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650年前的明朝,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路過昌都時曾預言“將來在這兩水間雄鷹落地般的巖島上定能興寺弘佛”。該預言最終在1444年兌現,宗喀巴的弟子西饒桑布在此歷時八年建成了強巴林寺,該寺因主佛為強巴佛(即彌勒佛)而得名。
《西藏志》載:強巴林寺“其寺向東,內有金頂一座,樓臺院宇,巨集闊壯麗,亦康區之勝區”。強巴林寺寺內主要建築儲存完好,經堂內塑有數以百計的各類佛像、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畫以及眾多唐卡,彙集了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現在已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康區發展的第一座著名的寺廟,也是康區格魯派寺院中規模最大的。
自清朝康熙帝開始,朝廷對昌都市的不少大活佛給予封號並賜印,院內至今還儲存著康熙五十八年五月頒發給帕巴拉活佛的銅印。乾隆帝在乾隆五十六年更親自為強巴林寺書賜“祝釐寺”。強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個扎倉,僧人最多時達5000餘人,並轄周圍小寺70座。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傑為該寺第一大活佛,現已轉世至11世。
在一個浩瀚藍空的上午抵達了強巴林寺,10點左右的寺院,在寺院前有不少轉寺的人,大部分為中年男女,他們緩慢悠閒地走著。在路邊販賣蔬菜的小販靜靜的等待客人的到來。寺廟沿山坡而建, 紅色的寺門十分顯眼,大門內側是刻有寺院簡介的黑色石碑,已有570餘年的建築大部分儲存完好。偏安一隅,景色幽靜,驚豔時光。強巴林寺的僧人辯經在上午9點半或者在週末,可惜此行未能看到僧人辯經。
進入措欽殿,入門需要脫鞋。門口有兩位喇嘛在維持,我們幾個也脫了鞋進去了,裡面光線較暗,但安靜莊重,鋪滿了座墊,充滿了酥油、藏香等藏寺特有的濃濃味道,裡面也有不少僧眾在忙碌著,喜歡寺院這種別樣的安靜。
強巴殿主供泥塑鍍金強巴佛,面部端莊,體態飽滿寶貴,呈盤腿打坐之姿,鑄造精細,裝飾華麗,具有濃厚的曼荼羅藝術遺風;佛祖殿主供釋迦摩尼佛塑像,體態莊重自然,面色和藹慈祥。其左脅侍為文殊菩薩,頂結五髻,手持寶劍,騎一頭青獅。右脅侍普賢菩薩,騎一白象,象徵功德圓滿。
強巴林寺內藏品豐富而珍貴。此次印象深刻的是數個金碧輝煌的壇城、無以計數的經典和唐卡、琳琅滿目鑲滿寶石的佛像、無價之寶肉身舍利。強巴林寺非物質文化遺產:酥油花、跳神、壇城沙畫。每年藏曆二月十五,是強巴林寺迎請強巴佛的宗教盛大節日,已延續500多年;屆時,一是展佛——18米高、13米寬的強巴佛唐卡,和2米高的度金強巴佛塑像,將會佈置於寺前廣場,二是朝聖,全寺千名僧人集體誦經,幾萬信徒前來朝拜。
晚上可步行到強巴林寺看夜景,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昌都。在夜晚還是有信眾在這裡圍著寺廟唸經、磕長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夜晚的燈光給予了強巴林寺另一種耀眼、莊重和神聖。