,即湯姆遜瞪羚),兩者的區別,葛氏瞪羚體型比湯氏瞪羚稍大,湯氏瞪羚側腹有一條黑色條紋,湯氏瞪羚尾巴是黑色。

跳羚(Springbok)

跳羚長得和瞪羚有些相似,主要區別是跳羚的臉為全白色,同時跳羚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背部有褶皺,當受驚逃跑時,褶皺展開會露出裡面的白毛。跳羚極善跳躍,跳起時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攏,一躍可高達3-3.5米。

黑斑羚(Impala)

黑斑羚也是個跳躍高手,受驚時它們可以跳3米高,9米遠,而且姿勢優雅。黑斑羚的特徵是兩條腿上各有一條垂直的黑條紋,加上黑尾巴,臀部呈一個“川”字,另外後蹄有一族黑毛,同時黑斑羚的耳尖也是黑色的

水羚(Waterbuck)

水羚多生活於沼澤等潮溼地帶,體型屬於中型羚,毛色呈褐紅色,尾巴處有白圈或白斑。水羚有一股難聞的味道,食肉動物如果不是飢餓難耐,一般不會捕食它們。

大羚羊(Eland)

大羚羊是非洲體型最大的羚羊,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喉部有一塊下垂的皮,大羚羊的背部也可以看到一些條紋。大羚羊又分為普通大羚羊和德氏大羚羊,德氏大羚羊的顏色比較深,背部條紋也比較明顯。大羚羊也是一種比較古老的生物,在不少古代壁畫上繪有它們的身影。

劍羚(Oryx)

劍羚也屬於大型羚,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長長的羚角,非常漂亮,像兩把利劍。劍羚總共有四種,阿拉伯劍羚主要在阿拉伯半島以及北非的埃及;彎角劍羚已經在非洲野外滅絕,目前僅在一些國家的養殖場可見;南非劍羚(Gemsbok)顧名思義,主要在非洲南部出現,南非劍羚形態很優美,臉有黑斑,像帶了個京劇面具,腹部有黑紋,四條腿也有黑斑;東非劍羚和南非劍羚非常相像,最好的區別就是東非劍羚只有前腿有黑斑。如果你在肯亞或坦尚尼亞看大遷徙時看到劍羚,那多半就是東非劍羚了。

捻角羚(Kudu)

捻角羚也常被稱為扭角林羚,它的身形比較窄,毛皮以褐色為主,身上有多條白色條紋,頭部較為深色,眼間有一道白色斑紋。扭角林羚一般不怎麼活躍,白天會躲在林地之中,早上及黃昏時段會出來覓食。

轉角牛羚(Topi)

轉角牛羚又稱南非大羚羊或黑麵狷羚,通常三兩成群,由一或多頭雄性領導,群主通過追逐和打鬥產生。轉角牛羚也會逐水草遷徙,但不會像角馬長途跋涉,數量相比也遜色很多。

藪羚(Bushbuck)

藪羚是林羚的一種,通常又被稱為樹羚或叢羚。藪羚身形較為細小,外形有點像梅花鹿,皮毛呈紅色或黃褐色,背腹部有垂直白色條紋,後大腿部有橫向白色斑點紋。藪羚有一定危險性,會藏在樹叢中突然對人發動攻擊。

紫羚(Bongo)

紫羚皮毛呈紅褐色,上面有12-14條細細的白色條紋,非常好辨認。紫羚雌雄都有角,它們生性機警,即使輕微的響動也會刺激它逃跑。

犬羚(Dik-dik)

犬羚是一個小型羚種,長著一張萌萌的臉,又像一個化了妝的美女。犬羚雄性長著兩個短短的小角,奉行一夫一妻制,通常配偶相伴而居。它們一般在半夜間活動,在黎明前及黃昏後進食,其名字“Dik-dik”源於它的叫聲。

長頸羚(Gerenuk)

長頸羚也是一種長得很萌的羚,它四肢細長,奔跳速度很快,動作十分優美。長頸羚雄性有角,它們喜歡後腿站立吃東西。

葦羚(Bohor reedbuck)

葦羚身形比較小,雄性葦羚有短角,先向後彎曲,至末端突然轉向前方。

其他

長頸鹿(Giraffe)

在非洲旅遊時,長頸鹿是非常容易看到的,長頸鹿的眼睛可以四周轉動,加上脖子長,是個天生了望臺。長頸鹿睡覺的時候是站著睡覺的,且睡眠時間很少,它們吃草或喝水的時候需要把兩支前腿扒成大八字,伏著身子,姿勢很是奇特。

長頸鹿有幾個亞種,在東非肯亞常見的有三種,分別為羅氏長頸鹿(又稱羅斯柴爾德長頸鹿或烏干達長頸鹿),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物種;還有網紋長頸鹿和馬賽長頸鹿,區分它們主要看身上的網紋。

疣豬(Warthog)

疣豬是野豬的一種,因面部有疣而得名,其嘴角長有獠牙,身上有稀疏的毛,頭很大,約佔身體的三分之一。

河馬(Hippo)

河馬的體軀龐大而笨拙,四肢特別短,有一個粗碩的頭和一張特別大的嘴,並且足可以張開呈90度角。嘴裡的牙也很大,門齒和犬齒均呈獠牙狀,是進攻的主要武器。河馬的皮格外厚,皮的裡面是一層脂肪,這使它可以毫不費力地從水中浮起。河馬不能在水外待太長的時間,必須待在水裡或潮溼的棲息地,以防脫水。

