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剛剛過去的週末,作為全球最大鐳射雷達供應商,Velodyne 的國際業務經歷了一場“大地震”。

根據多家媒體證實的訊息,Velodyne 已正式決定裁撤中國辦公室,包括直銷和部分技術支援團隊,不再直接向中國銷售鐳射雷達。

值得注意的是,Velodyne 還保留了幾名渠道與大客戶售後人員。可見其目標並未全面退出中國,而是縮減團隊,將其銷售模式恢復到剛進入中國時的“代理制”。

作為鐳射雷達的鼻祖,過去幾年間,Velodyne 是無人車廠商們競相追逐的頂級供應商,然而時過境遷,隨著自動駕駛行業整體駛入寒冬,鐳射雷達的市場也從增量使用者的爭奪轉向存量使用者維護。

下游買家們集體陷入瓶頸,給 Velodyne 增加了不小的壓力,而除此之外,面對瘋狂 Velodyne 自身競爭力的下滑也是主要原因。

音訊裝置起家的鐳射雷達鼻祖

Velodyne 是鐳射雷達的鼻祖,也一度是鐳射雷達的代名詞。

早在 2006 年,Velodyne 的創始人 David Hall 就申請到了多光束旋轉鐳射雷達感測器的專利,隨後便大放異彩,在次年舉辦的 DARPA (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自動駕駛挑戰賽上, 6 輛完賽汽車中,有 5 輛都搭載了 Velodyne 的這款鐳射雷達感測器。

儘管當年的 Velodyne 還只是一家音訊裝置製造商,但這場比賽,還是一舉奠定了 Velodyne 行業標杆的地位。

此後 10 年間,伴隨著自動駕駛的蓬勃發展,Velodyne 順勢成長為該領域最頂級的供應商,並且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部件,和手機圈的高通處理器、三星螢幕一樣,能獲得 Velodyne 的穩定供貨,一度成為自動駕駛企業競爭力的背書。

壟斷了全球 80% 鐳射雷達市場的 Velodyne,也在巨集觀機械掃描鐳射雷達,這條既定技術路線上不斷精進。

和晶片一樣,鐳射雷達感測器的發展也遵循摩爾定律的軌跡,短短几年內,雷達的線數從 16 線起步遞增,掃描越來越清晰度,識別精度越來越高,體積也從起初龐大的固態裝置,向行動式轉變。

但摩爾定律沒在價格上起作用。鐳射雷達的價Grand SantaFe飆越高,到了 2017 年底釋出的 128 線產品,零售價已高達 70 萬。包括 Waymo 在內的許多無人車方案中,鐳射雷達的價格佔據了整車成本的一半。

這不僅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也對演算法和處理裝置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後備箱裡的計算機始終難以實現小型化和輕量化。

種種問題下,無人車公司開始嘗試另一條技術路徑——在多感測器融合方面下功夫,一來可以提供多重的冗餘,以提升複雜場景下的感知能力和可靠性;二來還能取代超高線數的鐳射雷達,降低成本。

所以,作為 Velodyne “終極殺器”,128 線鐳射雷達在技術上登峰造極,但在銷量上的貢獻寥寥。

Velodyne受到“中國”狙擊

就在 Velodyne 沉浸於對雷達線數的極致追求時,瞅準這個巨量市場的新晉玩家們,前仆後繼進入了市場,一派從技術路線上顛覆 Velodyne 的統治;另一派則用價格施壓。

在業內,一個共識是:鐳射雷達想進軍主流市場,就必須切換成固態設計,通過大量減少可移動部件,來簡化鐳射雷達的內部結構,降低成本,提高耐用性。

從 2016 年開始,大量固態鐳射雷達公司湧現。其中諸如 Quanergy 和 LeddarTech 等佼佼者,都獲得了上億美元的融資,前者於 2016 年初推出的 Solid State LiDAR S3,也讓固體掃描技術成為了業界的新主流。

這場技術變革中,Velodyne 險些掉隊,直到 2018 年,它的首款固態鐳射雷達產品 Velarray LiDAR 才逐漸進入規模化生產。

面對來自競爭,Velodyne 早在幾年前就發起了對 Quanergy 的專利訴訟,這也被視為 Velodyne 出於保護市場,所採取的一種無奈之舉。

與此同時,固態鐳射雷達也並未如人們預期一樣,突破傳統機械產品的瓶頸,想實現低成本大規模量產,仍然遙遙無期。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自動駕駛的期望逐漸迴歸理性,無人車公司走出最初的狂熱後,整個行業進入了漫長的蓄力期,耐不住寒冬的企業紛紛轉型甚至關停,仍然堅守的公司,也從“ L4 級自動駕駛”轉向了“高階輔助駕駛”,賽道上再鮮有新玩家入局。

對於 Velodyne 來說,更慘烈的事實是,這個本就呈縮水之勢的市場中,來自中國的鐳射雷達初創公司正在逐漸崛起。

禾賽科技和Sagitar聚創,作為中國鐳射雷達行業估值最高的兩家公司,正在用價格是不斷擠壓 Velodyne 的市場份額。

Sagitar聚創的主力產品是 16 線和 32 線雷達,依託於產業鏈和人力成本的優勢,它把價格壓到了 Velodyne 的一半;而高階產品市場上,Velodyne 則遇到了來自禾賽的狙擊。

百度曾是 Velodyne 在中國最大的投資方,而 2018 年,這位“金主”卻轉投了禾賽科技,並宣佈了與 Apollo 達成合作,聯合開發自動駕駛套件。

Sagitar和禾賽不僅吞下了 Velodyne 在中國的市場,還將觸角伸到了 Velodyne 的北美大本營,獲得了不少美國自動駕駛公司的認可,包括 Cruise、Nuro、Zoox 等頭部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都被發現採用了禾賽的鐳射雷達。

和此前的 Quanergy 一樣,今年 8 月,Sagitar和禾賽也被 Velodyne 以專利為由,起訴至美國法院。

就像計算機和防抱死系統,歷史上很多產品的售價都經歷了從高不可攀向平民化的轉變,前提是進行大規模量產。

當自動駕駛公司節衣縮食準備過冬,價格是 Velodyne 最致命的短板,同時也是它的隱形殺手鐗,Velodyne 的“超級工廠”剛剛落成,滿負荷運轉情況下,年產量將達到百萬臺,將成本拉低至其他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程度。

考慮到自動駕駛行業的整體環境,以及 Velodyne 已開啟的 IPO 程序,放鬆對中國市場的爭奪,更像是一場 Velodyne 的“戰略性撤退”。

Velodyne 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回北美市場,“狼”走了,留給中國公司絕佳的發展視窗期,來找到價效比之外的其他競爭力。畢竟,對於漫長的自動駕駛而言,技術、人才才是生存之根本。

最新評論
  • 1 #

    哈哈,用這個名字(雷達頂級企業撒離大陸)嚇死人,高大上呀,只不過是鐳射測距掃描裝置,

  • 2 #

    一家雷達公司業務調整就被你總結出來中國的自動駕駛前途未卜了!現在自媒體真牛

  • 3 #

    無人駕駛就是個噱頭,請問有誰敢在無人駕駛的行駛中的車上睡覺,敢把自己的生命交給雷達和計算機。

  • 4 #

    然而真相是中國軍用雷達技術已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了

  • 5 #

    無人駕駛就是把中國車企引入一個深坑,!偏離了正軌,可以說是一個陰謀!

  • 6 #

    華為早已進入這行業,相信很快就有成果應用了

  • 7 #

    鐳射測距不算難吧?鐳射測距後資料進行電腦處理很難?

  • 8 #

    鐳射和雷達技術 中國不比美帝差!

  • 9 #

    在鐳射方面研究,中國是第一階梯的,何許驚慌

  • 10 #

    我比較膽小,這輩子恐怕都不敢坐無人駕駛的車,還是自己開車放心一點,自己的命自己掌握

  • 11 #

    我比較膽小,這輩子恐怕都不敢坐無人駕駛的車,還是自己開車放心一點,自己的命自己掌握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華為MatePad Pro四大功能,助你雙十二買得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