尼羅鱷(Nile Crocodile)

非洲最大的鱷魚,主要棲身於河流及湖泊之中,是動物大遷徙“天國之渡”中的頭號殺手。

斑鬣狗(Hyaena)

非洲草原肉食動物之一,通常成群活動,常常撲食斑馬、角馬和羚等大中型草食動物,甚至能和獅子和獵豹搶食物。斑鬣狗進食和消化能力極強,一次能連皮帶骨吞食15千克的獵物。

狒狒(Baboon)

棲息於熱帶雨林、稀樹草原、半荒漠草原、高原山地、低山丘陵、平原或峽谷峭壁中,主要分佈在非洲,偶爾會在帳篷區附近出沒。

黑臉長夜尾猴(Black-faced-Vervet Monkey)

猴如其名,長著一張黑色關公臉,常叢集活動,每個猴群由一隻強壯的公猴統領。主要在樹叢活動,多晨昏覓食,以樹葉和野果為食,偶爾也會吃小昆蟲。

蹄兔(hyrax)

面孔看上去似狐似鼠不似兔,因有蹄狀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蹄兔受驚或憤怒,斑塊處的毛豎起,腺體外露。腺分泌有異味,可驅避天敵;視覺和聽覺均敏銳。喜群居,一般一個種群有6~50只個體,群居於岩石堆和灌叢間。

鳥類

非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鳥類的天堂,在非洲旅行時一路上都會看到各種鳥類,無論你是在路上還是在酒店,它們都會不時的出現在你面前。如果你喜歡拍鳥,記得帶上長焦鏡頭哦。

鴕鳥(Ostrich)

非洲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也是世界上現存鳥類中唯一的二趾鳥類,成鳥身高可達2 .5米,雄鴕鳥體重可達150千克。鴕鳥的龍骨突不發達,所以不能飛行,但其後肢粗壯有力,適於奔走,最高時速可達70公里。

祕書鳥(Secretarybird)

祕書鳥又叫蛇鷲,是一種大型陸棲猛禽。其頭上有20根黑色冠羽,就像帶著羽筆的文書,故名“祕書鳥”,而叫它蛇鷲,是因為它是許多非洲毒蛇的天敵,不過其主要食物是大型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

東非冕鶴(Grey Crowned Crane)

又名灰冠鶴,是一種小型鶴類。主要棲息於非洲沼澤地和熱帶大草原。它因其蓬鬆的羽毛,筆直的氣管,精巧的冠羽,華美的面部斑紋而又被稱為CROWN鶴。

紅嘴彎嘴犀鳥(Red-billed Hornbill)

小型犀鳥中的一種,能在國家公園內的酒店或度假村裡面看到,有些大膽的還會飛到桌子上來討食。

織巢鳥(Sociable Weaver)

在非洲旅行是經常會看到一棵樹上有大型的複合鳥巢,這些就是織巢鳥的傑作。它們大小和外觀都長得非常像麻雀。常以草莖、草葉、柳樹纖維等編織成懸垂在枝頭的橢圓形鳥巢,鳥巢不斷拼接,非常壯觀。

慄頭麗椋鳥(Superb Starling)

慄頭麗椋鳥在非洲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鳥,它們顏色豔麗,常常會在你住的酒店旁邊就可以看到。

火烈鳥(Flamingo)

火烈鳥可謂是新一代的網紅鳥,其粉紅色分外受歡迎。火烈鳥主要棲息在溫熱帶鹽水湖泊、沼澤及礁湖的淺水地帶,肯亞的納庫魯湖生活著將近200多萬隻火烈鳥,佔世界火烈鳥總數的三分之一。納庫魯湖最佳瀏覽季節是每年11月到次年1月,是火烈鳥種群最為集中,數量級達到顛峰的時刻。近年來,由於水質變化等原因,不少火烈鳥已經飛至博高利亞湖一帶,納庫魯湖不再是火烈鳥的天堂 。

非洲禿鸛(Marabou Stork)

一種大而笨重的涉禽,佝僂著背,像個年邁的老人,常叢集棲居在河流、湖泊、沼澤等地帶,甚至靠近人類居住區;主要以各種動物的屍體為食,也捕食昆蟲、魚、鼠和鳥等活獵物。

黃嘴䴉鸛(Mycteria ibis)

通常成對或小群在水邊淺水處覓食,在雨季食物豐富的時候也形成大群。主要以魚類為食,但也吃蛙、爬行類、甲殼類和昆蟲等其他動物性食物,偶爾也吃少許植物性食物。

黃嘴䴉鸛(Mycteria ibis)

通常成對或小群在水邊淺水處覓食,在雨季食物豐富的時候也形成大群。主要以魚類為食,但也吃蛙、爬行類、甲殼類和昆蟲等其他動物性食物,偶爾也吃少許植物性食物。

鸕鶿(Cormorant)

在非洲的一些湖區也時常能夠看到鸕鶿,比如奈瓦莎湖。

鸕鶿(Cormorant)

在非洲的一些湖區也時常能夠看到鸕鶿,比如奈瓦莎湖。

由於非洲動物實在太多了,所以這次暫時只能挑選一些比較常見的來介紹,如果你的非洲之旅能夠看到上面提到的所有動物,那一定是非常幸運的。最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給你印象最深的非洲動物。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88種中草藥藥用一覽表,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